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辛夫,原名白广业,河南睢县长岗乡白庄村人。1938年6月,日军侵入豫东。中共河南省委指派吴芝圃到睢县、杞县、太康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白辛夫即动员本村10余名青年携带各家防匪步枪20余支参加了吴芝圃,张辑五、王静敏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不久,这支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豫东游击第三支队,白辛夫任支队司令部副官主任。后又调任二大队四中队政治指导员、支部书记。转战于睢(县、杞(县)、太(康)和新黄河东西两岸,与日伪军作战10多次。同年10月,豫东三支队和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在西华县会师,被编入新四军游击支队,白任支队第三大队军需员,后改任第三团供给处主任,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三总队供给处长。当时,部队生活十分困难,缺衣少食,武器弹药得不到保障。他领导供给处经常通过收集战利品,抓汉奸,缉私,罚款和募捐等办法,为部队筹粮筹款,除满足本团需要外,还经常向支队上缴没收来的货币和金银首饰等,受到彭雪枫司令员的赞扬。白辛夫担任供给处长后期,该总队长耿蕴斋在投敌叛变前,拟将白辛夫扣压,抢劫财物。在总队政委及时指示下,白辛夫机智地摆脱了耿的监视,克服种种困难,星夜兼程,越过日伪两道封锁线将全部军需物资和货币如实上缴,受到支队参谋长张震和供给部长谢胜坤的表扬。 皖南事变后,白辛夫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供给部长。2月,国民党李仙洲部向淮北根据地进犯。白辛夫带领所属小型被服厂,辗转游动于敌人活动比较薄弱的地区隐蔽生产,虽遭数次袭击,仍在两个月完成了5000多套夏服的生产任务,保证了全旅按时穿上新衣。1942年9月,调任九旅供给部长。在洪泽湖西畔田集、候嘴一带,主持小型军需生产,制作被装、手榴弹和改制八二迫击炮为平射炮,成绩显著,居全师前列,保证了九旅的军事训练和33天反扫荡、山子头等战斗的胜利。1943年大生产运动中,组织部队在洪泽湖西北岸养鸡,割芦苇,种高梁,使部队在日伪军的封锁围困下,改善了生活。1944年8月,彭雪枫率领四师主力西征,收复豫皖苏失地。白辛夫调任四师供给部副部长,保证了部队供应和后方的军工生产。 日军投降后,蒋介石纠集17个军约40万人,在日伪军接应下,分批向华北解放区推进。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四军一、二、四师合并,在江苏淮安地区成立华中军区。白辛夫任军区供给部副部长,为苏中'七战七捷'提供了物资保障。1946年九十月间,国民党军迫近淮安,6个军需厂奉命北迁。白辛夫动员数百名群众用牛车、手推车和肩挑等办法,白天隐蔽,夜间行动,将全部机器和军需品,安全转移到山东临沂季家岭地区。不久白任华东野战军供给部副部长。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鲁南、莱芜、孟良崮、开封、豫东、济南、淮海、渡江和上海等战役。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主力奉命南下,为了给几十万南下部队筹备经费,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张云逸、邓子恢指示白辛夫将华东局财委多年积蓄的数万银币、金银首饰、硬通币及北海币约百亿元,从胶东掖县运到鲁西北的惠民县桑树镇华东野战军司令部驻地。白辛夫带领两个班武装护送,冒着敌舰封锁,抱着与经费共存亡的决心,经过两天两夜拼搏,终使全部财物安全送到野战军总部。受到陈毅司令员的接见和赞扬。 华野南下后,野战军首长命白辛夫协助华东军区供给部筹备10余万套春季军服、通讯器材和部分医药,运往前方。同时负责运送1万多名地方干部,他按时完成了任务。徐州解放后,华野前委决定成立'华东野战军徐州办事处',白辛夫任办事处主任。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后勤西线指挥所主任。渡江战役时,白辛夫因车祸负伤,在南京何应钦公馆小住,发现何的保险柜内有一袋宝石,便如数上交。上海解放后,白辛夫担任上海市军管会后勤部第三处处长。继之,又任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军需部部长,部党委副书记、书记。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