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深数学老师周江华:学生思维发展了,不可能不优秀

 蓝天白云tofwsu 2019-11-18

58岁,数学老师,班主任,一个可爱的老头,衣着有点陈旧……

这一系列的标签,放在襄阳一中高一年级班主任周江华身上,似乎处处都是矛盾。临近退休了,在教学上他依旧激情澎湃,还当上了A班的班主任,整天起早贪黑地和一群娃娃“混在一起”。

资深数学老师周江华:学生思维发展了,不可能不优秀

周江华和学生一起跑操

学校搞红歌大赛,他身先士卒,忙前忙后,带着一帮15岁的孩子取得好成绩;早上6点多,他跟着一群身穿红蓝校服的学生跑操,敦促他们不要掉队;他还带徒弟,和两个刚入职、硕士学历的老师结对子“传帮带”,当她们的师傅……

更“残忍”的是,“班主任周江华”在同一个赛道上和比自己小20多岁甚至30多岁的年轻老师直接PK,看谁能笑到终点!

“你不怕输吗?”面对这个问题,周江华淡淡地笑着,“这没什么可怕的呀,我希望他们都超过我,更何况我没那么容易输呢。”

难道,姜真的都是老的辣?

教学核心: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资深数学老师周江华:学生思维发展了,不可能不优秀

周江华展示教具

周江华说,他不守旧,新鲜的事物都会想办法去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跟初中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能很快适应,有些却难以突破,从而失去了赶超他人的信心。

“我统计过,初中的数学有49个知识点,而高中有297个,增加了将近6倍。同样是3年时间来学习,并且难度加大,如果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升级,就会疲于应付。”

为了解决学生的适应问题,他抓紧时间把初中教材砍掉的知识点,在高一时迅速补上去,做到有效衔接。

加上现在学校提倡有效课堂,尤其是“三环七步”模式,要求以学生思考为主,老师引导为辅,学生积极主动展示,老师及时做出评价和指导,学习效率就高多了。

2014年课改以前,都是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是在听,但有没有听懂,无法衡量。现在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当堂展示,当堂检验,当堂验收,一切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重。

“我从来不搞一个问题反复练,这样的机械做法往往是无效的,难点应该以变通的形式去练习,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周江华说,学生没有理解,没记住的知识点,应该找出其内在联系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罚学生抄多少遍那种很LOW的办法。

他表示,记忆的方法因人而异。在他看来,共性的东西,可以通过“扫一眼记住没有”这个办法来检验;很多知识,如果人睡一觉,醒来睁开眼睛,脑子里对此还有记忆,基本上记住了;类比联想也是数学记忆的好方法。

“在班级里,我会跟学生强调这些,要求每一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只有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东西,随时都在学生脑海里,可以随意调用,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能到达一定的水平,人会越来越优秀。”

教学重点:找到学习知识的技巧

资深数学老师周江华:学生思维发展了,不可能不优秀

周江华展示所做的教具

任何学习,都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周江华正在带的两个徒弟,学历高,能力强,也都是班主任,“我让她们到我的课上去听一听,同一个内容,我是怎么讲的。”

他总结出数学的得分技巧,把知识点编成口诀,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只要勤于思考,并且记忆方法得当,学生的成绩自然能提高。

至于这些技巧,周江华归纳主要是这3点:

1.学生要整理好笔记,做好归类;2.将知识口诀化,需要比较好的语文功底;3.画好思维导图,这样知识脉络清楚。

“思维导图其实我一直在用,只是以前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没有把知识串成线,形成体系。”他说,学习了《思维第一》这本书,清晰地了解到思维导学的理念,对此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数学学科脉络性很强,尤其是高考的题目,都是在已经设定好的题型和题根里去变化。在理解中去学习和变化,就是高中生必备的能力。

周江华说,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便于掌握。比如,有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对立体几何感到棘手,学起来非常吃力。

那么,怎么去帮助这些学生呢?他想到的是制作教具,把铁丝先弄成三角形,再把另外一个同样是铁丝做出的三角形用胶带缠在一起,可以随意变换出多种立体图形。

“有了这样的实物,学生能很快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我在课堂上讲清楚,他们在脑海里就有了画面,做题时对立体空间的想象就是具体的。因为抽象的东西很烧脑,费神。”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周江华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都较为突出。他认为,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刚开始不懂很正常,这时老师需要想办法,把概念变得具体,这样学生就很快能接受,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

目标驱动:让学生不断去进步

资深数学老师周江华:学生思维发展了,不可能不优秀

周江华制作的教具

说到目标驱动这个话题时,周江华以自己的儿子为例:“当老师的,一辈子都在教学生,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培养好,是没说服力的。”

他儿子读高中时,进入襄阳五中是570名,高考成绩却是第9名,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当年,他给儿子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定的目标是考到年级前300,结果考到了240名;而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他给儿子定的目标是考进年级前200名,结果儿子考到了120名左右。

高中阶段,他就这样用目标教学来确定儿子的奋斗目标,一步步前进,最终在高考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喜欢跟学生讲,你们要好好去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每个月、每个学期给自己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目标,不断朝着目标去努力。”周江华说,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老师要引导他们怎么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学生取得的进步,他从来不吝啬奖励,精神鼓舞是必须的,但同时会给予物质奖励。每次月考结束后,成绩一出来,他就在班里大造声势,表扬进步较大的学生。

人都需要鼓励,都喜欢被肯定。十五六岁的孩子,很愿意被老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果他们的精神长期是饱满的状态,其学习的劲头自然很足。

“我告诉学生,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遇到问题多思考,同时要学会做人,高中3年是人生中很短的一段时光,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时光。”周江华表示,通过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这样能让学生越来越自信,锻造他们的毅力,慢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再以儿子为例,他说,儿子本科毕业本来保送华中科技大学读硕士,但儿子放弃了,选择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又保送读博士,但儿子有了新的目标,又放弃了,选择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5年时间拿下国际关系和公共管理两个专业的博士学位。

一开始是老师或者家长给孩子制定目标,但后来都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最合适的目标。周江华在日常教学中,一直以目标为导向,鼓励学生成才。

家校合作:老师要把工作做细

资深数学老师周江华:学生思维发展了,不可能不优秀

周江华展示教具

不管多忙,周江华一直保持着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学校教育是很重要,但家庭教育更重要。为此,他每周都会约几名家长到校,与他们谈话,对他们进行指导。

他举例说,学习其实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少家长不注重在家里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高一学生入校后,对立体几何的概念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因为过于抽象,有时想不出图形具体的样子。

“比如,西瓜就是个圆体,夏天吃西瓜时,家长就可以培养孩子对立体几何的概念,每一刀切出来的西瓜,都是一个立体,可以有很多形状。”周江华说,家长稍微用心一点,就能加深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印象。

有了实物,再繁琐和晦涩的概念,学生都能很容易接受,只要他们想起切出的西瓜的形状,就能对三角锥、立方体、圆柱体等有非常具体的概念。

如果需要在这些立体上画线,用一个细绳子,能变化出很多种题目,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感到吃力,并且还有浓厚的兴趣。

“还有萝卜,学生回家后,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切出很多种形状。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后,学立体几何就不会有什么障碍了。2018年的数学高考试题正方体内的一个截面面积最大,就是这样的问题。”他表示,喊家长到学校来交流,就是把自己的这些意图告诉他们,希望他们能好好配合自己,搞好教学。

对待教育,周江华非常认真,更喜欢动手设计不同的教具。他说,有了教具,学生理解很多概念时会轻松很多,不然老师总在课堂上讲,学生听不明白,那就是浪费时间。

为此,他还组织班里的学生搞一次制作教具比赛,让他们动手设计,以此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中的相关理论。

“喜欢动手的人,一定是爱思考,并且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的人。”周江华说,教育的本质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能解决各种问题的人才。这个目标实现了,学生不可能不优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