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绒蒿,人们从未放弃过追逐她,征服她

 文冠厚朴 2019-11-17
绿绒蒿属竟成了一个“真香”的属,总说对绿绒蒿属没多大感觉,但每次看到绿绒蒿都会忍不住地拍拍拍起来,真是口嫌体正直啊;去年已经发过一篇文章,但随着关于绿绒蒿属分类信息的大量摄入,发觉真的很不严谨,故而今年再作一文,算是对去年的一个勘误,希望没有包袱地完成它那是不可能的,即便它还是会有错误之处;


绿绒蒿属是法国植物学家Viguier于1814年以Meconopsis cambrica L.(西欧绿绒蒿)为模式种,从罂粟属里独立出来的一个属,在这两百年的历史里,绿绒蒿属的队伍不断地扩大,小种概念的专家甚至都把绿绒蒿属搞到100+种之多了,在最新的分子研究中,绿绒蒿属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剔除“属长”-Meconopsis cambrica又回到罂粟属里,而后新属长Meconpsis regia G. Tayor一种分布在尼泊尔的绿绒蒿上任了;
原本属内分布在川西及滇西北的椭果绿绒蒿Meconopsis chelidoniifolia和分布在华中地区(河南、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四川东部等)的柱果绿绒蒿Meconopsis oliveriana被一同并入了Cathcartia(蒿枝七属)里,自此,绿绒蒿属不再是个包含一种广布西欧种和两个所谓最原始种的多系类群,成为了纯纯的喜马拉雅罂粟 Himalayan poppy,所有种(Asiatic Meconopsis)均分布在自西喜马拉雅向东至横断山脉高海拔及外缘区域里;

绿绒蒿属最初的分类是欧洲植物学家们基于对栽培种的观察而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传统形态分类系统,随着对原生境的野生种们一点一点地实地考察之后,绿绒蒿属的分类不断发生着变化,两百年间百家争鸣,各有千秋,即便到目前基于一些基因片段序列的分子层面研究,绿绒蒿属的定种依然存在着很多的bugs;
最突出的想必是“谁才是真的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complex)与“谁才是真的全缘叶绿绒蒿”吧。。。

真总状,还是仅合生?

绿绒蒿属植物的花序主要分为总状和单生,单生有单一花葶与多单花葶基部全部离生,而总状花序是由下而上次第开放,只要条件允许,可以无穷无尽地开,故而是一个无限花序,但在实际观察之中,所以呈现总状的绿绒蒿们绝大多数是从上至下开放(01-05),有的压根儿就乱开(06),可能是想着都花期末了,没开的赶紧都给开开吧;有时候在想,或许,绿绒蒿属里所谓的总状花序只是多个高低不同的单生花葶基部合生而来的,或者是反过来的进程(↓图),当然,这也并不是很好解决谁才是真总状绿绒蒿的绝佳之法,还要结合更多的信息,诸如株高/毛被情况等,比如宽叶绿绒蒿M. rudis的辨识特点是其蓝绿色的叶片及刚毛基部是紫黑色的(Grey 2000),但实际上,谁能说出真真正正的总状绿绒蒿是什么样啊。。。。


花柱是否处于变化中?

全缘叶复合群里有全缘叶绿绒蒿M.integrifolia、横断山绿绒蒿M.pseudointegrifolia 、硫磺绿绒蒿 M.sulphurea 还有M. lijiangsis 等,其种间区别在花柱及叶脉的差异上,因为贫穷买不起专著,只好从借用余天一的微博了,这叶片的变化也太。。。花柱基部是否缢缩成柄倒是有些区别的,可是这些变化是否如单生与总状一般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呢。。。当然,一个物种与一个物种之间的差异到底该有多大才能是两个独立的物种呢?该不该提前透支着物种分化的进程呢?有太多不明白了。。。

总之,

知B道B了这么多,依然定不好种... ...

不过,

这样也好,想见过几个种就几个种

威氏绿绒蒿是今年见到的第一种绿绒蒿,五月末就有开的了,在PPBC里他还叫尼泊尔绿绒蒿这个名字,但刷牙不喜欢,坚持要叫它威氏绿绒蒿,因其种加词为wilsonii,也是,以前拉丁学名为Meconopsis napaulensis 时,成为尼泊尔绿绒蒿也很合理,但后因叫M. napaulensis 的同名异物有很多种,且此种的模式标本残缺仅有营养体根本无法知晓具体是哪个种,将此拉丁学名取消,于是M. wilsonii 就作威氏绿绒蒿吧,纪念它的采集者威尔逊;

锥花绿绒蒿也曾是Meconopsis napaulensis 的同名异物之一,当然,也随之不了了之了,原本以为林芝没有分部,但今年竟然发现了三株,一直很纳闷这三株到底是怎么来的,难道是随之猎人的足迹迁徙过来的,还是原本就有呢。

植株矮小,全是基生叶,全缘,全是单花葶,基部也不合生,六月的时候山上竟然还在飘雪,雪中的多刺都低下了头,但那场面很美;

这么多总状的,总得安排个总状绿绒蒿啊,选择一个最接近多刺的。

拟多刺就是一个叶缘呈羽状圆裂的多刺绿绒蒿,由于去年雪大,所以今年山顶的水分就多,今年的拟多刺绿绒蒿开的特别多特别好,还有一株假装自己是拟耧斗菜的(右上图),哈哈哈;

美丽绿绒蒿是总状的拟多刺绿绒蒿,是叶缘羽裂的总状绿绒蒿,哈哈哈,好像数学公式一般,在Grey最新的专著里,将拟多刺定位美丽绿绒蒿的一个亚种,称为考氏美丽绿绒蒿M. speciosa subsp. cawdoriana , emmm,变种都不怎么时兴了,这亚种就。。。

草甸绿绒蒿也是总状绿绒蒿候选人之一,在FOC里两者的区别是,总状植株低于50cm,草甸高于1m;蒴果上的刺是伏贴在上的,花柱微微露出雄蕊群,发白,而草甸的刺则是开展的,花柱却包裹在雄蕊群里,黄绿色;

普兰氏在国内的植物志还都作草甸绿绒蒿记载,Kingdon Ward在1926年就提出草甸绿绒蒿的花瓣是5-8,而普兰氏绿绒蒿的花瓣是交叠的四枚花瓣,一个分布地都是四瓣,那么依此就将这个居群的定位普兰氏绿绒蒿;

单叶绿绒蒿是西藏特有种,花很香,真的很香,花瓣在阳光下闪着丝绸般的光彩,花色从天蓝色到蓝紫色都有,还有一种白色的,曾被定为独立的新种林芝绿绒蒿M. nyingchiensis,后被取消,实际观察看,淋雨多了,单叶绿绒蒿会褪色;

假的藿香叶绿绒蒿与真的藿香叶M. betonicifolia 的区别主要在子房的被毛情况,真的藿香叶子房上几乎无毛,而假的藿香叶子房上面密被绒毛,借拟多刺的拟字一用得拟藿香叶绿绒蒿;

横断山绿绒蒿看起种加词,貌似应该叫作拟全缘叶绿绒蒿,之所以仍叫作横断山貌似是因其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的缘故吧,将此定为此种全因为在横断山脉里拍的,哈哈哈;

谁也很难说清楚硫磺绿绒蒿与横断山绿绒蒿的区别在哪里,也许是因为花柱无棱?

滇西绿绒蒿身上的是相对柔软的硬毛,而多刺绿绒蒿身上的则密被让人难以靠近的针刺,搞不懂它俩哪里像了,要在检索表里作为一对;

长叶绿绒蒿的叶子哪里长了,和相近的几个种比也都没长到哪儿去,植株很羸弱,要不是摔倒可能就不会注意到它了。

这种绿绒蒿真是小的可以了,还习惯长在草坡里,一开始并没有觉得它是绿绒蒿,要不是一学弟问说这是什么,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一种绿绒蒿啊!按照模式标本貌似这个应该为M. compata,不过,这个种在国内还是作为琴叶绿绒蒿处理,不过这个貌似全是基生叶,没有茎生叶;

镜头盖掉了,一直滚啊滚,去捡的时候,竟然在旁边看到了一株蓼状绿绒蒿,原本是想找bella 的,结果阴差阳错地遇到了一株poly,立马满足,打道回府。。。


植株从几厘米高到超过两米,分布的海拔从2500米到5800米,从山坡草地、滑坡石堆到高山灌丛及草甸再到流石滩,绿绒蒿属展示出了极高的形态及生态多样性,这两百年来,科研人员不停断地调查收集、引种栽培及科学研究,以期让这迷人的“蓝罂粟”早日飞到寻常百姓家,植物猎人、植物爱好者们也在年复一年,风霜雨雪,前赴后继,步履不停,即便绿绒蒿的神秘面纱在被层层揭开,但是,人们却一直从未放弃过追逐她,征服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