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燥综合征之辩证论治(李玉奇)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19-11-17
                 干燥综合征是中西医内科的疑难杂证,西医认为是侵犯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以唾液腺体受损为主,以口干、眼干为突出的特征。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病因在遗传的基础上再受到某种病原体的感染后促进了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发病,目前西医无特殊治疗办法。而祖国医学中也无相似的病名记载。但就其临床症状已在许多古典医籍中却有类似的论述,它可以归纳到燥证范围。在累及到脏腑时,如肝肾为脏腑痹;在累及到全身称为“周痹”。近年全国痹病专业委员会《痹病论治学》称本病为“燥痹”。中医关于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关键是起于“燥”,燥胜则干,诸涩枯涸,干劲皴揭,大热燥气之外邪,先天不足及久病失养之内伤,加之年老体弱或失治误治等均可导致津伤液燥,阴虚津亏,精血不足,清窍失于濡润,病久瘀血阻络,血脉不通,累及皮肤,粘膜,肌肉关节及至脏腑而形成本病。

中医的病因病机病位

一是先天不足,从临床病例的观察发现本病多有先天禀赋不足,致阴阳失调或素体阴虚,津液亏少;或素体阳虚不化水,津液不能上乘,均可导致阴津亏虚,清窍进而失养而发为本病。临床上女性多见,因女性阴虚而内热伤津耗液致口眼清窍失养,经脉气血痹阻而多发此病。先天不足为发病的主要因素。

二是后天因素,由于情志所伤劳倦过度或久病失养,精血内夺;或年高之人,天癸将竭;或误治,如误用汗、吐、下法;或过服辛温升散之剂,或忘血失精等皆可导致阴津不足,正气耗损而促发此病。

三是六淫外邪,六淫中风,暑燥火之邪为阳邪。风寒伤人能化热,风热伤人能化燥,热则耗液,燥则伤津,热邪亢盛消灼津液。本病初期在经在表,经络阻滞则关节疼痛,体表燥热则口、鼻干燥、干涩,久病入里及五脏六腑。入肺,脾胃,肾,经络等。

本病的病因本人认为先天的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而后天因素,六淫则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或者是促发因素。病位属于先在表,如粘膜,皮肤,关节等处,随着病情的发展由表及里而损伤脏器,病机为本虚标实,表现为阴虚为主,火热燥气为标。

本病证的病因病机与西医病理变化基本一致。西医认为在遗传的基础上遭受某种病原体的感染后促进了异常免疫反应而发此病。中医则重视先天的不足,加之内因和外因,促发此病。

病案举例

王女士,国家干部,现年83岁,发病时50岁正是绝经期,曾在北京地区三甲以上医院就诊,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用多种方法治疗未能凑效,经人介绍来诊。患者面色萎黄,干燥无光泽,双眼干无神,舌质淡红苔白,干燥,稍黄伴瘀点,舌体瘦说话声音低沉,沙哑,自述眼,鼻,皮肤干燥瘙痒,畏寒肢冷,两肋胀满,脾气急躁,喜热饮,纳差,睡眠欠佳,大便干结,五十岁停经。

中医诊断:燥痹证属阴阳两虚。

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

治则:温补肾阳兼补肾阴,活血通络,生津润燥。

处方:制附子15先煎2小时 菟丝子30 砂仁6后下 生熟地各30 南北沙参各15 麦冬30 黄柏15 石斛15 黄精15 生大黄6后下 当归15 乌梅30 王不留行10 生麦芽30 香附12 丹参30 干姜6 生甘草6 桂枝6

方解

制附子补火助阳,温通经络;桂枝温经通阳,二者配伍能增强温通经络的作用;砂仁辛温归脾胃经,《本草汇言》;“砂仁温中和气之要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凑效最捷”,火神派大家郑钦安擅用砂仁宣中宫一切阴邪以纳气归肾;菟丝子补阳益阴;生大黄通便且能活血化瘀;丹参活血化瘀安神;黄柏入肾,壮肾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当归养血活血;王不留行具有三通的作用,即通经、通乳、通淋,取其通,异病同治,似有促进外分泌的分泌作用;生麦芽,香附疏肝理气解郁;乌梅,南北沙参,麦冬,石斛,黄精,生熟地均有生津滋阴润燥的功能;生甘草,干姜用于制约附子的毒性;本方剂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临证时辩证加减。本病例服用60剂药之后制成水蜜丸坚持服用二年,随访至今病情稳定。口干,眼干涩,鼻干,阴虚证,畏寒肢冷阳虚证基本消失,而且全身情况也得到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