分享

功夫志 | 八极神拳王锡庆

 格格的阿玛 2019-11-16

八极神拳王锡庆 来自武宗 13:19

王锡庆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这时的清王朝正处在战火纷飞,内忧外患的时期。清政府日益衰弱,国力日益衰退,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靠种地为生的农民们受到严重的迫害。王锡庆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生性胆小懦弱之人,但是为人朴讷诚笃,因此王家常常受到别人的欺压,家里的牲畜丢失是常有之事,由于家里没有权势木讷的父亲对此也是敢怒而不敢言。长时间的欺凌和压迫使得王家生活日益窘迫。为了逃避这些欺侮,父亲决定举家远迁他乡,然而就在这时父亲却因长时间的受到欺压和对自己懦弱的自责而一病不起,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这一年王锡庆14岁。父亲的死对王锡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年纪尚幼的他此时就明白了“弱肉强食”这条乱世生存的黄金法则,而学习武术则是使自己变得强大的最直接的方式。于是,王锡庆在这个时期就立下了学习功夫成为武术高手,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的志愿。

这个时候,武林高手罗疃李大忠的徒弟杜凤元(1837年~1921年)在王锡庆家隔壁村庄开了一个武馆授人武术,王锡庆听说这件事后就跑去拜师学艺,然而杜凤元却将他置之门外,不肯收他。后来经过多方打听王锡庆得知本村的王宝泰与杜凤元交情匪浅,于是就找到王宝泰寻求帮助。王宝泰得知这件事后,马上就答应帮助王锡庆拜师学艺。这一天,王宝泰安排下好酒好菜请杜师傅到家中做客,酒正酣时将王锡庆叫了过来,也没有征求杜师傅的意见就让王锡庆给杜师傅磕头拜师,杜师傅虽然有些不快但也不能拂了好友的面子,就这样王锡庆正式拜入杜凤元的门下学习武艺。王锡庆为人勤快进,入师门之后每天都把武馆打扫得干干净净,他知道自己拜师不易,因此对待师傅如同对待自己父亲那样尊敬。初到师门杜凤元不教授他武艺他就每天看师兄们练武,记住招式之后,晚上再勤加练习。虽然无人监管但他从不偷懒。师傅从来不过问他习武的事情,也没有传授他什么技艺但是王锡庆从没抱怨过反而更加刻苦练习。就这样过了三年,这一天深夜,王锡庆正在练习白天学会的招式,突然发现师傅就站在自己的门外,他忙将师傅请到屋中,希望得到老人家的指点,然而师傅却只说了一句“继续练吧”便不再开口,只是看着他练习。有了师傅在一旁观看王锡庆练得更加卖力和认真。就这样在师傅的陪伴下又过了三年,这时候师傅才开始教授王锡庆拳法,此时的杜师傅已经很老了,对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倾囊相授。不分日夜地讲解拳法,亲自演示拳法套路中的每一个细节,师徒二人时常切磋武艺,找出王锡庆的不足之处。王锡庆天资聪慧,很快就掌握各种拳法。

八极拳是一路很刚猛的拳法,分为小架子和小八极两种套路,用法灵活威力强大,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组合使用都会有很好的效果。这套功夫招式复杂且又灵活多变,学起来极难。王锡庆用了七年的时间将这套拳法打得出神入化,对此他下了很深的工夫,师傅对他非常满意。

王锡庆的武艺渐渐提高,普通的拳脚功夫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于是他的师傅开始传授更高深的功夫和兵器。王锡庆进步神速,很快就掌握了各种兵器的运用诀窍,师傅对此感到很欣慰。

有一次一个富人邀请王锡庆和他的师傅去做客,听说他拳法非常了得,想见识一下,杜师傅答应了。王锡庆看到屋内设施非常昂贵,担心自己会不小心砸坏了主人的东西。主人告诉他:“不要紧,你要是把地面打坏了,我马上命人铺上新的。”他明白了。于是便用上了全力打了一套拳法,结束后发现地面坏了一大片。主人对此很是惊讶,吩咐人将坏了的地面铺好以后,又让王锡庆打了一遍拳,这一次地面比上次还多坏了三块。对此主人钦佩地说道:“小兄弟的拳法惊人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了。”从那以后王锡庆就被叫做“神拳”。

王锡庆每天刻苦钻研练习拳法,对家里的事情也不过问,也不管家里的农田是不是需要浇水施肥了,荒废了田地。因此家里的收成只达到了往年的一半。他只管自己吃饱有力气研究拳法,家里的牲畜也不用心喂养。常常是喂了这顿忘记了喂下顿,有时候一连几天都不喂。时间久了他家的驴就这样死掉了。人们都互相传,他舞拳法太过认真,最后家里的驴都被饿死了。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后来“饿死驴”就成了他的一个外号。

王锡庆的家乡是一个武术之乡,常常有人将这些习武之人组织起来,搞一 些互相切磋的活动。他参加过很多这样的活动。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所学的功夫。人们对他的武功都很佩服,纷纷评价他的拳法已经到了战无不胜的程度。

随着王锡庆名声越来越响亮,经常会有人来慕名拜访。在韩村有一个名声显赫的习武之人贾某,与人比武从未输过。听说王锡庆的名声之后就非常地不服气,来到姚庄和王锡庆比试。然而这个贾某看到王锡庆身材瘦小,不像是武术高手,竟然不屑于与他比试。这时王锡庆看出了他的想法,于是他用话语刺激贾某:不要把自己想的那么勇猛,你能否胜我还要看你的真功夫。贾某果然被激怒,俩人动起手来。贾某突然用剑向王锡庆的胸口袭去,只见王锡庆并不慌张,用刀背挡了回去,然后在贾某变招之前,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顺着贾某的手腕处向上出刀。这时贾某已经来不及变招,只能呆立在此。王锡庆这才停手问道:你还有性命吗?贾某此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连忙把剑扔在地上,承认自己的失败,脸上已经再无当初的轻蔑。至此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北京城历朝历代都是一个武林高手聚集的地方,王锡庆之前去过几次北京,但都没有什么作为。这时已经到了耳顺之年的王锡庆决定到北京走一趟,和那里的高手切磋一下技艺。 这次出行之前他闭关修炼了很久,觉得自己准备充分了才出发到北京城。

王锡庆抵达北京不久,就遇上了大规模的武术大赛。这时京城里有头有脸的武术高手和其他地方的著名武林人士,都被邀请了过来参加这次大赛。王锡庆要一睹这些武林高手的独门绝技看家本领,他在人群之中很随意地找了个角落欣赏了整个比赛过程。比赛结束后他便和朋友一一过去拜访。 在朋友的带领下,他和一些世外高人建立了很好的友谊,整天谈天说地沟通交流,切磋武艺。

有一次,他还在“北京第三武术分社”生活的时候,有个姓张名顺的同行总去看望他,时间长了他们关系很好。有那么一天,张顺领来个朋友,大概是知天命的年纪,没有多少头发,脑门透着粉色,长得十分结实,看起来就很能打。这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头正是张顺的师父。这位师傅面对王锡庆夸夸其谈:“我们使用的武器,都应该有它应该有的标准长度,不能多一寸也不能少一寸。 ”他很疑惑地问道:“为什么一定要是您说的这样,难道你没听说过根据材料来制造兵器,根据一个人的外在条件来决定他在战场上适合怎样的角色么?你不看材料韧性的好坏,一个人先天的条件,就随意地安排那怎么可以呢?”张顺的师傅说:“咱们的观点不一样,你说得太过实际。”他很生气地说:“怎么可能不一样,我们使用的兵器就是应该从实际角度出发,不然我证明给你看,就用我的实际和你说的比划比划。”话刚说完他起身与张顺的师傅面对面,显然已经准备好了,就看着他举起双手劈了过去,张顺的师傅抬起双手想拦下他劈过来的手掌,却迟了一步脸上挨了重重的两个巴掌,张顺的师傅捂着头走到桌子旁边。最后主人送张顺和他师傅离开的时候,张顺的师傅就说:“屋里这位先生和你什么关系?”“我师傅的师傅。”“这掌法打的真棒,想老夫也去过不少地方,认识很多世外高人,但是没遇到过这么优秀的。你可得珍惜机会用心练功,下次有机会遇到他,我还要和他比试,但不是较量乃是请教。

王锡庆不仅武艺高超,人品也非常高尚。一次王锡庆风雪途中遇到一人身穿单衣,而距离最近的村庄还有几里路程,即使解衣相赠,此人也危险十分,王锡庆在路旁折下一段树枝,对这个人抬手就打,然后假意逃走,这人愤怒异常,奔跑追赶。在到达前面小村的时候,王锡庆已准备下了棉衣和热饭,这人方才明白王锡庆抽打的缘由,并向王锡庆叩谢救命恩情。原来此人路遇强盗,货裘被劫,才落得如此狼狈,最终王锡庆解囊相助将他安全送回了家。

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正是王锡庆幼年所遭遇的种种不幸让他拥有了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成为强者的坚定信念,也是这种毅力和信念让师傅对他青睐有加,倾囊相授。他的坚持不懈和对武术的痴迷使他的功夫达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造就了他日后的辉煌。

王锡庆之子王金亭、王金强、王金声、王金武、王金华均从父习武。王金亭曾在唐山国术馆任教;王金强功夫也十分了得;王金声在北京是著名武术教练:王金武现在村里办有八极武术社,王金华之子前不久还参加了北大国际武术论坛。王锡庆的传人还有李贵恒、李赞州、黄秀岭等二十余人。

王锡庆,是河北著名武术家。他崇尚武功,追求技艺,功力极深。所习诸艺,精者有飘摇刀、六合枪、行者棒、八极拳、劈挂拳、飞虎拳等。其中尤善枪术,手法精妙,变幻莫测,杀法锐利,堪称绝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