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徐运红/家乡的秋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家乡的秋

作者:徐运红

繁花似锦的春天固然明艳动人,绿树成荫的夏天确实热情奔放,大雪纷飞的冬天自然别有情致,但我最喜爱的还是秋天,沉静内敛的家乡的秋。
八月底的某天早晨,推开窗户,只见山中浮动着一层薄薄的灰白色的雾气,我知道家乡的秋来了。她来得那么悄然,了无声息,以致我都有些怀疑自己,因为昨天我还穿着裙子,吹着风扇。可她的确来了。走出大门,我的手臂感到丝丝凉意,我赶紧回房间换上长袖。自从患上鼻炎后,我对温度特别敏感,也特别注意保暖。一夕之间,我感觉到了秋的温度。待我再回院中,发现草叶上缀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初日斜照,露珠闪闪发光,好像戴着珍珠的少女从草际向我款步而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家乡地处江南,秋天来得比较晚,也不够明显,但梧桐一叶而知天下秋。家乡的秋,要从细处着眼,如一阵稀稀疏疏的秋雨,能赶走夏天的炎热;几片飘飞的黄叶,能带来秋风的凉爽;小溪中几块裸露的石头,暗示着空气的干燥;池塘里倒影的几朵白云,透露出天高云淡……
家乡的秋不仅要用心看,也要用心听。“青草池塘处处蛙”,蛙声是听不见了。窗下砖缝里、草丛中,时时传来浅吟低唱,那是蟋蟀离别的歌声;树叶下,蝉的叫声已由夏天嘹亮的高音变成了沉闷的低音,而且演出时间也由早中晚三次改为早晚两次。要是碰上雨天,它干脆蜷缩在家里,拒绝登台。鸟儿也不太光顾门前的大桂花树了,偶尔几声喳喳声,一听就知道是麻雀,燕子早没了踪影,更别说它的唧唧声了。这样的早晨于我最合适不过了,斜倚床头,拿起一本书,信手翻来,让时光在书页声中缓缓流过,心中便会有一种淡淡的满足。放下书,睁眼看着窗外,侧耳细听,有时会有惊喜。一滴水珠从竹叶上滑落,刚好掉在后窗的枇杷叶上,我能感受到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清幽;黑褐色的板栗从栗球张裂的的嘴巴中蹦跳出来,在空中完成转体,滚落在树叶上,我会想到韦应物的“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悠悠情思。
斗转星移,家乡的秋意也越来越浓烈、深沉。放眼望去,田野成了金色的海洋。秋风吹来,海浪翻滚。走近了,一串串稻穗如一道道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我用手捏了捏,粗糙的谷壳里包裹着一颗颗坚实的米粒。闭上眼,空气里仿佛弥漫着白米饭的清香。田边的牵牛花这时也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好像在呼唤农民赶紧收割稻谷。
当然,最惹人注目的要数桂花了。中秋过后,下一两场秋雨,桂花就会在枝头露出它俏丽的脸庞。桂花喜欢热闹,它们从不一枝独秀,总是你推我挤,你叫我嚷,争先恐后地从深绿的叶片下冒出一个个金黄的小脑袋,还张开小嘴吐露体内的芬芳。“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桂花香气浓郁,散在空气中,能随风飘出几里远。我家门口有一棵大桂花树,高约八米,形如伞盖,每到中秋花开之时,躺在床上就能闻到阵阵清香。我喜欢桂花的香味,为了留住它,我常常采下一把把桂花洒在书页间。一段时间后,翻开此书,花香与墨香融合在一起,变成了这本书独有的“体香”。
秋天值得期待的还有红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在我的家乡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成片的枫树。不过,“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深秋是极为常见的。溪边的石缝中,傲然挺立着几株不知名的野木,它们的树叶深红深红的,仿佛被天边的云霞染过似的。山坡上,高大的枫树穿上一身红艳艳的外衣,在周围黄绿色的背景中分外显眼。“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些红叶在风霜中展示着自己绚丽的生命,难道不比春天的红花更令人钦佩?
家乡的秋啊,我在你的脚步声中看到了稳健,在你的歌声中听到了宁静,在你的体香中闻到了高远,在你的色彩中体会到了深沉。你说,我能不迷恋你吗?

作者简介:

徐运红,初中语文教师,喜欢阅读、旅行。不在意路的尽头有什么,只在乎行走在路上的感觉。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