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应该有体面地活着,更应该有体面地死去

 33桥 2019-11-17

“我”不是小说鉴赏家,想通过阅读小说得到人生启示!”

欺骗总是带有贬义色彩,如果事情万不得已,找个很好的理由,欺骗也会变成善意,只是我们不要忘记,它是谎言的实质不会改变。

读者看《柏林之围》,关注更多是儒弗上校,一个拿破仑帝国时代军人的忠烈精神在小说中体现着淋漓尽致。因为他的病情,作为一个医生和他的孙女不得不采取撒谎来欺骗他,我们看到当上校听到军队打胜仗的谎言时,两眼有神,精神焕发出异样的光彩。这个谎言有了效果,使得上校在精神上有极大的慰藉,这个作用是毋庸置疑,对他身体乃至精神方面的恢复都有一个积极作用。但在此情此景中,却难掩一种悲哀情感笼罩着故事中的人物,谁都希望就这样一直骗下去。在他们的眼里,如实告诉上校实情,必将导致他身体恶化,甚至是死亡。可是,这只是作为旁人的期望,并不是上校的期望,他的心底深处,是要一个军人的尊严,这比什么都重要。

军人要有体面地活着,也要有体面地死去。

我们看到普鲁士进攻到巴黎城里时候,上校一身戎装,头顶头盔,腰胯马刀,这是对祖国极度热爱的情结的体现,这不是一个笑料。

欺骗人总是不好的,一句的谎言需要用十句来圆场,并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撒谎引出的一些事情来,这负面成本太大。真实能有助于解决任何的问题,把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对的事情上,不用做无用功。才能更好积极地对症下药,寻找破解问题的突破口,这是我们该有的态度。

我们看小说中故事的发展情节,当医生和上校的孙女用军人打胜仗的假消息欺骗他后,上校因此身体有所好转。此时,应该是谎言收手的时候,谎言也许是逼不得已,也许是环境所迫,当环境事物发生改变时,就要把事物扭转到正常轨道上来,而不是继续行骗,制造了一个窟窿,这只是小伤害,我们尚能弥补过失,如果时过境迁,这个窟窿会越来越大,当大到无法弥补时,也就是我们说的“崩盘”,那是谁都无法挽回。

这就是我强调的谎言的恶性循环效应。并且这个恶果是巨大的,一次的谎言,需要人为制造虚假的条件,一个条件又会引申出无数个前提,如此反复,导致人们在做些于事无补的事情,而且这个马太效应犹如漩涡漩涡,让人心理备受煎熬和打击。我们提倡的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提早向有关的人说清楚,不要隐瞒,隐瞒是百害无一利。提早说明是有积极意义的,也能得到别人的谅解,同时也能寻求外部力量共同来应付这个不利的局面。

我们看到那个清晨,上校看到这个事与愿违的场景,他笔直地倒下去,再也起不来了。对他来说,这个瞬间一击的杀伤力太大了,让他失去生命,我在想,这甚至大于告诉他实情给他的伤害。不知道,当时那个医生和他的孙女是何等的感受。

让一个人有体面地死去,这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