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海底丛林 2019-11-18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摘要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或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对水750 kg对小麦纹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药剂;防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435.121.4+9;S4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184-01 

   

  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 Vander Hoeven)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在我国各主要小麦产区均有发生[1-2]。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在雅周镇有加重发生趋势,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病田病株率为20%~30%,严重发生田块病株率可达60%~80%;目前,尚无较好的抗病品种供生产利用,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手段[3-4]。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的高效防治药剂,2010年笔者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井冈・腊芽菌水剂(5%井冈霉素+10亿个/mL腊质芽孢杆菌),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苯甲・丙环唑悬乳剂(苯醚甲环唑150 g/L+丙环唑150 g/L),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井冈霉素水剂,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供试小麦品种为宁麦13号。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井冈・腊芽菌水剂1 200 mL/hm2(A)、1 800 mL/hm2(B);30%苯甲・丙环唑悬乳剂225 mL/hm2(C)、300 mL/hm2(D);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E);空白对照(CK)。3次重复,小区面积33.3 m2,小区随机排列。 

  1.3试验实施 

  试验在雅周镇雅周村6组一农户责任田中进行,于2010年3月26日小麦拔节末期用药1次。对小麦植株整株进行常规手动喷雾,用水量750 kg/hm2。试验期间天气晴朗,无风,药后72 h没有降水。 

  1.4调查与计算方法 

  每小区随机定3点,每点50株,分别于药前及药后25 d按江苏省植物保护站编写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中的分级标准各调查1次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指及防效[5-6]。分级方法:0级为不发病;1级为叶鞘发病,或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4以下;2级为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4~1/2;3级为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2~3/4;4级为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3/4以上;5级为病株提早枯死,呈枯孕穗或枯白穗。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5)]×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防效 

  药后25 d,井冈・腊芽菌水剂、苯甲・丙环唑悬乳剂以及井冈霉素水剂等3个药剂的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但3个药剂的处理间防效有一定的差异。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和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的2个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最好,药后病情指数较药前均有所下降,发病程度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治效果分别为32.95%和31.66%;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300 mL/hm2的处理控制效果次之,药后病情指数较药前有一定上升,但上升比例不大,发病程度得到一定的控制,防治效果为24.15%;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225 mL/hm2和井冈・腊芽菌水剂1 200 mL/hm2的2个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较差,药后病情指数较药前均有较大的上升,发病程度没有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防治效果分别为18.65%和16.89%(表1)。 

  2.2安全性 

  药后25 d调查,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的2个处理的小麦均出现黄叶现象;药后40 d调查,新出叶片未见发黄现象,其余处理区的小麦田间未见异常现象。 

  3结论与讨论 

  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的处理药后25 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可达32.95%,好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且井冈霉素水剂是生产上正常用于小麦纹枯病防治的主要药剂之一,在防治时应作为优先防治药剂选用。使用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的处理药后25 d的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为31.66%,明显好于其1 200 

  (下转第186页) 

  (上接第184页) 

  mL/hm2的处理的防效16.89%,防效与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的处理的防治效果32.95%相当,可在田间进一步示范使用,建议在防治时使用剂量为1 800 mL/hm2。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300 mL/hm2的处理药后25 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为24.15%,好于其225 mL/hm2处理的防效18.65%,但由于使用该药剂的2个处理的小麦药后25 d均出现黄叶现象,因此苯甲・丙环唑悬乳剂在小麦上的使用还应慎重,不建议用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或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对水750 kg,对小麦纹枯病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药后25 d防效均在31%以上。上述2种药剂应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施药时应做到喷药均匀,用足水量,以确保药液淋到麦株基部。施药后7 d,应根据田间病害控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再次喷药控制,以保证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4参考文献 

  [1] 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等.12.5%欧博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9(7):88-89. 

  [2] 朱有才.30%爱苗乳油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47,150. 

  [3] 邢小萍,汪敏,刘春元,等.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动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85-88. 

  [4] 邢小萍,袁虹霞,孙炳剑,等.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7(6):77-78. 

  [5] 孙炳剑,雷小天,袁虹霞,等.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5):914-918. 

  [6] 付佑胜,刘伟中,周长勇,等.噻氟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24-225,230. 


论文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m./8/view-9100925.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