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显活力

 贵理工涛声涛影 2019-11-17

                 原标题:贵州: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显活力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长征路上,贵州是红军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如今,长征留下的遗址遗迹和历史故事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日,记者跟随“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旅游媒体采风团走进贵州,沿着红军走过的足迹,探索今天的贵州多元化旅游发展之路。

  遵义:打造有体验感的红色旅游

  提到长征,遵义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84年前,中央红军克服艰难险阻,于黔北寒气逼人的隆冬时节,即1935年1月,进入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如今,“红色”已成为遵义这座城市的主题色,红色旅游也成为遵义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品牌

  “红色旅游作为遵义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名片,正在从传统的发展路径中走出来。”遵义市委宣传部部长郑欣说,提起红色旅游,人们已不再局限于看图片、逛展览,而是用“传统+现代”的方式来感受历史。在遵义会议会址记者也看到,采用油画、雕塑、展板、影像等多种形式,运用三维等身幻影成像、多媒体半景画等先进展陈技术手段进行展示,重点突出了遵义会议的鲜明主题及红军长征的光辉史迹。“创新现代技术将红色文化相结合,游客可更好的体验到红色文化旅游的内涵和魅力。”遵义会议会址讲解员说。

  遵义目前已拥有各级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8个,红色旅游资源单体299个,红色旅游景区16个,占贵州省红色旅游景区的三分之一。“力红色资源,遵义充分发挥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景区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优势,不断完善旅游业态,为游客打造集游、购、娱、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形成了‘快旅慢游’体系,并通过红色旅游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使周边农业和服务业实现‘复合型’发展,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郑欣说,2018年,遵义市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5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7.33亿元;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312元、12265元,分别是1949年的245倍、323倍,人民幸福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红色旅游是发展的重要引擎,遵义不仅红色资源丰富,绿色生态也十分养眼,要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红色旅游拥有永久不衰的魅力。”郑欣说,要不断丰富游客体验,让红色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如今,以重走长征路、爱国主义教育为延伸的经典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受到了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如在遵义会议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唱红歌、身着红军服参观娄山关景区……游客走进遵义,不再是千篇一律、平平淡淡地参观旅游景区,而是通过各种红色旅游体验,感受遵义旅游发展的魅力。

  毕节:红色旅游引领村民致富

  鸡鸣三省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素有“雄鸡一鸣、三省皆闻,一步踏三省”的美称。1935年2月5日,红军长征是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鸡鸣三省”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和补充,为长征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

  “2015年景区未建设以前,鸡鸣三省村在家务农人数约380人,人均纯收入3400元。自2016年景区开建后,鸡鸣三省村本村户籍常驻人口数约1600人,人均纯收入在5800元以上。”鸡鸣三省村支书常勇介绍,光是景区建设工地就解决临时就业200余人。一期工程于2018年6月建成开放后,固定解决30余人就业

  “2015年底,厦蓉高速建成通车,林口镇出口距鸡鸣三省村仅10余公里。大交通改善让七星关区决定依托红色文化,投资23.58亿元打造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甘德富介绍,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分三期完成,景区项目总用地3975.7亩,分为入口服务中心、峡谷体验区、山林生态区、文化休闲区4块区域。目前一期工程建设的入口服务中心、旭日东升、锦绣江山、鸡鸣圣地四个重点项目已完工。

  一业带百业。记者实地探访中了解到,鸡鸣三省村还围绕旅游发展,成立了贵州三省缘旅游服务公司,带领32户群众(其中贫困户24户)开起了餐厅,办起了养兔场。返乡创业的村民陈曦领头成立了红色一家亲农业发展公司,带领22户群众投资180余万元发展种养业,开办农家乐。人流量越来越大,让村民陈朝军这样过去只知道种包谷洋芋的农民转变了发展观念:“种十亩沃柑还不够,我还想种点葡萄、李子,搞点大棚蔬菜,烤点包谷酒在吊洞里洞藏。让客人来吃得多,吃得好!”

  “鸡鸣三省景区已经成了三省交界干部群众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前来这里游览的客人如织。”甘德富说,随着景区二期工程建设的推进,景区人气越来越旺,旅游对农业和三产的带动越来越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会越来越宽。在鸡鸣三省村一处寨子里,记者看到一座感恩碑,上面写着“感谢共产党”几个大字。“党的政策好,让我们有路、有钱、有好日子。做人要记情,更要感恩党!”村民张建耀口中的好日子,从红色旅游的开发上得到了生动体现。

  赤水:全域旅游激发红色圣地新活力

  赤水市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1929年贵州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诞生,1935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在此留下了经典战例。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赤水名列其中,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赤水以全域旅游为契机,聚焦红色主题,探索出一条多业态跨界叠加、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在赤水丙安古镇,金钗石斛、竹荪等植被曾藏在深山多年。丙安镇的村民王明龙依靠这些植物,打造旅游纪念品,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过去石斛、竹荪等,只能卖给当地人,销量相当有限,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红色旅游的带动,我们的产品不再愁销路。”王明龙对此感受颇深,丙安古镇每到夏季便会迎来旅游高峰,特别是2008年开放了红一军团陈列馆、耿飚将军纪念馆以来,每天都有大量的旅行团到此旅游,人们除了知道四渡赤水等重要事件外,还对这里的农产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目前,在丙安古镇上,已有100余家商户在从事旅游特色纪念品销售,开了餐馆、茶馆等,收入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借红色旅游发展的东风脱了贫,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袁富莘说,除了红色旅游体验,丙安古镇风韵同样让人着迷。记者也同时看到,在古镇沿河峭壁悬岩河畔的房舍建筑多是吊脚楼,风情万种,独具特色。悬空楼、虚脚楼、无底楼、独柱高脚楼,参差排列,错落有致,保存完整,古风浓郁。

  赤水市市长谭海介绍,近年来,按照“全景赤水全域旅游”发展思路,赤水以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赤水丹霞旅游区·佛光岩、赤水丹霞旅游区·燕子岩、四洞沟、竹海、丙安古镇六大主景区为支点,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撬动全域旅游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白马溪、生命谷、望云峰、戈千崖等14个成熟的民营景区景点,共计30个景区景点投入市场。“不同特色,不同侧重点的旅游业态,让赤水旅游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状态,也为莅赤游客提供更多更好更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谭海说。

(责任编辑:DF5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