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写让作文摇曳多姿

 濤聲懿舊 2019-11-18

描写让作文摇曳多姿

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福泉中学  尹宗义

此文刊发201910月《作文》高中版

    要想把2019年全国卷Ⅲ的高考作文“师生情谊”写得感人出彩,需要加入适当的描写。比如:写师生话别,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杨柳依依的黄昏,师生站在盛开着荷花的水池边,依依不舍的身影,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轻轻荡漾。一朵圣洁的荷花,恰好盛开在两个身影中间,好像是学生特意送给恩师的礼物。但现实却是许多考生急着叙事,忙着议论,缺少了必要的描写,使得作文黯然失色。

    描写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陪衬,奠定基调,深化主题,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在一篇作文中,适当进行描写是很有必要的。193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蒲宁就特别擅长场景描写。比如他的《安东诺夫卡苹果》中就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秋天果园丰收的场景,从而奠定了欢快明朗、清新的基调,同时也成为了这篇小说的一个亮点。

    许多考生对一个事件、一种思想,可以进行抒情议论,也可以做到激情洋溢,文采飞扬,独到精辟。但能在作文中进行适当描写的,屈指可数。由于学生没有真切地感受生活,记叙、描写就总是干巴巴的,没有润泽,没有生机,没有血肉,没有新鲜感。

    如何进行描写,其实早在课后练习题中就教给大家了。比如:调动各种感官,去仔细、深入、独到地观察,然后加入适当的想象、联想,丰富感官的独特感受。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其中,视觉看到“月色便朦胧”“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嗅觉闻到“清香”,触觉感受到“扑面的吹来”,听觉听到“歌吹”。全方位进行描写,才使得画面生动、具体、真实。

    在观察体验时,除了可以用眼睛看之外,其实还可以用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皮肤接触。一些明明只能看的事物,也要大胆尝试用其它感官去感受,比如:看见满天飞舞的雪花,可以试着用耳朵听听,是不是可以听到热热闹闹的盛会;也可以大胆想象鼻子闻到了雪花最淡的清香,这份清香是这个世上最若有若无的香,心不静,神不宁,则无法闻到。这样来写雪花,不但全面细腻,而且独特有意蕴。

    再如郁达夫写的《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这段描写,除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天之外,还加入了想象与联想,使得描写更显独特。比如观察杨柳,看到细长的柳枝,我们可以想象出多情、妩媚的女子形象。通过想象与联想,适当地虚构一些恰当独特的内容,从而丰富描写。我们在解读课文时,要善于抓住这些精彩的描写,重点分析,当场模仿,课后再尝试进行独立创作。比如,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全方位描写一段关于“雾”的景。我们可以看到像轻纱的雾,也可以听到雾飘过时的忧愁,还可以嗅到雾中那股淡淡的哀伤,想象着睡梦中的朦胧等。

    为了产生独特的效果,我们在调动各种感觉时,可以有意交错,动中见静,静中显动,无中求有,有中化无,以及远近、高低、大小、虚实相结合。特别是将看到的景象用听觉来表现,将听到的用触觉来感受。这些通感句子,在行文中别具一格,会成为文章的一大亮点。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家记得最清楚的句子应该是:“微风过处,送来几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要让描写出彩,就要大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通感等手法,最主要的作用就使形象生动具体。如果我们在描写时巧妙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就可以使描写具体化、形象化。比如朱自清描写荷塘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具体、生动的画卷,既直观真实,又令人浮想联翩。正是这些精彩描写,才使得这篇散文经久不衰。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描写的三个步骤:叙述——形容——修辞。即先找到要描写的物象,在叙述中作好交代,再去详细描写它的形状、颜色、质地、声音、味道等,去回味它的回眸一笑,去触摸它的悲凉等,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感情基调,选择适当的形容词进行修饰,比如哀伤时,夕阳是泣血的;欢快时,夕阳是灿烂的。最后,加入修辞,使得描写由表及里,由形入神,步步深入。

    在作文训练时,我们可以通过句子扩展来训练描写能力。比如将“月亮升起来了”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句子,通过使用形象词和修辞手法,就可以扩展出一个丰富生动的句子:“月亮出来了,一弯亮闪闪的月牙儿,像一把银打的镰刀,从墨黑的山峰上伸了出来,又似一盏白玉盘,倾泻出清水一样的月光。”许多描写语言之所以干巴巴而毫无滋味,主要就是缺少修饰成分。比如:“我们在教室里学习”,这个句子,没有多余的修饰内容,我们要尽可能地加入修饰成分,让句子熠熠生辉,如:“为梦想奋斗不止的我们,在这个激荡着自信的教室里,用力、用心、用情地努力学习!”加入的修饰部分,犹如在各个关节处注入了润滑剂,句子瞬间灵动起来;又像把几枚冰冷、生硬的石子,投进了春水里,水中还有几尾小鱼在游弋,句子马上就有了生机与美感。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细节描写。在描写中,一定要着眼于细微之处,以小见大,才能使描写更具体生动。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描写,契诃夫在《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几次穿大衣、脱大衣的刻画,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背景的描写,都是细节描写的典范。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情节的描写。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就没有以一抵万、以小见大的神奇效果。它能有力地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暗示人物身份、处境,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看似闲笔,实则是作者的精心设置和安排。

    “一只干枯如柴的手伸到我的面前,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我抬眼望去,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那蓬乱的头发像积满灰的稻草一样堆在头上,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嵌着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他那干裂的嘴唇轻轻地蠕动着,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冯露《血色残阳》)这段描写,可以看到作者的观察入微,看到“干枯如柴的手”“蓬乱的头发”“大而无神的眼睛”“干裂的嘴唇”。有了这些具体的内容,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悲悯之情跃然纸上。我们还可以具体观察其中的一丝皱纹,读出其中的沧桑;可以抚摸一个老茧,感受生活的艰辛;可以聆听一个脚步,体会情感的温度。

    写高考作文“师生情谊”,如果能描写一下老师独特的外貌、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动作,这篇考场作文才会显得真实而不空洞。比如:“离别之际,我想起老师沾满粉笔灰的手,把丝丝乌发染成了白发;想起老师时常开玩笑说,他就是一个粉刷工,全身都是白色的粉笔灰。”寥寥几笔,就能打动阅卷老师。总之,我们要抓住最独特、最感人、最真实的一个点展开具体深入的描写,它可以是一根发丝,可以是一个嘴角,也可以是一片指甲。

    总之,在描写中,要根据自己所要表现主题的需要,确定感情基调,再抓住事物的特征,有侧重性地描写。烟云泉石、朝露夕雨,经过描写,往往能焕发出艺术的光辉,给人美不胜收之感。希望大家能在具体景物、人物的描写上多下功夫,写出似露水般晶莹的文字,似鲜花般芬芳的句子,似湖水般清澈的段落。有了这些精彩的描写,作文必会与众不同,摇曳生辉。


《作文》高中版杂志详情

《作文》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由叶圣陶先生题写刊名,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文心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作文》编辑部编辑出版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辅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1-1037/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8048,邮发代号36-933;《作文》曾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等奖项,蝉联一、二、三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是专门为中学生倾心打造的金牌作文刊物,多年来早已成为无数爱好写作和阅读的中学生成长的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