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玄道:什么才是中国人真正意义上的强大?

 闻书问道daw3s7 2019-11-17
人生在世,如何安身立命是每一个人都躲不开的问题,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避世,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想活得更好,与人相处更融洽,甚至或多或少留下一些名声。

现在很多刚进社会的年轻人,总是喜欢锋芒外露,这是要吃大亏的,凡是认为无论什么事情,自己都比别人高一等的年轻人,最后很可能大出洋相,要吃大亏。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耐不住寂寞,本来就弱,偏要表现得很刚强,本来很嫩,偏要表现得很老到。

本来资历很浅,没有经验,偏要不服输,怎么能有好果子吃呢?你看那些大人物,大多出身贫寒,很少有富裕家庭培养出来的人才。

因为富人的孩子没有吃过苦,只知道强,一味地要强,强则易折,这种人踏入社会,很难说会有什么好前途。

人一生气,感觉不对就要发泄出来,为什么中国人特别重视修身,原因就在这里,可以这样说,人是天底下最讲道理的。

但人有一个时候是不讲理的,就是被惹怒的时候,一个人平常很讲理,突然间不讲理,你问他为什么不讲理,答案只有一个,是你把我气成这个样子的。

所以,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就是把情绪管理搞好,也就是说,在我们做一切事情之前,都要把情绪管理这四个字放在优先的位置。

喜怒哀乐都不形于色,才能担大事,反过来,要善于利用对方的喜怒形于色来改变自己的形势,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你的形势比人强,对方就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个成熟的人是懂得退让的,他是不会嫉恶如仇的,因为那没有实际的用处。

希望大家养成习惯,就是当看到任何事物,遇到任何情况时,首先要做的是反求诸己。

任何事情都要向内反省,不要老向外假求,一个人怀有这样的心态就会平和得多。

要改变任何事情,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我们现在总是想着让别人改变,才会有这么多矛盾冲突。

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态,既然活着一天,就应该享受一天的乐趣,创造一天的价值,无论任何矛盾冲突、欢乐喜庆,都应该安然处之,欣然接受。

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事事是好事,而且人人是好人,抱持逢忧必喜的心情,来享受每一天的过程。

一切修养都赶不上忍耐的重要,为超越艰难的挑战,必须坚毅进取,十分忍耐,中国传统文化中“忍”的本义,决不是当前人们普遍认为的忍气吞声、懦弱奴性。

而是指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一致,其意义是积极的,是一种向内忍于己与向外忍于人相统一的人生态度。

向内忍于已,说的是修已,要能忍克、伐、怨、欲,把一切好胜心、骄矜心、愤怒心、爱恶心忍下去,从而不断完善自我,以求修身成德。

向外忍于人,说的则是处世,是对敢于行此之事是否为可为于可为之时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主动调整心境,善于随情势变化而变通的智慧。

一个人自认无知,不自我炫耀,不刻意要成为众人的目标,才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一个人变成公众人物是很痛苦的。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认识你,你应该觉得很快乐,因为这样才有自由,大家都认识你,你就惨了,一点自由都没有。

所以,现代人轻易不敢讲话,一讲话又瞻前顾后,其实都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人类要争自由,老天就让你完全没有自由。

在现代社会,最好是安分守己,不要出声比较安全,不用闪来闪去,你正大光明地出来,大家不一定理你,你在那边躲来躲去,大家反而随时能找到你。

天底下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这完全看一个人是不是在恰当的时间,与恰当的人,做了恰当的事情。

那么,是不是不合适就不做事了呢?当然不是,我们不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而是要适时调整。

目标是唯一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人很少走直路,我们总是曲折地、迂回地接近目标,这才是大智慧。

人生就是历经艰难险阻的过程,我们整个生命的经历就是艰难的,你当然可以选择逃避。

但这样永远没有出息,于不通处求通,越战越勇,愈挫愈奋,化险为夷,人生才能丰富。

在现实社会中,尤其是在说话沟通的时候,情、理、法经常发生冲突,出现所谓的“合法不合理,合情不合法”的现象。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中国人是天底下最会随机应变的民族,这是最高明的。

中国人最厉害的,就是把法放在肚子里面,不讲,而心中有一杆秤,叫作理,嘴巴是随机应变,嘴上说着没问题,但心里想的是,到时候才知道有没有问题。

所以,听中国人讲话,要听他心里那句话,而不是听他嘴上那句话,嘴上讲的话,不是假,也不是真,只是妥当而已。

我们要在圆满当中去分对错,分对错分到不圆满,你就前功尽弃,中国人求的是圆满,绝对不是对错,实际上这是最难做到的。

中国人最讨厌没是没非的人,但中国人也不喜欢过于是非分明的人,但凡是非太过分明的人,人缘都不大好,事情也办不好。

我们是要求很高的民族,我们要在圆满当中去分对错,如果分对错分到不圆满,那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中国的事情没有什么好,也没有什么不好,四个字,合理就好,一个人能做到圆满,走到哪里都会很受欢迎。

古语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易经》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有时受损不仅不是坏事,而且会为自己带来好处,甚至我们应该主动舍弃,以换取收益。

我们常说,为道日损,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行动,通过自己的领悟,逐渐减少自己的欲望。

不仅如此,有些情况下,只有主动减损自己,才有可能获益,而这种以舍求得的方式,正是应对损境的良策。

一个人,能够克己益人,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我们做好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低调,不然就违反损道了。

中国人总告诉你要做老实人,是有道理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没有亲戚关系的观念,它是一视同仁的,但它会经常照顾老实人。

大家看,到底谁吃亏,谁占便宜呢?我们常讲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意思是说,你经得起吃亏,就表示你的福气够多。

他为什么老爱占便宜、老爱逞强出头?就是因为他的福气太少,不这样他就活不下去,那你就让着他吧,有什么了不起的?

其实,把《易经》读通的人都会明白,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有好人就一定有坏人,有守规矩的人,就一定有不守规矩的人,一切要看你怎么去调适自己的心态。

《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到老,只要能够保持美好的谦徳,做人谦虚,对人谦让,修养自己宽阔的心胸,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

谦是亨通的,它没有阻碍,最主要的是能始终如一地保持高度的谦让非常艰难的,学习“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突破人生的各种艰难。

不管碰到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阻碍,只要谦虚礼让,放低姿态,懂得委曲求全的道理,凡事都能化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