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20:我如何走上了犯罪心理研究之路

 学生有礼111 2019-11-18

李玫瑾教授,谈家庭教育

1岁前一定要自己带孩子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不管再怎么累,一定要自己带孩子。正确塑造孩子的性格和最早期的习惯雏形,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只有几个月什么都不懂,正因为小,他在潜意识里形成的习惯,将会影响其一生。

6岁前要对孩子说'不'

6岁之前要对孩子说“不”,要让他有痛苦一顿的经历。让他知道很多东西,不是自己想要就能够得到的,更要让他知道不能利用父母对他的爱,来威胁你,这是无效的。

12岁前注重孩子的心理抚养

四不要:不要骂他,不要打他,不要说教,不要走开。

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人的观念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在家庭中父母要尽量展现出善良与榜样的形象,举止文明,待人谦和有礼。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复制在自己身上。

青春期敢于与孩子谈“性”

在青春期,最早从5/6岁开始,就要敢于与孩子谈“性”,更不要回避孩子早恋的问题。

李教授建议,如果是女儿,可以由妈妈出面,告诉她当初自己是怎么选择她的父亲的,他身上的哪些品质是好的,他又有哪些缺陷是不好的。如果她今后在选择男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什么品质,要怎么保护自己。

如果是儿子,则可以由爸爸出面,以妈妈为例子,告诉他一个好的女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应该怎样爱护和保护他们。这样也能从根源上避免,他今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