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经第五(2)

 zqbxi 2019-11-17

辉诸山

        中次二经济山①之首,曰辉诸之山②,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③。( ① 郝懿行云:“玉篇云:'鶡,何葛切;鳥似雉而大,青色,有毛角,鬥死而止。'”

【注释】

①济山:山系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济水所出的山。

②辉诸之山:即辉诸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河南境内。

③鹖(hé):鸟名,雉类,羽毛青色,善斗。一说即褐马鸡,也叫鹛鸡,体长约1米,羽毛大部分黑褐色兼带黄色,脚有硬距,善斗。(褐马鸡(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仅见于中国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左右。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译文】

      中山二经中的济山山系的首座山叫做辉诸山,山上长着很多桑树,山中的兽多为闾和麋鹿,鸟多为鹖鸟。

发视山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译文】

       辉诸山往西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发视山。发视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坡下有很多磨刀石。即鱼水就发源于这座山,流出山涧后便向西流入伊水。

豪山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译文】

       发视山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豪山。豪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石,但山上光秃秃的,寸草不生。

鲜山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译文】

       豪山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鲜山。鲜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上光秃秃的,没有一草一木。鲜水就发源于这座山,流出山涧后便向北流入伊水。鲜水中有很多鸣蛇,这种蛇形似蛇但长有四只翅膀,不时发出如击磐石的鸣叫声。它一旦出现在哪里,哪里必将有严重旱灾。

阳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据说春秋时代,有农夫在魏国大梁城附近听见婴儿啼哭,找到后发现却是一个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黄河果然泛滥,淹没沿途八百五十多个城镇乡村。


【译文】

        鲜山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阳山。阳山上满是石头,没有一草一木。阳水就发源于这座山,流出山涧后便向北流入伊水。阳水中有很多化蛇。这种蛇身形似豺,面孔似人,并长着一对鸟的翅膀,但爬行还是似蛇,不时还发出如人叱责声的鸣叫声。它一旦出现在哪里,哪里的百姓将遭受严重水灾。

昆吾山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①,其上多赤铜。( ① 郭璞云:“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時西戎獻之,尸子所謂昆吾之劍也。”珂案:昆吾亦人名,見海經新釋卷十“有國曰顓頊”節注③。)有兽焉,其状如彘②而有角,其音如号③,( ② 郭璞云:“如人號哭。”)名曰蠪蚳④,( ③ 郭璞云:“上已有此獸,疑同名。”郝懿行云:“蚳疑當為蛭;已見東次二經鳧麗之山。”珂案:王念孫、何焯校並同郝注。)食之不眯⑤。

【注释】

①昆吾之山:即昆吾山,山名,在今河南西部,具体所指待考。

②彘(zhì):猪。

③号:号哭。

④蠪蚳(lónɡ chí):传说中的一种兽。


⑤眯(mì):梦魇。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昆吾山,山上有很多赤铜。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猪,头上长着角,发出的声音像人号哭,名字叫蚳,人吃了它的肉后不会梦魇。

     葌山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jiān]( ① 珂案:葌音姦。)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雄黄。(雄黄,是四硫化四砷(As4S4)的俗称,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通常为橘黄色粒状固体或橙黄色粉末,质软,性脆。常与雌黄,即三硫化二砷(As2S3)、辉锑矿、辰砂共生;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时,名曰芒草,( ② 郭璞云:“音忘。”)(芒草(学名:Miscanthus)是各种芒属植物的统称,含有约15到20个物种,属禾本科。原生于非洲与亚洲的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其中一个物种中国芒(M. sinensis)的生长范围延伸到了温带亚洲,包括日本与韩国。一部分高大的芒属植物,如中国芒与巨芒(M. giganteus),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作物,被应用来作能源作物,以生产生物燃料,主要为酒精。也有一些芒草培养用来作为观赏植物。更多则以杂草的形式,都在野外或人工设施周围生存。物种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四川,湖南南部,江西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及台湾;印度,东南亚经马来西亚至菲律宾也有。)可以毒鱼。



  再往西一百二十里,就是荔山,荔水出自那里,向北像胡须一样流进伊水,它的山上面多石头,在山下的温泉处出产很多雄黄。那里生长着一种草木,它像海棠一样生成红色的果实,叫做芒草,可以用来下毒抓鱼。

  独苏山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上无草木而多水。

【译文】

        再往西一百五十里就来到独苏山。这座山上光秃秃的,没有一草一木,但有很多水。

蔓渠山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②,其状如人面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① 珂案:水經注沔水云:“沔水中有物,如三四歲小兒,鱗甲如鯪鯉,頭似虎,掌爪常沒水中,出頭。小兒不知,欲取弄戲,便殺人;名為水虎者也。”其形性均近此馬腹。又經文人面,畢沅校本作人而,於義為長。

【注释】

①蔓渠之山:即蔓渠山,山名,一说指今河南栾川县的闷顿岭。(伊河,古名鸾水,源于陶湾镇三合村闷顿岭。《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载:"伊水出上魏山"。蔓渠山或上魏山,均为闷顿岭之古名。《地理志》日:"出熊耳山"。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河两岸


②马腹:传说中的一种兽。一说指虎鼬(yòu),体长12~40厘米,四肢粗短有力,尾长为体长之半。(虎鼬(学名:Vormela peregusna)是鼬科、虎鼬属的动物。虎鼬体躯细长均匀,耳椭圆形,四肢短粗,体背黄白,散布许多褐色或粉棕色斑纹,腹部黑褐色。虎鼬性机警,凶猛,嗅觉灵敏,视觉较差,能攀树,冬眠,主要捕食荒漠中各种鼠类,一般4月下旬产仔,每胎4-8个,栖息于海拔1000-1300m的荒漠沙丘、石质坚硬的荒原或湿地,分布于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虎鼬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③面:一作“而”。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蔓渠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山下长着很多小竹。伊河发源于蔓渠山,向东流入洛河。这一带有一种兽,名字叫马腹,形状是人面虎身,叫声像婴儿啼哭,会吃人。

中山二经总括

       凡济山经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①皆人面而鸟身。祠②用毛,( ① 郭璞云:“擇用毛色。”珂案:言以毛物祠神也。)用一吉玉③,投而不糈。

【注释】

①神:指山神。

②祠:祭祀。

③吉玉:彩色的玉。

【译文】

       总计济山山系中的山,从首座辉诸山到蔓渠山,距离为一千六百七十里。这些山的山神的形状都是人面鸟身。祭祀他们时都用毛物,并用一块彩色的玉,把它投入山中,不用精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