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爱情片约等于烂片

 源源不断 2019-11-18

如果不是铺天盖地的宣传,我根本不会知道这部电影——《大约在冬季》
 
音乐IP改编成为电影的,无一例外都是烂片。《后来的我们》、《同桌的你》、《栀子花开》、《为你写诗》带来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

电影上映之前的万人大合唱更让我怀疑这就是烂片的前奏。
 
后来我又查了一下资料,发现不是改编自歌曲,而是改编自言情天后饶雪漫的同名小说《大约在冬季》。
 
上一次看饶雪漫小说改编的电影,还是2014年的《左耳》。
 
于是,还没看,心里明白,这片,十有八九是烂片无疑了。音乐IP+青春疼痛文学。何况,国产爱情片,十部里面九部半都是烂片。
 
果然,电影上映后,豆瓣评分,5.3。
 
《大约在冬季》


 国产爱情片,十部里面九部半都是烂片。
 
那半部里面堆积的优秀爱情片,有一部《七月与安生》,周冬雨马思纯主演,还让二人双双获得金马影后。

 
说到这里,你大概明白,这电影不好看的地方,演员的锅倒是不大。
 
马思纯,到底有没有演技?
 
毕竟是金马影后,肯定是有的。
 
只是,《大约在冬季》中,人设关系,她演得非常像她的一部电视剧作品《加油你是最棒的》里面的福子。套路化的表演,就连干嚎着哭也差不多。


出戏,不至于。入戏,还差点。
 
另一个主演霍建华,他的演技倒是一直褒贬不一。
 
而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两位主演实在是没有CP感。
 
什么是CP感?在影视作品中,男女主角若是没有CP感,演感情戏就很奇怪,你会觉得他们像朋友、像兄妹、像姐弟、反正就是不像男女朋友。

 
没有CP感最大的灾难就是,演吻戏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别扭。
 
毫无CP感的两个人,无论是上演初见的心动、还是久别重逢的喜悦、都无法让观众代入,甚至觉得两个人有点作。
 
而二位主演,也没有依靠演技力挽狂澜的能力。
 
当然,这流水账般的剧情,实在难以让演员能发挥到什么作用。金马女配文淇妹妹在冗长又无聊的剧情里,也根本没啥发挥演技的空间。
 
好歹有两个金马影后,放在这种电影里实在是太浪费。

 
虽然说国产爱情片一直是重灾区,但是在5分电影里扎堆的,也不是每一部都不能看。
 
譬如,2017年上映的《前任3:再见前任》在豆瓣5.5分,最终拿下了20亿票房。这20亿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电影刚好抓住了观众的情绪宣泄需求。
 
生活已经太压抑了,有时候想去电影院大哭一场。
 
《前任3》里的演员演技拙劣,故事俗套。但是有了两首很有代入感的歌、加上主角作来作去,像极了生活中的普通男女。于是,旋律一响,主角流泪,观众也跟着流泪。
 
我相信,很多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定想到了自己的前任。
 
流泪归流泪,走出电影院,不耽误我们骂一声烂片。
 
至于《大约在冬季》、《最好的我们》、《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等一类的爱情片,连观众流泪都做不到,更别说共情。到头来只剩一句:什么玩意儿啊。
 
 
《大约在冬季》最失败之处,在于故事太旧。

饶雪漫成名于2005年,我相信在那个时候读饶雪漫的读者,一定是被她的笔触打动过的。那时候我们想象中的爱情,也就是言情小说里的样子。
 
曾经受欢迎,不代表一直有受众。琼瑶便是最好的例子。
 
若说言情,琼瑶是永远绕不开的名字,说她是言情鼻祖、言情教母、毫不夸张。而琼瑶的作品,不光风靡二十年,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同样席卷到两岸三地。
 
往后的言情届,怕是再无人能出其左右了。
 
这几年的琼瑶呢,作品里塑造的男女主被拉出来鞭尸,大家乐此不疲的试图在琼瑶剧里,小说里,找寻男女主角三观不正的证据。
 
只因为,时代变了。

 
今天的通讯方便不是二十年前三十年前能比拟的,我们接受信息的强度更宽更广。所以爱情片中,再出现万年不变的老梗,观众是无法接受的。
 
即使《大约在冬季》的故事设定从1991年开始,但毕竟是个2019年才开机的电影,编剧处理男女主角的冲突全靠误会、戏剧张力全靠你不说我也不说这些已经烂透了的手法。

拙劣。
 
更别说,为了凸显男女主相爱顺理成章,强行让女二号,也就是男主的正牌女友又作又坏。

男二号无条件的对女主包容、守护、十年如一日。

而女二男二的深情,到头来统统是男一和女一无法在一起的最大绊脚石。
 
这是糊弄,是编剧的无能和偷懒。

 
 旧的故事,就一定不好吗?
 
《七月与安生》脱胎于安妮宝贝200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全文17000字。
 
可以说,原著的故事,简直又做作又矫情。
 
闺蜜爱上同一个男人,俗吗?
 
俗爆了。
 
我还记得当时电影还没上映,唱衰的就有不少。因为这17000字的改编,实在难以想象能说出个什么故事。
 
最后结果出来了,令人大跌眼镜。
 
导演曾国祥保留了原著精髓,又做了影视化处理,让故事里两个女孩共生关系变得有戏剧张力,反而爱上同一个男生这种梗极为弱化的处理,不让狗血剧情占据电影的全部,从而拔高立意。

  
你说,《大约在冬季》烂吗?
 
其实也不完全是。
 
看这种电影最难受的点在于,它塑造了一个还算完整的故事,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去讲述一个横跨30年的爱情遗憾,但是整个叙述七零八落,头重脚轻。
 
通篇下来,男女主迟迟不能在一起,都是因为误会误会误会,没有再深挖一下其他的立意。
 
一直到电影谢幕,我的脑海里只有四个字——索然无味。
 
是故事太简单了吗?
 
观众也不见得就喜欢多复杂的故事。
 
章子怡的大银幕处女作《我的父亲母亲》讲的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整部戏里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戏剧冲突,男女主甚至连手都没有牵过,观众一样能感受招娣眼中的单纯与热烈。

  
为什么每一年总是有这么多层出不穷的爱情片,两分、三分、四分五分的来回打转?
 
主要是因为,爱情片比起商业片来说投资成本不高,也不需要做特效,从立项到开机、后期制作非常短平快,而爱情片的市场又很大。
 
几千万的成本,随随便便就能博回几个亿的票房。投入产出比太高,也不用花费多大力气,哪还有人愿意去好好写剧本呢?
 
金马影后又如何、金马女配又如何,请来了还不是让人家充当工具人,压根儿没有发挥空间。
 
刚刚我去瞅了一眼《大约在冬季》的票房,还没过亿。
 
这一届的观众,真没那么好糊弄了。
 
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