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稚柳当于右任秘书的点滴往事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9-11-17
谢稚柳像

上世纪著名书画家、书画鉴赏大家谢稚柳(1910—1997)出生于江苏常州武进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酷爱书画。

父亲谢柳湖是清末秀才,表伯钱名山是江南大儒。

钱名山在常州东门外开办书院“寄园”,学子纵游如云。谢稚柳幼时在寄园生活、学习了六年。

19岁那年,谢稚柳告别寄园,到南京去谋生。开始在南京政府关务署做书记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关务署机关由南京迁往重庆。谢稚柳到重庆不久,便由关务署调到监察院任于右任先生的秘书一职。

自1940年至1946年,谢稚柳一共担任于右任的秘书长达6年之久,1940年谢稚柳31岁,于右任62岁。

于右任像

当时,于右任聘任的监察委员中有许多文化名人,甚至是大学者、大书画家和篆刻家等。

比如章士钊(律师、书法家)、沈尹默(诗人、书法家)、汪东(诗人、书画家)、叶元龙(经济学家、教育家)、乔大壮(篆刻家)、潘伯鹰(诗人、书法家)等许多名人名家。

他们都比谢稚柳大好多年岁,谢稚柳当时在监察院里算是晚辈,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对谢稚柳在诗书画和做人品德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与于右任先生的仁厚,及对谢稚柳的器重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1941年,张大千去敦煌研究临摹敦煌壁画,到了敦煌后他写信邀谢稚柳也赴敦煌,且一去预计一年。

对此于右任十分支持,不仅准假,还写信给西北军政首长,派士兵保护和照顾张大千、谢稚柳一行。

他们在敦煌能安心工作,免遭野兽和土匪骚扰,多亏于右任先生的关照。

谢稚柳和张大千(右)

谢稚柳和于右任先生的长公子于望德是同庚,而且还是重庆中央大学的同事,他们当时都是重庆中央大学的教授。

1942年夏,谢稚柳为于望德夫妇新婚画过一张巨幅荷花《耦塘图》(60多厘米高、2米多宽)道喜,上面画了许多红白莲花,寓意“嘉耦”。

谢稚柳1942年作《藕塘图》,古朴中不失清逸之趣,以1634万港元在香港苏富比2012年秋拍顺利易主

同年初秋,谢稚柳几经颠簸辗转到达敦煌,盘桓一年有余。在敦煌,张大千临摹壁画,谢稚柳则研究敦煌绘画艺术的风格流派及演变过程,对洞窟进行考察。

后来,他根据研究笔记编著了两本书《敦煌石窟集》和《敦煌艺术叙录》,成为研究敦煌艺术与印度佛教关系方面的权威著作。这也得益于于右任先生在各方面的支持。

于右任与张大千(右)

在于右任、谢稚柳、张大千的交往中,还有一个时常出席的人物——张目寒。

张目寒为于右任先生的重要幕僚,先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等职,赴台后曾任后“监察院”秘书长。

张目寒同时也是张大千的义弟。张大千给张目寒的信件都会问候于右任,于右任生日,张大千通过张目寒多次赠松祝寿图。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通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给张目寒的信,其中就提及自己在乱世结识了谢稚柳,并称“谢稚柳恃才傲物,于髯公待之极优渥”。

意思是说谢稚柳眼界高,恃才傲物,但于髯公(指于右任)对谢稚柳极为优待。这也是从张大千口中说出了于右任对谢稚柳的赏识和优待。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先生一生忧国忧民,两袖清风。他不仅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大家、草书圣人,更是一位品德高尚、宽厚仁慈的长者。近代中国,经他扶助、提携、关照、推荐的很多有志之士后来都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

西安市徳风堂画廊以“传承弘扬、诚信求真”为宗旨。长期购、销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当代名家、名人字画订制(带视频或作者本人与作品的合影),帮您免费鉴定字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