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骨碎补散,主治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腰脚无力

 图书 馆员 2019-11-17

骨碎补散

《圣惠》卷六十九:骨碎补散

处方骨碎补1两,当归3分(锉,微炒),白蒺藜3分(微妙,去刺),羌活3分,海桐皮1两,芎藭1两,桂心3分,仙灵脾1两,侧子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3分,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微妙),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腰脚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六十七:骨碎补散

处方骨碎补1两,蒲黄1两,木香半两,延胡索1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半两,芎藭半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一切磕损、落马辗着伤折,有恶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圣惠》卷六十八:骨碎补散

处方骨碎补半两(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半两(研细),虎胫骨半两(涂酥,炙令黄),败龟半两(涂酥,炙微黄),没药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胡桃仁半个,一处烂嚼,用温酒1中盏下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圣惠》卷七十一:骨碎补散

处方骨碎补1两,萆薢1两,牛膝1两(去苗),赤芍药3分,海桐皮1两,当归1两,芎藭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槟榔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气攻,腰脚疼痛,腹胁拘急,肢节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二○:骨碎补散

处方骨碎补(炒黑色)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肾虚气攻,牙齿血出,牙龈痒痛。

用法用量盥漱后揩齿根下,良久吐之,临卧再用,咽津不妨。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骨碎补散

处方骨碎补(去毛)1两,当归(切,焙)1两,芎藭(锉)1两,桂(去粗皮)1两,蒲黄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两,泽兰叶半两,没药(研)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腕折,手足热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普济方》卷三○九:骨碎补散

处方乳香1钱半,没药1钱半,骨碎补1两(燎去皮)。

制法上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接骨。主

用法用量分作3服,用童便调下,酒亦可。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骨碎补散

处方骨碎补9g,萆薢9g,牛膝9g,桃仁3g,海桐皮9g,当归9g,桂心6g,槟榔3-9g,赤芍3g,附子3g,川芎3g,枳壳3g。

功能主治足跟溃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圣惠》卷六十七:骨碎补散

处方骨碎补1两,当归1两半(锉,微炒),牡丹1两,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白芷1两,芎藭1两,赤芍药1两,败蒲1两(烧灰)。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马坠车辗,踠折,呼叫疼痛,声音不绝。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日4-5次。

骨碎补(申姜)

[源属产地]  为水龙骨科多年生附生蕨类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药性歌诀]  骨碎补温,折伤骨节,风血积疼,最能破血。

[属性归经]  苦,温。属木。还归肾经。

[功效主治]  止痛活血续筋骨,补肾强骨。用治肾虚腰痛、跌打闪挫或金伤,损伤筋骨,瘀肿疼痛,肾虚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泻。

[歌诀译解]  骨碎补味苦,性温。善治跌扑筋骨损伤,瘀血停积疼痛。这是因为本品能破除瘀血、疗伤止痛的缘故。本品还有滋补肝肾、强筋健骨、聪耳固齿之效,可治肾虚久泻、耳鸣、齿痛等症。

[药解应用]  本品味苦性温,归肝肾经,温可通行,肝藏血而主筋,肾藏精而主骨,开窍于耳,故能活血续筋,疗伤止痛,补肾强骨,主治跌打闪创,损伤筋骨,瘀肿疼痛,肾虚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泻。单用本品浸酒服,并外敷,治跌打损伤。配自然铜、没药,治金疮伤筋断骨,如《圣惠方》骨碎补散。配补骨脂、牛膝等,治肾虚腰痛脚弱。配熟地、山茱萸等,治肾虚耳鸣、耳聋、牙痛。《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本草纲目》:治耳鸣及肾虚久泻、牙痛。

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痛及久泻。如以本品30g、补骨脂90g、桂心45g、牛膝30g、槟榔60g、安息香60g入胡桃仁捣匀,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治肾虚腰脚疼痛不止。又以骨碎补120g,熟地、山茱萸、茯苓各60g,丹皮45g,泽泻25g,研末制蜜丸,每服15g治肾虚耳鸣耳聋及牙痛。《本草纲目》方单用骨碎补研末,入猪肾中煨熟食,用于肾虚久泻。

用于跌扑闪挫或金疮,损伤筋骨。如骨碎补、自然铜、炙龟板各15g,没药30g研末,每服3g,日服三四次,治疗金疮伤筋断骨痛不可忍。以骨碎补120g,浸酒500ml,分十次服,日服二次,另用骨碎补晒干研末外敷,可治跌扑损伤。

此外,还可用于斑秃。用鲜骨碎补15g,斑蝥5只、烧酒150ml,浸12天,过滤擦患处,日二三次。

[用法用量]   内服10-20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烂或晒干研末敷。

[使用注意]  1、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不宜服。《本草经疏》:“不宜与风燥药同用”。《本草汇言》谓:“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2、《得配本草》谓:“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3、有服用大剂量本品造成急性中毒的报道,表现为口干、多语、心慌胸闷、有恐惧感。

[现代研究]  出自《药性本草》。本品含橙皮甙、骨碎补双氢黄酮甙、骨碎补酸等。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的功能,推迟细胞退行性变的作用,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和镇静作用。

骨碎补散。。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腰脚无力。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肾虚气攻,牙齿血出,牙龈痒痛。

骨碎补散 处方 骨碎补1两,当归3分(锉,微炒),白蒺藜3分(微妙,去刺),羌活3分,海桐皮1两,芎藭1两,桂心3分,仙灵脾1两,侧子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3分,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微妙),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制法 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腰脚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圣惠》卷六十八:骨碎补散 处方骨碎补半两(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半两(研细),虎胫骨半两(涂酥,炙令黄),败龟半两(涂酥,炙微黄),没药1两。

2.2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2.4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胡桃仁半个,一处烂嚼,用温酒1中盏下之,日3-4次。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3 《圣济总录》卷一二○:骨碎补散

3.1 处方

骨碎补(炒黑色)2两。

3.2 制法

上为细散。

3.3 功能主治

肾虚气攻,牙齿血出,牙龈痒痛。

3.4 用法用量

盥漱后揩齿根下,良久吐之,临卧再用,咽津不妨。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4《普济方》卷三○九:骨碎补散 4.1 处方乳香1钱半,没药1钱半,骨碎补1两(燎去皮)。

4.2 制法

上为细末,和匀。

4.3 功能主治

接骨。主

4.4 用法用量

分作3服,用童便调下,酒亦可。

4.5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圣惠》卷六十七:骨碎补散 

处方 骨碎补1两,当归1两半(锉,微炒),牡丹1两,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白芷1两,芎藭1两,赤芍药1两,败蒲1两(烧灰)。

制法: 上为细散。功能主治 马坠车辗,踠折,呼叫疼痛,声音不绝。5.4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日4-5次。附子汤+附子汤的应用+附子汤+背寒、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肌肤冷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一 方剂组成芍药(一两)、甘草(炙.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白术(一两)、防风(去叉.一两半)、防己(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枚)、人参(一两)、黄芩(去黑心.一两)、桂心(一两)、独活(去芦.一两)、川芎(一两)、天雄(炮制.去皮脐.一枚)。

功能主治: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上挫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各温服,如人行五里,以熟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二 方剂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甘草(炙)、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各一两半。石膏茯苓(去皮)、白术、川芎、柴胡(去苗)、当归(酒浸.切焙)、人参,各一两。杏仁(去皮尖.炒研)二十枚。细辛,一两。

炮制方法:上挫如麻豆。 功能主治:治风亸曳,手足不随,身体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水酒共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嬴瘦者只用水煎服。 方剂来源: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三 方剂组成:附子(生.去皮脐.半两) 人参(半两) 茴香(炒.一分) 茯苓(一分) 山药(一分) 甘草(炙.三分) 干姜(炮.三分)功能主治: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方剂来源: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四方剂组成:附子15克(炮),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芍药9克。功能主治:温经助阳,祛寒除湿。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备注 方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壮阳;人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伤寒论》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五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30克,黄耆120克,甘草(炙,锉)15克,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50克,防风(去叉)15克。
制法: 上五味,锉如麻豆。
功能主治: 散寒祛风。治历节风疼痛,日夜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大枣2枚(去核),生姜一枣大(擘碎),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六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桂心各15克,细辛(去苗),防风(去叉),人参、干姜(炮)各18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末,用酒调下6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七 处方:龙骨1两,甘草1两,芍药1两,干姜1两,黄连1两,石榴皮1具(大者),阿胶2两,附子1枚,黄芩半两,粳米3合。 

功能主治:暴下积日不住及久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暴痢势剧,火迫之象,日久不止,热烁津枯,不独下多亡阴,而真阳亦已告匮,故于驻车丸中除去当归之行血,掺入芍药辅阿胶以滋耗竭之真阴,附子助干姜以扶伤残之虚阳,黄芩佐黄连以屏宿蕴之余火,甘草、粳米缓清脾胃之虚热,龙骨、橘皮急收二肠之滑脱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八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桂(去粗皮)2两,白术2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中风,四肢挛急,不得屈伸,身体沉重,行步艰难,骨节烦疼。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如有汗出为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九 处方:附子2枚(共称重1两半者,炮),生姜3两,干姜3两,桂心1两,石膏6两(碎,绵裹),生犀角(屑)2两,地骨白皮2两,白术2两,独活2两,芎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风病有因饮酒过节,不能言语,手足不随,精神昏恍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温3服,服后相去如人行10里久再服。服汤后如觉欲汗,少覆之令汗出,须臾歇汗后,以药末粉身。其汤须服5-6剂,间3-4日服1剂。其方服1剂后,量病情进退。热多,加生麦门冬1两(去心);冷多,加桂心1两;有痛,加当归2两;不能食,加人参2两;大便涩,加槟榔7枚,合皮子用之。 

注意:忌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许仁则方》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十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干姜(炮)1两半,甘草(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石膏(碎)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芎1两,柴胡(去苗)1两,当归(酒浸,切,焙)1两,人参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20枚,细辛(去苗叶)1两。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曳,手足不随,身体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酒共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人羸弱者,只用水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十一

处方:附子3枚,芍药3两,桂心3两,甘草3两,茯苓3两,人参3两,白术4两。

功能主治:风湿寒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南阳太阳例中,甘草附子汤本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千金》借治湿痹缓风,可谓当矣。又恐辛温太过,津随汗泄,更合少阴例中附子汤,取人参固气,芍药敛津,茯苓渗湿,并助桂、附之雄,庶无风去湿不去、虚风复入之患矣。

摘录《千金》卷七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十二

处方:附子(炮)5分,白术5分,独活5分,川芎3分,肉桂3分。

功能主治: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口噤,痰涌。

用法用量:上作1服。加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四十四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十三

处方:附子(炮)2两,甘草(炙)2两,宿姜4两,半夏(洗,破)4两,大枣20枚(擘,去皮核),白术3两,仓米半升。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肺虚劳损,腹中寒鸣切痛,胸胁逆满气喘。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为3服。

注意

忌猪羊肉、饧、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十四

处方

附子3分(炮),当归1两,人参1两,黄连1两,甘草(炙)1两,干姜2两,桂心2两,芍药2两,蜀椒(去汗,去目,闭口者)半分。

功能主治

断下,补胃。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温3服。

摘录《鬼遗》卷四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十五

处方

大附子1枚,甘草6铢,蜀椒200粒。

功能主治

霍乱呕吐。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2次服。

摘录《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十六

处方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茯苓半两,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因下后,脾胃虚冷,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十七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重半两者),亸桂(去粗皮)半两,葛根(锉)1两半,犀角(镑)1两,地骨皮1两,白术1两,独活(去芦头)1两,芎1两,石膏(碎)3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中风,身体不随,不能言语,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并2服,夜1服;或夜并2服,空心1服。服迄以热姜粥投,衣覆微汗出,慎外风。不欲汗即不必食粥。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十八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3分,半夏1两(汤洗去滑,生姜2两,同捣作饼,炙),白术(锉,炒)1两半,苍术(米泔浸,去粗皮,锉,炒)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虚劳,脾胃冷弱,胸满气逆,呕吐咳嗽,腹痛肠鸣。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生姜半分,煎至1盏,去滓,分为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十九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羌活(去芦头)2两,防风(去叉)2两,桂(去粗皮)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风痉,口噤不语,身体强直。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加竹沥1合,更煎3沸,去滓,空心食前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二十 处方 附子(炮)1两,独活1两,防风(去苗)1两,川芎1两,丹参1两,萆薢1两,菖蒲1两,天麻1两,官桂1两,当归1两,黄耆半两,细辛(去苗)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酒浸)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肾脏风寒湿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 《宣明论》卷一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二十一 处方 附子1枚(重半两者,炮裂,去皮脐),麻黄(去根节)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40枚,细辛(去苗叶)3分,芎1两1分,牛膝(去苗,酒浸,焙干)1两,丹参(去根节)1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竿头)1两,五加皮(炙令黄)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脚气风多,皮肉(疒帬)痹,筋骨疼痛,足趺不仁,手脚缓弱,履地不稳。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晡时各1次,衣覆微令汗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二十二

处方

生附子6-7钱者。

功能主治

一切风疾痰眩。

用法用量

上用半个切碎,以水2盏,加生姜10片,煎至1盏以下,滤过,盏盛,水中沉微冷服。若不去皮脐,及临服入盐少许,效尤速。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二十三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黄耆4两,甘草(炙)半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6两,防风(去叉)半两,小黑豆1两(微炒)。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历节风。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二十四

别名

附子散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桂心半两,细辛(去苗)6钱,防风(去叉)6钱,人参6钱,干姜(炮)6钱。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

附子散(《普济方》卷八十八引《医方大成》)。

摘录《三因》卷二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二十五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白槟榔(煨)2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桔梗(锉,炒)3两,陈橘皮(去白,焙,炒)3两,桂(去粗皮)3两,白术4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甘草(炙,锉)2两,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脾劳虚寒,腹痛胀满,气急善噫,欲卧,舌本苦直,饮食多倦,干哕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二十六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阿胶(炙令燥)3分,甘草(炙,锉)半两,干姜(炮)半两,赤石脂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冷痢及赤白滞下。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二十七

处方

白术2两,苍术2两,芍药1两,茯苓2两,甘草1两,附子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泄泻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二十八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半。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冷劳肌瘦,盗汗少力,时发寒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用猪(月臣)子1两(切令细),酒半盏,水3分,加薤白3寸,同煎令猪(月臣)熟,去滓温服,每日五更初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二十九

处方

附子1个(生,去皮脐),绿豆1合。

功能主治

头风。

用法用量

上同入铫子内,煮豆熟为度,去附子,服豆。立愈。每个附子可煮5服,后为末服之。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修真秘旨》,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九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三十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连(去须,炒)2两,阿胶(炙令燥)3分,甘草(炙,锉)半两,干姜(炮)半两,赤石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下焦虚寒,大便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三十一

处方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白术1两,白芷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

伤寒八日,风湿相搏、身痛心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下之脉浮者。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7分,去滓,分温2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三十二

处方

附子(生,去皮脐,锉)4两。

功能主治

风毒攻肌肉,皮肤浮肿,或在脚,或在手。

用法用量

用水1斗,煮至7升,去滓热洗,余滓更煮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三十三

处方

附子(生用)1枚,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3分,独活(去芦头)3分,甘草(炙)3分,莽草(炒)1分,芎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牙齿风痛,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

每用5钱匕,以水2盏,煎10余沸,去滓,热漱冷吐,1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三十四

处方】生附子、白姜(炮)、人参、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吐利过多,手足厥冷,六脉沉细。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冬瓜仁,水煎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三十五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2两,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令黄)1两,芍药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产后荣血虚损,汗出日夕不止,形体困怠。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三十六

处方

附子(生,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茴香(炒)1分,茯苓1分,山药1分,甘草(炙)3分,干姜(炮)3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房室竟中风,恶风多汗,汗出沾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疼,名曰内风。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2盏,加生姜3片,盐少许,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二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三十七

处方

白术、附子(炮裂,去皮)、干姜(炮)、桂、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气虚寒,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方中白术、附子、干姜、桂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六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三十八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干)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当归(切,焙)1两,葛根(锉)1两,(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四逆吐下,烦呕转筋,肉冷汗出,体痹气急垂死,音声不出,脉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随药吐者,更服勿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三十九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干姜(炮)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心腹筑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四十

处方

附子(端正紧实大者)1枚(生去皮脐,切作10片)。

功能主治:破寒堕胎。主治子死腹中,产宫气寒,胎血凝涩,死子难下;中风涎盛,少气不语。

用法用量:上不得捣碎,用水2盏,加生姜5片,同煎取1盏,去滓不用,将药汁滤清,分温2服。如经时不下,更服桂心汤。

摘录:《济总录》卷一五九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四十一

处方:附子1枚(制),草果5粒。

功能主治:瘴疟脾寒,寒振热少,面色青白,饮食少进,四肢厥,大小便清。

用法用量:《简明医彀》本方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统》卷七十六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四十二

处方:附子1枚(重7钱,炮,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霍乱,大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2盏,加盐半钱,煎取1盏,温服,立止。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孙用和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四十三

处方

附子半两(去皮脐,生用),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去瓤),羌活半两,白芷半两,甘草半两(锉,生用),蜂房半两,川椒2两(去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指挛急。

用法用量:每用1两,以水3大碗,加生姜1两,生桑枝1握,黑豆1合,同煎,令豆熟,去滓,着冷暖得所,避风淋蘸手指。水冷重暖用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四十四

处方:附子半两(生,去皮脐),生姜5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风毒攻手足疼痛,或攻皮肤浮肿。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法:腹中痛,水煮服亦可。

摘录:《圣惠》卷二十五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四十五

处方: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大热,汗出热不去,腹内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四○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四十六

处方

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白术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漏风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至2升,去滓,分温4服,日3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四十七

别名:煮豆法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柔风,筋骨缓弱,不能行立;头风。

用法用量煮豆法(《普济方》卷九十五引《十便良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四十八

处方:桂(去粗皮,不得见火)1两,乌头(大者,炮,去皮脐)1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须臾连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七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四十九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枚,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干姜(炮裂)1分,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头痛眼疼,心中闷乱,身体沉重,四肢俱冷,精神恍惚,脉候沉细,欲得冷水,饮之必危。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顿服,以衣履;如人行5里,再1服;少顷,以生姜煮热稀粥投之,身体四肢自然汗出,须臾头轻目明。妇人病,加赤芍药半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五十

处方:附子(去皮,锉)1枚,葱半斤(拍碎),生椒(绵裹)1两,生姜(切碎)1两。

功能主治:霍乱转筋。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煎2-3沸,入瓷盆中,滤去滓,以盐浆水解之,冷热得所,淋洗立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五十一

处方:附子2枚(1枚生,去皮脐;1枚炮,去皮脐。盐水浸,各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瘴疟经久不愈,正气羸弱,身热如火,极寒极热,连日方醒,发时沉着枕簟,不能抬身,战掉不堪,便溺、饮食俱不便。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红枣7枚,煎至7分,去滓放冷,就吞灵砂丹50粒或100粒。

摘录:《得效》卷二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五十二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细辛(去苗叶)1两,柴胡(去苗)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莎草根(去须)半两,黄耆(炙,锉)半两,赤芍药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膈闷,四肢疼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五十三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半夏(生姜汁制,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脐上筑悸,及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1枚(擘破),粳米1撮,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五十四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芍药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白术1两,防风(去叉)1两半,防己1两半,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桂(去粗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芎1两,天雄(炮裂,去脐皮)1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1次。如人行5里,以热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五十五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五十六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五味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石膏(煅)1两,人参1两,补骨脂(炒)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寒内着骨髓,上连于脑,头痛齿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五十七

处方:附子(大者,炮裂,去皮脐)2枚,芎1两,干姜(炮)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透)1两,吴茱萸(水浸去涎,焙干,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心痛如刺,或绕脐绞痛,白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五十八

别名:甘草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肠胃寒湿,濡泻不止,及冷痢色白,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甘草汤(《普济方》卷二○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附子汤 - 附子汤之五十九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柴胡(去苗土)1两,前胡(去芦头)1两,黄耆1两,芎1两,白术1两,人参1两,木香1两,当归(切,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甘草(炙)1两,桔梗(炒)1两,白芷1两,地榆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补不足。主治身体劳倦,四肢拘急,腹内刺痛,体弱,风痰头疼,肾脏伤惫,胸臆噎塞,久积冷气,妇人血海冷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2枚,葱白1寸,同煎至1分,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六十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半,芎2两,细辛(去苗叶)3分,白鲜皮2两,茯神(去木)2两,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2两,羌活(去芦头)2两,防己2两,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舌强不得语。

用法用量:每用10钱匕,以水3盏,加生姜3枣大(拍碎),煎取1盏半,去滓,分3服,空腹并2服,相去如人行5里更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六十一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4两,干姜(炮)4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2两,芎1两半。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中风口面斜,产后中风口。
用法用量:每用10钱匕,以水3盏,煎取2盏,去滓,分温3服,空心1服,夜卧并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附子汤 - 附子汤之六十二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萆薢1两,熟干地黄(焙)1两,人参1两,芎半两,半夏(汤洗7遍,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桂(去粗皮)3分,当归(切,焙)3分,芍药3分,五味子3分,黄耆(锉)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补益元脏。主治伤寒后虚羸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附子汤的应用 >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炮附子、芍药、茯苓、、人参五味药组成,为温阳散寒、健脾祛湿之剂。现将我们临床辨证运用此方
一、背恶寒 
  我们以此方治疗冠心病等属胸阳不振、阴寒内盛所致的“背恶寒”常可获效。临床中,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四肢发凉加桂枝;气虚者加黄芪,重用参附;夹痰者重用茯苓,加薤白、半夏。 
  唐××,男,51岁。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疗。 
  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长期失眠,血压持续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间。1979年冬季以来,常阵发心前区刺痛。1980年5月20日,因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骤发胸背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处于昏迷状态。急送某医院诊以心肌梗塞,经吸氧、输液等抢救措施,3日后脱险。但仍神志模糊,稍一劳累,心绞痛即发作,于1980年6月24日,入我院住院用中药治疗。先后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育阴潜阳等法治之,症状时轻时重。3月26日突发心绞痛,症见面色青黄,剧痛难忍,背冷恶寒,汗出不止,四肢发凉,指端青紫,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证属阴寒内盛,胸阳不振。尤以背恶寒症状突出,思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以附子汤加味。处方:红参、炮附子各10克,白术、川芎各15克,白芍、茯苓、薤白各30克,急煎频服。 
  服药须臾,汗止,精神好转,疼痛减轻。二剂后背冷减轻,疼痛消失。以上方继服40剂,心绞痛未再发作,背冷消失,血压稳定在150~140/100~90毫米汞柱之间,能上班工作。 
  二、脉沉,手足寒 
  我们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雷诺氏现象),冻疮见手足寒和脉沉之症者。在治疗雷诺氏现象时加水蛭、蜈蚣、全蝎等;栓塞性病变加水蛭、桃仁、红花等;年老体弱者酌加当归、黄芪;肢寒甚者加细辛、桂枝。现举临床治验。 
  赛××,男,78岁,1981年2月12日入院。 
  久有气喘、咳嗽、心悸。半月前突觉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入夜加剧,剧痛难眠。3天后,双脚变为紫黑色,以活血化瘀中药及西药脉通等,症状仍不能控制,病情急剧恶化,左脚大趾溃破,流清稀脓液,剧痛难忍。经介绍入我院治疗。 
  证见:面色青黑,表情痛苦,剧痛难忍,入夜加重,心悸气喘,下肢冰凉,色呈暗黑,双足背、胫后、腘动脉搏动均消失,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足大趾伤口腐烂,流清稀脓液,舌淡白而润,脉沉迟无力。脉率60次/分。证属脱疽,为寒凝气滞,络脉不通所致。治宜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处方:炮附子、党参、茯苓、黄芪各30g,白芍、桂枝各15g,白术18g,细辛10g。 
  服药3剂,疼痛减轻,夜能入睡3~5个小时。上方加当归30g,再服20剂后,伤口缩小,双足黑色渐退。继服32剂,伤口愈合,静止痛消失,腘动脉搏动已能触及。 
  三、骨节痛 
  我们常以此方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骨节疼痛,属阳虚寒胜者。上之重加桂枝;湿重者加苡仁,重用白术30~60克;寒盛者重用炮附子30~45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加黄芪、乳香、没药等益气化瘀之品。现举临床治验。 
  王××,女,32岁,1981年3月27日诊治。 
  阴雨连绵,又居湿地,遂成四肢骨节沉困疼痛,经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服激素类药物,病情时轻时重,又服散寒驱风除湿等中药,症仍不解,遂来我院门诊。 
  症见:面色青黄,气短乏力,骨节痠困疼痛,固定不移,遇寒加重,步履维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属阳气虚衰,寒湿凝滞。治宜益气温阳,除湿通络。 
  处方:炮附片、党身、白芍、白术、茯苓各30克,细辛15克,黄芪60克。 
  服上方4剂,疼痛减轻,可扶杖来诊。原方继服12剂,疼痛消失,可弃杖而行,能参加体力劳动。 
  四、腹痛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吾师周连三先生生前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妇人胎胀腹痛,尝谓:“此方为温阳峻剂,附子又为有毒之品,妊娠三四月时要慎用。仲景在妊娠六七月时用附子是因为胎元已成,此时用附子则无坠胎之弊,何况胞宫虚寒,失于温煦,有是证则用是药,有故无殒也。其辨证需严格掌握,主要有腹痛发冷,入夜痛甚,喜按喜暖,小便清长,恶寒身倦,胎胀脉弦,舌淡苔白多津等症,方可以本方加减施治。附子乃扶阳止痛之佳品也。” 
  本方能治妊娠腹痛,不限于少腹,对腹中痛,上腹部疼痛,辨证属阳虚寒盛者,多能手效。如西医诊为胃痉挛疼痛者加干姜;下利重用白芍;兼带红白夹杂者酌加黄连、黄柏;泻泄滑脱不止去芍药,加赤石脂。现举临床治验。 
  木××,女,28岁,1963年10月12日诊治。 
  患者身体素健,妊娠6月,感腹部冷痛,恶寒身重,先后服当归芍药散等方剂,腹痛仍未好转。 
  症见:面色青黄,少腹冷痛,恶寒身倦,入夜加重,胎胀脉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并发低热。此属里气虚寒,阴寒内盛所致。治宜温脏回阳,益气健脾。 
  处方:附子、白术各24克,白芍、党参各15克,茯苓、黄芪各30克。 
  患者家属以处方内有附子,其辛热有毒,坠胎为百药之长,遂弃之不用,仅服余药2剂,诸症不解。二诊,余告之曰:“附子为温阳散寒之佳品,本方之主药也,弃而不用,焉能收效!”遂以原方,服药4剂,诸症消失,后足月顺产一男婴,健康如常。 
  体会 
  附子汤仲景治少阴虚寒之剂。《金匮》亦用此方治疗胎胀,实际功能远不限于此。 
  方中附子为温阳峻品,用以为君,审仲景姜附方中,附子多用一枚,唯本方用至二枚。临床体会,附子实能破阴回阳,除湿镇痛。我们于临床中,附子常大剂运用,常用15~30g,重则60克,每收卓效。附子虽为辛热有毒之品,经炮制后,其毒已微。掌握药物的煎服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方附子用量较大,需先煎半小时,再纳诸药,三煎兑于一起,浓煎混匀,分4次服,则无中毒之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