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凉西域:吕光传奇(九)吕光东归

 Michael8886 2019-11-16

鸠摩罗什,汉译的意思据说是童寿。《高僧传》记载说,鸠摩罗什的母亲生下他之后,便不再会说天竺语。而鸠摩罗什的母亲随后则坚持要出家。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炎则不同意。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鸠摩罗什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弗沙提婆。有一次鸠摩罗什的母亲出城游览,偶然间见到了城外的坟地,枯骨纵横,于是再次坚定了出家的决心,并以绝食来逼迫自己的丈夫同意。鸠摩炎无奈只得答应自己的妻子出家,而这一年,鸠摩罗什七岁,也跟着自己的母亲一起出了家。

▲  今天拜城克孜尔石窟前的鸠摩罗什像 

鸠摩罗什自小聪慧,有些资料上说其半岁即能开口说话,三岁识字,五岁便博览群书。《晋书》与《高僧传》均记载其七岁出家后,“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也就是每天都背诵大量的经文。“偈”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念jì,即佛经中的韵词,通常是对教义的唱颂词,也有对一些教义的感悟和总结,比如我们熟悉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

鸠摩罗什在龟兹主要学习的是小乘佛教。但是由于鸠摩罗什之母的王室身份,所以在龟兹出家,其实很难清净,龟兹人对他们母子是供养的非常之多,于是在鸠摩罗什九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便带着他一起前往罽(jì)宾,也就是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进行小乘佛教的求学。

当时有一位高僧见到鸠摩罗什后,对鸠摩罗什的母亲说:鸠摩罗什如果到了三十五岁还没有破戒的话,“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与优波掘多无异”。

优波掘多是个人名,又译为优波毱多、忧波笈多等,为西天第四祖,也就是西天佛教第四代掌门人。也就是说,如果鸠摩罗什到了三十五岁不破戒的话,就能成佛。

▲  古人绘制的优波掘多像

那么如果鸠摩罗什在三十五岁前破了戒呢?则只能做一个才智较高的僧人而已。

到了鸠摩罗什十二岁时,母子二人从印度返回西域,在莎车,也就是今天喀什一带,接触到了大乘佛教,继而进行大乘佛教空宗学说的学习,这也是鸠摩罗什从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变的开始。

大乘佛教是从佛教的上座部分化出来的教派,大乘佛教形成后,将上座部贬称为小乘佛教。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大乘佛教强调,一切修行都应该是自利和他利并重,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也就是说修行不光是为了自己,而是还要为他人,要普度众生。反之小乘佛教的最高目的则是自我修行,达到功德圆满,证罗汉果即可。

正式因为大乘佛教的这个特点,因而更能在普通人中引起共鸣。而鸠摩罗什,则是后来在龟兹进行大乘佛教传播的第一人。

二十岁时,鸠摩罗什母子二人路过温宿国,温宿,今天是阿克苏地区的一个县,位置在阿克苏市的北面,库车县的西面。

当时温宿国有一名道士,“神辩英秀,振名诸国”,就是说辩论超群,名满西域诸国。而且这位道士公开号称:“论胜我者,斩首谢之”,谁能辩论过我,我就把头砍下来。

而鸠摩罗什与之辩论后,这位道士最终是“迷闷自失”,也就是自己的世界观彻底被颠覆了,心诚悦服的拜鸠摩罗什为师,也不说砍自己脑袋的事儿了。

鸠摩罗什在温宿与道士辩论这件事儿,使得鸠摩罗什的名气更加的响亮,龟兹王帛纯也因此亲自跑到温宿,迎接鸠摩罗什母子回国。

简单地说,鸠摩罗什年纪轻轻,便因为通过一系列讲经说法和辩论比赛,成为西域第一高僧,名气也传到了中原内陆。

当然我们今天看,鸠摩罗什的成名,也颇有些炒作的嫌疑,其实就鸠摩罗什而言,一出生就属于自带光环,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和资源,再加之自己天性聪颖,勤奋好学,自然便成就了一带高僧的地位。

▲  今人绘制的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母子回到龟兹后,鸠摩罗什的母亲没多久就要离开龟兹,前往天竺,不再回来。临行之前,鸠摩罗什的母亲对龟兹王帛纯说:“汝国寻衰,吾其去矣”,就是说你这个国家很快就会衰败了,我呢,也就离开这里了。

那么鸠摩罗什呢?他的母亲这次却并没有带他,不仅没有带他,还专门叮嘱鸠摩罗什要留在龟兹,告诉鸠摩罗什:你肩负着将佛法传播到东土的使命,但是这件事做起来很不容易,你将会受到很多的磨难。

《晋书》记载,鸠摩罗什当时回答说:如果能够将佛法流传广大,那么自己“虽苦而无恨”。而《高僧传》则记述的更详细,鸠摩罗什说“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就是说哪怕下油锅也不后悔。

按照史书的说法,鸠摩罗什的母亲前往天竺后,“进登第三果”

所谓“第三果”是一个佛教用语,为佛教四果之一,正式的名称是阿那含。简单地说,四果就是修行的四个层次、四个等级,那么达到第三果的境界,就可以不再受轮回之苦,不再来到人间。所以阿那含意译过来就是“无还”之意。

这样,鸠摩罗什就留在了龟兹,一直等到了吕光的到来。

在吕光所率领的前秦大军还未抵达龟兹之前,鸠摩罗什便已经告诫了龟兹王帛纯,应该也是自己的舅舅,要留意东来的大军,不要与之争锋。

鸠摩罗什说:“国运衰矣,当有勍(qíng )敌从日下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

就是说龟兹的国运到头了,会有强敌从日下来。日下,就是太阳下面,意思就是东方。而龟兹应该臣服于他们,不要抵抗。

不过显然帛纯没听鸠摩罗什的劝告,最终是兵败城破。

《高僧传》记载,吕光破龟兹后,杀帛纯。不过《晋书》对此则并未记载,只是说帛纯弃城而逃。不过两本史料都记载了吕光新立了帛纯的弟弟帛震为龟兹王。而龟兹之战,也使得吕光威震西域,西域诸国纷纷前来觐见吕光,有些城邦国还拿出汉朝所颁发的节传,说白了也就是汉朝任命自己的官印、文书,以此表明自己的臣服。

而吕光得到鸠摩罗什后,则没想到这位传说中的高僧竟然比自己还年轻。而且吕光也不信佛教,所以一方面是对鸠摩罗什很好奇,一方面也是根本不把鸠摩罗什看在眼里,对鸠摩罗什非常轻慢,进行戏弄。

吕光首先是强迫鸠摩罗什娶龟兹王的女儿为妻。

我们知道当时不是有高僧说鸠摩罗什三十五岁之前不能破戒吗?那么当时鸠摩罗什到了三十五了吗?这一年,鸠摩罗什已经四十一岁了,而吕光这一年四十七岁。

▲  纪录片中的鸠摩罗什形象

鸠摩罗什当然是誓死不从。不过吕光有办法,给鸠摩罗什灌酒,反正龟兹有的是美酒,将鸠摩罗什灌醉之后,将龟兹王女与鸠摩罗什一同关在密室,终于使鸠摩罗什娶妻破了戒。

而且吕光还故意让鸠摩罗什骑牛和劣马,就是看鸠摩罗什从马背上摔下来的笑话,让鸠摩罗什出丑。然而面对这一切,鸠摩罗什是忍辱负重,面无异色,根本不动声色,从容淡定。

吕光这样玩了一阵,不仅觉得无趣,反倒是觉得有些惭愧了起来。

而鸠摩罗什在吕光心目中地位的改变则是一次行军途中。当时吕光的大军驻扎在一座山下的谷地。鸠摩罗什见了后,对吕光说,这里不适合扎营,到时候会让我们变得狼狈不堪,应该将军队驻扎在高地。

吕光不听。结果到了夜里,天降大雨,山谷间山洪爆发,水深数丈,一下淹死了吕光数千人。这下,吕光终于不再轻看鸠摩罗什,心中是暗暗称奇。

吕光威服西域。而此时的苻坚则兵败淝水,狼狈逃回长安,前秦帝国顿时分崩离析,摇摇欲坠。不过当此时的苻坚听说吕光拿下西域后,还是非常高兴,封吕光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也就是说相当于汉代的西域都护,总领西域。只不过此时,因为属下的纷纷割据自立,道路阻绝,苻坚的任命已经无法传递到西域了。所以吕光并不知道这个任命,更不知道前秦帝国已经危在旦夕。

对于吕光来说,倒是有了想留在龟兹的想法,远离中原的纷争,在龟兹这片富庶之地成为霸主。

不过鸠摩罗什却坚决反对吕光留在龟兹。

鸠摩罗什对吕光说:这里是“凶亡之地”,不可久留,而应速速东归,途中“自有福地可居”。

听了鸠摩罗什的话,吕光还是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大宴手下文武,在酒席间,吕光询问众人,征求大家意见是留在西域,还是返回中原?结果是“众咸请还”,就是大家都表示东归中原。于是吕光终于下定决心,率军东还。

不过东还是东还,龟兹的好东西也不能落下。吕光是用了两万多峰骆驼,驮走了“外国珍宝及奇伎异戏、殊禽怪兽千有余品”,带走骏马万余匹。当然,也没忘了带上鸠摩罗什。

一般认为,龟兹乐舞,就是这一次,被吕光大规模的带入内陆,并深深影响了内陆乐舞的发展。

龟兹乐主要是受印度北宗音乐影响而形成的,同时也受到了波斯乐舞的影响。根据《太平御览》的记载,吕光当时是把一个完整的龟兹乐队,20多人,包括竖箜篌、琵琶、筚篥(bì lì,一种管乐器)、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铜钹、贝(一种吹奏乐器)等等全部给带到了中原。总之至少从乐器上看,龟兹乐中打击乐很突出。

▲  部分西域乐器 

那么后来吕光将龟兹乐带到了凉州,形成了西凉乐,随后一直到唐代,都成为中华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一部。可以说是深深影响了后世中原音乐的发展。

在前面的内容中说过,当初苻坚攻破了前凉政权后,任命西征将领之一的梁熙为凉州刺史,同时任命了一个高昌本地人杨翰为高昌郡太守。

那么现在,吕光率原先的七万余远征大军,再加上西域新归附的兵马,共十万余人,携带着两万峰骆驼的奇珍异宝和万匹骏马,浩浩荡荡的往东而还。

这时候,吕光得到了两个消息,一个消息是得知了苻坚兵败,原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子,鲜卑人慕容垂,拥兵割据,复兴燕国,建立后燕;慕容垂的侄子慕容泓、慕容冲,建立西燕;而苻坚派出平叛的手下将领,原羌人魏武王姚襄之弟姚苌则也被人拥立,建立后秦。

我们要明白一点的是,无论是鲜卑的慕容家,还是羌人的姚家,此前都是被苻坚吞并的。但是苻坚无论是对慕容垂、慕容泓还是姚苌,都一概高官厚禄,委以重任。而如今淝水兵败,这些人则都乘机纷纷叛离割据,转而进攻苻坚。

而当时的长安因为饥荒,已到了人相食的地步。苻坚在宫内宴请群臣,手下将领都舍不得吃肉,而是含在嘴里,回家后吐出来给妻儿老小吃,所谓“诸将归,吐肉以饲妻子。”

另一个消息是高昌郡太守杨翰,听闻吕光西来,建议凉州刺史梁熙,阻击吕光,将吕光困死于西域。

杨翰与梁熙虽然是苻坚任命的官员,但此时,则已经归顺了姚苌。因此杨翰对梁熙建议说:吕光现在班师回潮,拥兵十万,而且士正盛;他如果要救援苻坚的话,必定会先占据凉州为基地。真等吕光带着大军过来了,咱们在想要挡可就挡不住了。因此我们现在就应该着手对付吕光。

那么怎么对付呢?

杨翰说:“高昌西南高梧谷势险,以此地拒之,俟(sì,等待)其粮绝,必降也;不及,可于伊吾关阻之。稳守二处,张良不逾也。”

就是说在高梧谷设卡,逼迫吕光投降。如果因为高梧谷过远来不及设卡,那么在伊吾关设卡也效果一样。只要是稳稳地守住这两处关卡,就算是张良再世,也过不去。

高梧谷,也写作高桐谷,《晋书·苻丕载记》中则对杨翰的建议记载的更详细一点,说是:“高梧谷口,水险之要,宜先守之而夺其水。彼既穷渴,自然投戈。”就是说先占据这里的水源,这样吕光的大军就会因为无水而投降。

那么这个高梧谷或者高桐谷到底在什么地方,现在已不可考。大部分资料只是说位置在高昌的西北。不过我也见到说是在高昌西南的。

而且从杨翰的话中,我们也不难得知,伊吾关在高梧谷的东面。不过这个伊吾关的位置今天也没有定论,不过好在伊吾这个地名倒是今天还在用,为哈密的一个县,这就说明伊吾关肯定是在今天哈密的伊吾县一带。

而如果高梧谷在高昌西北的话,那么应该是在今天的乌鲁木齐境内,如果是在高昌西南的话则就是高昌和焉耆之间。

那么吕光当时听到杨翰的计谋之后,不由心生忧惧,不敢前行了。如果梁熙按照杨翰的部署行事的话,自己和十万大军必败无疑。

这时候,吕光手下的将领,也就是出兵时,在高昌劝说吕光继续西进的杜进劝谏吕光不必顾虑,只管东进,越快越好。

杜进跟吕光分析:“梁熙文雅有余,机鉴不足,终不能纳善从说也,愿不足忧之。闻其上下未同,宜在速进,进而不捷,请受过言之诛。”

就是说梁熙这个人倒是很文雅,但却优柔寡断,没有战略眼光,肯定是不会采纳杨翰的建议,所以根本不值得担忧。而且现在他们自己也正混乱着呢,所以我们应该趁着梁熙没明白过来的时候,火速前进。如果我们东进失败了,那么就杀了我。

吕光听了杜进的分析后,不再犹豫,立即率领大军火速前进。而梁熙果然没有听从杨翰的建议,吕光是一路平安走过高梧谷、伊吾关,来到了玉门关。而杨翰见自己的建议不被梁熙采纳,也是很识时务,立即转而投降吕光。同时敦煌太守姚静、晋昌(今甘肃安西)太守李纯,也都纷纷迎降。其实这也都是没有悬念的事儿,吕光带着十万横扫西域的虎狼之师,兵强马壮,这些郡县,根本是没有抵抗之力。

等吕光进入了玉门,梁熙这才想明白了过来,这吕光来了,肯定就没自己什么戏了啊。于是匆忙派遣自己的儿子梁胤,率领姚皓、卫翰两员将领和五万兵马,抵达酒泉,阻挡吕光。

同时两边按照套路,开始打嘴仗。

梁熙传檄吕光,指责他擅自班师,你没接到命令为什么自作主张回来?是擅离职守,别有用心。

吕光则传檄梁熙,指责梁熙在皇帝危难之时,不仅不率兵救援,反而阻挡归来救驾的大军,实在是大逆不道。

双方讲完道理,都将自己摆放在道德高地之上后,开打。

吕光派遣彭晃、杜进、姜飞等为前锋,与梁胤、姚皓、卫翰交战。梁熙的军队显然根本不是吕光大军的对手,一战而击溃梁胤,梁胤是带着数百骑向东而逃,最终被杜进追擒。

这下,凉州上下是彻底知道了吕光的实力,凉州的各个胡人部落纷纷向吕光表示臣服,而武威太守彭济则抓住梁熙,投降吕光,将梁熙当做了自己投降的见面礼。

吕光大军进入了姑臧城内,自封为凉州刺史、护羌校尉,同时上表朝廷,要求任命杜进为辅国将军、武威太守,封武始侯,其他的众多将领,包括归降的凉州官员,均上表要求封赏。

其实上表要求封赏只是个形式,苻坚自身都不保,同不同意都是吕光说了算。

同时:“群议以高昌虽在西垂,地居形胜,外接胡虏,易生翻覆,宜遣子弟镇之。”

也就是说吕光的手下文文武开会,一致认为高昌郡这个地方位置很重要,必须要派遣自己的子弟镇守。于是吕光便任命自己的一个儿子吕覆为使持节、镇西将军、都督玉门已西诸军事、西域大都护,坐镇高昌。同时选派手下大臣的子弟一同前往高昌工作。

此时的吕光,事实上等于接下了前凉的所有版图,从凉州一直抵达帕米尔高原。而拥有了凉州和西域的吕光,虽然拥有十多万兵马,但却因为忙着经营凉州和西域,并没有前往长安营救苻坚。

那么此时,苻坚又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