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脏开始变硬,身体有5种迹象,一个没占就要恭喜了,肝还算健康

 营养师雪姐姐 2019-11-18

一个人,一颗肝脏,被称为“将军之官”。

健康的肝脏,是柔软、富有弹性,触之柔软,似口唇。

一旦,肝脏开始变硬,也就是导致肝硬化,则触之硬如额头,质硬。

肝硬化,简单来说,就是肝脏变硬了,是很多肝病的一个终末期表现。

据统计,80%以上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严重危害健康。

肝脏开始变硬,身体有5种迹象,一个没占就要恭喜了,肝还算健康

1、长出“蜘蛛痣”,85%有肝脏组织病变,其中,30%为肝硬化。

2、脸色发黑、晦暗,临床约有1/3的肝硬化病人面部、眼眶周围会暗沉、黝黑。

3、眼睛发黄、皮肤变黄,是黄疸症状之一,过半的肝硬化者会出现这种症状。

4、有出血倾向,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淤斑。

5、慢性消化不良,饮食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

从肝硬化到肝癌,身体会出现这几个表现:

1、毫无理由的疲倦、乏力,常见指数:★★★★★

2、莫名消瘦,常见指数:★★★★★
3、食欲下降、腹胀、嗳气、恶心,常见指数:★★★★☆
4、经常低热,37.5-38.5摄氏度,常见指数:★★★★
5、反复性久治难愈的咳嗽,常见指数:★★★

6、肝区疼痛,右肋部或剑突下,间歇或持续性隐痛,常见指数:★。

三大行为,会“加速”肝脏硬化,劝你少做为好

1:长期不吃早餐

长期不吃早餐,不仅易导致胆结石,还会产生脂肪肝。
因为食物摄入不足,肝脏中的糖原物质也会供给不上,这样脂肪就会乘虚而入在肝脏中沉淀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可以说是肝硬化的“序曲”,一旦不能改善,易发展成为肝硬化。
此外,肝胆相照,不吃早餐肝胆都会受影响,长期如此,肝病就来了。

2:吃发霉变质食物

“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但是,有些食物,不能太节俭。
如一些发苦的坚果,有霉味的大米,出现哈喇味的食用油等,尽早扔掉。
这类食物,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严重损害肝脏健康。
一旦感染黄曲霉毒素,会损伤肝脏,促使肝细胞坏死,诱发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甚至诱发肝癌。
所以,生活中,要注意远离这类食物,保护肝脏健康,减少其受到损害。

第三件:大量喝酒

喝酒伤肝,嗜酒者中约,2/3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与连续饮酒时间和数量,有密切关系。

相关数据表明,喝酒超过十年以上,罹患酒精性肝硬化的几率高达85%。

因此,想要保护肝脏,减少肝硬化,一定要注意少喝酒,切莫贪杯。

养护肝脏,坚持这样做:

1、多食绿,滋养肝脏

五色入五脏,绿色入肝,肝脏喜欢绿色食物。

日常多吃点绿色的食物,更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

芦笋,富含氨基酸和矿物质,可减轻宿醉症状,保护肝脏细胞免受酒精毒素的侵害。

西兰花,含有丰富的植物营养素、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萝卜硫素和吲哚等活性物质,能帮助肝脏分解各类化学毒素和致癌物。

日常生活中,多吃点西兰花,也有助于肝脏健康。

2、多饮茶,护肝排毒

多饮茶,可促进身体排毒,减轻肝脏负担。

用一些护肝小植物,泡水代茶饮,护肝效果加倍。

白古丁根红茶,泡水喝,可排肝毒,提高肝脏解毒能力,预防肝损伤。

白古丁,俗称婆婆丁,十分常见,其根茎,具有很好的护肝作用,将其洗净,发酵后,泡水喝,可降低寒性,对于肝脏健康,十分有益。

白古丁,入肝经,擅长排肝毒,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跟乳蓟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者身上。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古丁含有的甾醇类物质,能够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肝脂肪酶的活性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肝作用。

此外,其有效成分,还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解除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增强肝脏的再生能力。

经常泡上一杯,排肝毒,防肝损,保护肝脏健康,十分有益。

3、多欢笑,疏肝解郁

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

情绪的变化,对于肝脏来说,尤为重要。

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疏肝理气,解郁散结,有益肝脏健康。

经常微笑,可疏肝郁,促进肝气抒发,更利于肝脏健康。
多微笑,保持美丽的心情,是非常重要护肝事宜,莫忽视。

4、多休息,促进修复

睡眠养肝,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夜晚,本应该是肝脏的自我休息与修复的时间,一旦长时间睡眠不足,肝脏则会不堪重负,便会引发一系列疾病。

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减少对抗病毒的能力,更会增加癌症风险。

而充足的睡眠,尤其是睡好子午觉,有助于肝脏自我恢复,保护肝脏健康。

子时熟睡,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前,进入睡眠状态,切不可长期熬夜。

5、多按揉,疏通肝经

按揉肝俞穴,可起到养血,疏肝利胆的作用。

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肝俞穴。

太冲穴+行间穴,一起按揉,可快速降肝火。

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

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产生酸、胀、痛感为宜。

然后,从太冲推至行间,再推回太冲穴,以此,反复推揉,即可。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