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感情冰结是读诗赏文之忌

 风吟楼 2019-11-17

 作者:彭妙艳  


没有直接研究鲁迅,已经二三十年了,但是读点鲁迅,还是经常的“功课”。于是许多读书论书的观点,依然受着鲁迅思想的左右。因为服膺它是实在的真理。

譬如关于读诗,读者怎样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虽然过去也有不少学者发表过了意见,但是达致鲁迅相关论述的正确程度的却不是太多。鲁迅肯定文学价值与其它事物价值在实现途径上存在差异。强调诗人诉诸艺术形象上的情感,读者只有通过相应接受的体验,才能与之达致“会心”,若以别的途径则难以实现这一对接。在《诗歌之敌》一文中,鲁迅指出:“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最显著的例是洛克,他观作诗,就和踢球相同。在科学方面发扬了伟大的天才的巴士凯尔,于诗类也一点不懂,曾以几何学者的口吻断结说:‘诗者,非有少许稳定者也。’”这样很白直,但多么中肯而富于启迪。

于是使我想起,在揭阳文坛,近两年有一个以雪克、阵风、蔡小敏等十几人组成的现代诗人群体,他们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诗作,带着一系列崭新的意象,崛起于海滨邹鲁故地,影响已经及于当今中国诗界,然而在他们成长的家园,却好像一点相关反应的声音都没有。这种沉默,连洛克、巴士凯尔张冠李戴的“智力”都不及,抑或“文人相轻”,于是佯装没有看见的贵恙未癒?当然,我相信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在具有新的中文之美的作品面前,我们的读者,依然是因为缺乏情感交流阅读、欣赏训练,因此只能尴尬失语。一直以来,揭阳新诗之所以未能产生与其成就一样的反响,在于存在鲁迅所指出的“诗歌之敌”——与洛克、巴士凯尔一样只能凭借哲学和智力接受诗情或者干脆一件工具也没有的群体。使然的话,则揭阳还需要一个“运动”,来改变这一创作与阅读失调的积弊。

上面所说,是关于如何有效接受作品情感即文学价值主体的问题。接受者不具备那些常识,非但他的读书成效事倍功半,大打折扣。对创作者来说,也往往会存吹(为虫:上下结构)给牛听的遗憾,对于文学的繁荣与登高,确是大障碍。

创作者与接受者如何产生情感的沟通对接,收获文学价值?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朱熹(对不起,我于两宋历史有感情,于是竟至不及他朝之人)早就都有过阐述。针对作者作品与接受者之间有着反复交流、对话过程的问题,苏轼以一例为证:“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书唐氏六家书后》)当然,这还只是间接之谈。朱熹所曾说过的一段话,就属直接、正面的了。他认为:“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及“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了,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诗人玉屑》卷十三引)还有陆游,也在一个不是论诗的地方,说过获取文学价值的话:“(诗)有一读再读至十百读,乃见其妙者。”(《何君墓表》)

宋人提倡从容讽诵、优游浸淫、反复涵泳的阅读接受方法,目的显然在于为了加强接受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交流,达到彼此之间心灵上的沟通、默契,从而获得更加充分的美感效应,这正是文学价值实现的题内应有之义。

因话得话,我想到文学价值实现途径这个严肃话题。简单来说,它无非是以文学接受者审美心理反映为中介,形成文本——美感心理——精神动力这样一种效应机制。读者通过对作品的接受、了解,体悟文字符号传递过来的信息,与作品及其作者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心灵上彼此沟通,进入同一文学价值运动过程,这样,文本的思想意蕴,它的多层次、多侧面的美感功能效应,就能不断为读者所吸收与同化,从作品的一端转移到另一端即接受者那里,从而对接受者产生美感愉悦、净化心灵,丰富思想和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作用。这一过程,就是接受者与作品、作家反复交流、对话的过程。上面行文中强调了“反复”一词,那是因为不止诗歌,大部分的文学作品的表现都讲究含蓄、慰藉,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美学特点,接受者初读时,往往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充分感受、理解和深入体验、欣赏它,需要多次阅读、感受、理解和体验,才能不断深入作家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真切、强烈的美感享受。特别是以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营造意象,从而难免晦涩、朦胧的诗歌的接受,更应该如此。通过接受主体情感心理的体验,来达致与作者的交心与会心,是读诗赏文而得其堂奥的关键。

“反复”之中,还需要有着如同听歌看画的“耳朵”和“眼睛”一样,文学作品接受者必须具备实实在在的文学的“专识”,否则就会歪嘴和尚念错经,就会重犯鲁迅揶揄的洛克和巴士凯尔们的错误。当然,尤其重要的是感情不能“冰结”。

偶然重温一篇鲁迅文章,居然衍生了这六七页稿纸的议论,好像有涉啰嗦了,于是姑且打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