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建军:文学还能更好些吗

 江山携手 2019-11-18

朱 竞

  “李建军是一位锋芒展露、个性鲜明的青年批评家。他既注重文学的传统根基又不排拒创新与发展,既致力于人文精神的探究,又不失艺术的审视与感受。尤其对在公众阅读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好评的作品和作家,敢于犯颜直陈,提出自己独立的识见,无论观点有无偏颇,其出发点和基本立场都是学理性的。”这是李建军获得“第三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的获奖评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建军的批评风格被越来越多的读者、作家们所喜欢和接受。

  文学因何而伟大?文学还能更好些吗?真正的文学批评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李建军时常谈论的问题。认识李建军的人,都为他对文学的虔诚和热爱而感动。他常常因为一个作家的粗制滥造而跟人争得面红耳赤,常常因为一些评论家不负责任地吹捧一部作品而怒不可遏,而得罪人。他容不得任何人对文学的亵渎。

  李建军是一位敢讲真话的文学批评家。他坚持自己的文学信念,写了大量的文学批评文章。他从语法和修辞等具体而微的细部入手,对作品进行细致而准确的实证分析。

  大胆的怀疑和理性的批判精神是李建军文学批评的特点。无论哪一家哪一派,也不管其影响有多么巨大,李建军都不盲从,而是站在文学的角度,采取审慎的态度,先对其进行认真梳理,然后指出其价值和问题所在。他说:“在我的理解中,文学是一种让人类意识到爱、高尚、尊严这类东西的圣洁之物。正因为这样,作为文学守护神的文学批评,就应该以纯粹的姿态面对文学。具体地说,就是要站在人道的立场,说真话。”正是有了对文学的真诚,他的批评才显现出内在的活力和力量。

  多年的文学阅读的经验积累,使李建军视野极为开阔,他对世界的、中国的文学名家名著非常熟悉,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和审美观。他对待作品,有着严格的绝不含混的判断尺度。在李建军看来,小说是一种美好的事物,它是生命的必需,是上帝给人类的馈赠。李建军认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很多是“消极写作”,作品缺乏现实感、真实性和批判的勇气;缺乏积极的精神建构力量;缺乏美好的道德感和丰富的诗意感;把写作变成消极的习惯,是一种在艺术上粗制滥造的伪写作。

  当下,“消极写作”还在进行。它已经成为一种在我们这个时代颇为流行的、具有主宰性的写作模式。因此,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像李建军这样的负责任的文学批评家。

  李建军的文学批评越来越赢得读者的肯定和好评。陈忠实在一次答记者问的时候就谈到,“李建军的批评所引发的生动活泼的讨论,让我再一次感到文学活着,文学依然神圣。”

  在文学批评家们日渐失去个性的当下,李建军的个性锋芒更是异质性、批判性和对抗性的。他认为真正的文学批评应该永不放弃高贵的尊严。他坚守自己的精神立场,守护自己的文学信念。他进行文学批评的力量和自信,就来自于他的这种难能可贵的执著。

  李建军不仅是一位坦率、尖锐的批评家,而且,还是一位对文学认真研究而讲求学理的学者。对于一个批评家来说,仅仅说真话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合格的批评家应该具备学者的素养。李建军是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的,他对小说的研究深入而认真。他的博士论文《小说修辞研究》就是他潜心研究的可喜收获。与许多为研究而研究的学者不同,李建军有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这主要表现在强调世界观的重要性,有着整体感和心灵的光芒,将小说修辞研究与人类的命运紧紧相连等方面。

  李建军也是一位因其尖锐而易被误解的批评家。有的人认为李建军的文学批评言辞偏激,态度苛刻。事实上,他是一个忠厚而善良的人。李建军批评起著名作家的作品毫不留情,但对刚刚学习写作的文学青年和艰难探索的年轻作家,他常常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他常说:“我不知道我的观点是否被更多的人理解和认同。我的尖锐和偏执,也许会让有的作家和读者不快,如果真是这样,请他们原谅和理解。但我必须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思想,因为,只有在真话之中,我们才能找到真理。这就是我不怕冒犯‘著名作家’,不怕遭受误解甚至记恨的原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李建军新近出版的《文学因何而伟大》《文学还能更好些吗》,都是从多个角度谈论文学批评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并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对一些有影响的小说作品进行了质疑性批评,其中的一些文章曾经引起过较为激烈的争论。李建军提出:“在这样一个过度娱乐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极端功利主义的时代,我们的文学还有希望吗?还有可能更好吗?”

此文发表在《国家电网抒》2012-7-20日第10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