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起修了一条杀人渠,一次淹死数十万百姓,如今却被评为世界遗产

 莫为天下先 2019-11-16


水利,按今天的科学定义,指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防治水旱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项事业和活动。

简言之,水利就是兴利除害、造福人类的水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水利成就斐然。

自先秦时期起,中国人就善于修建水渠,将涓涓之水引向万亩良田,滋润万千百姓。

魏国整理黄河中游河道,形成鸿沟水系; 秦国在蜀地建设都江堰; 在关中开凿郑国渠,都取得巨大成就,产生过深远影响,泽惠后代,有的至今还发挥作用。

然而谁也没想到,秦国“杀神”白起也曾修建过一条水渠,但他的目的并非为了泽被苍生,而是为了更迅速地杀人。

公元前279 年,白起率领数万秦军大举攻楚。第二年便攻下楚国首都郢( 今湖北江陵) 。

鄢,今湖北宜城东南,位于汉水沿岸,是楚国的别都,春秋时曾为鄀国所在,吴国攻入郢都时,楚昭王曾迁都于此,故称鄢郢。

虽然是别都,但是鄢郢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是战国时期少有的名都大邑。同时,大量难民在秦军的驱赶下,争先恐后地逃入鄢郢,一时间将城池塞得满满当当。

由于鄢郢城大池深,白起久攻不下,于是这位杀神毫不犹豫地想到了一条毒计——水攻。

根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

“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按照郦道元的说法,白起首先在西山上引夷水。这里的水是指长谷水,又称鄢水,乃是汉水支流。

同时,白起又在在距城百里外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堰塞湖似的水坝,拦截蓄水。随后,白起命令士兵挖引水渠。

在攻城时,秦军突然破堰放水,巨量的江水急流而下,从城西灌入城中,大量洪水聚集低尘地带,形成渊薮,后称熨斗陂。

随后,势不可挡的大水瞬间冲垮了城的东北角,城内老百姓被汹涌的江水卷起冲出,拥挤堆积在城东,所以死于城东的有数十万。

由于尸体太多,当地楚人大多死亡,导致无法及时收敛尸体。

在水退之后,因死尸浸泡腐烂所散发的恶臭充斥在城东一带,故称城东一带陂( 水塘) 成为臭池。同时附近的一处湖,还被成为“捞尸湖”。

众所周知,湖北是楚国的发源地,聚集着楚国人以及楚文化的精华。

但根据考古发现,白起攻破鄢郢后,这一时间的墓葬数量呈断崖式的下降。很显然,当地曾经过一场惊人的人口大灭杀。

之后,秦国在鄢郢地区设立了南郡。由于人口太少,秦国被迫“赦罪人迁于三地”,依靠外来人口来充实南郡。

白起灭绝人性的行为,激发了楚国百姓的极大仇恨。鄢郢陷落后,楚南子才会发狠式地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程中,以楚国抵抗最为激烈。即使楚国被灭,其抵抗情绪仍没有一丝一毫地消解。

秦始皇死后,楚人陈胜、吴广发动大规模起义,其后项梁、项羽、刘邦等楚人在他们的带动下,纷纷举起了义旗。在巨鹿之战前夕,楚国两路并发。

一路由宋义、项羽带领,在巨鹿之战中大败50万秦军;另一路由刘邦带领,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从武关杀入秦国本土,并在蓝田之战中大败秦军的最后力量,完成了灭秦大业。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

在灭秦战争中,齐、三晋和燕国的反抗大多由旧贵族领导,民众并不太感兴趣。

唯独只有楚国,是贵族、平民一同参与,因此才能在灭秦战争中发挥主要作用。而楚人之所以能爆发如此大的力量,恐怕和白起那次灭绝人性的军事行为有很大关系。

巨鹿之战后,楚人以牙还牙,首先在新安屠杀了20万秦国降军,随后又在咸阳大肆烧杀,让这个古老的国都化为焦土,算是报了鄢郢的一箭之仇。

虽然白起修建渠道的初衷是为了杀人。但是战争结束后,人们很快就发现了这座渠道的价值,他们以白起渠为基础,沿途串联了许多陂塘。

到了北魏,该渠得到扩展,成为一个具有万亩灌溉能力的大灌区。据《魏书》记载:

“白起渠溉三千顷,膏良肥美,更为沃壤也。”

直到今天,白起渠仍灌溉着宜城平原30多万亩良田。2018年8月13日更被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予以授牌。

“华夏第一渠”白起渠成为湖北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虽然白起渠如今造福苍生,但我们仍不能忘记这条渠的前因后果。不能因今天的收获,就忘了残酷战争曾经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