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青年画家张春艳的工笔人物画

 乐学楼 2019-11-18

张春艳是一位学院派青年画家,她的人物画呈现出向着淳朴而努力的智慧。淳朴是一种审美,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善的自然,一种真的力量,在张春艳乡土作品中《故园秋》至《布托纪事》、《守望家园》等,以深入细微的刻画传达了浓郁的泥土气息。

这种感觉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形成了精微而厚重的笔墨之觉,情感的真实也体现在每一个人物的造型、形象、笔墨的表述中,心灵与民风融入笔墨向着淳朴之美在张春艳的画中生发出淡淡的乡土情境。

人物形象的善与真在张春艳笔下是内心的充实,是生活的领悟,是诗意的感知。所以说张春艳的乡土人物呈现了她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与体味,仁与厚成为她的人物画之核心,敦厚的人物产生了土地的凝重之觉,清澈的形象回响着山花树木的生机。

优秀青年画家张春艳的工笔人物画

云雀

张春艳将人物画作为一种文化的体验,来认真对待画中每一形象,这是一种祥和、一种宁静的心性体现。张春艳在近期都市人物画中做出了新的尝试,《空间》系列人物画更多了一些抽象空间,多了一些独立思考,同时在人物表现方式上,象征性语言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

作为当代优秀青年画家,更应该在体验传统文化中下功夫,在意与境中追寻着真善美,不停地积淀着笔墨、造型与人文的感知,张春艳就是这样一位刻苦努力、不断精进的优秀青年国画家。

作品中塑造的乡村学子群像感染了每一个观众。作为一名有过教师经历的女性画家来说,关注教育和儿童主题,既带有自述特征的个人情感体验,又具有天然的母性关爱和热衷社会公益的挚诚。

优秀青年画家张春艳的工笔人物画

支教留念


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虽然身着不合体的衣服,携挎五颜六色的书包,脚蹬各种款式的旧鞋,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泯灭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他们面对镜头欣喜地与老师合影,表情神态善良朴质、阳光可爱,人物的动态和神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和浓浓的暖意。画家以细腻的笔调,揭示了乡村学子真实的生存状态和至善至美的心灵世界,传递着“献出一份爱心,温暖世间真情”的人间正能量。

张春艳是一位精于思考、善于观察、勤于实践的画家。面对当今多元丛生的艺术语境,她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在学习、吸收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体验,在写实人物画领域进行着有益而多样的探索。她的作品从故园情结和女性情怀两个方面去阐释自己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价值,形式上工笔与写意双管齐进,散发着女性直觉与悟性的智慧活力,葆有观察与体味人生的深刻敏锐,凸显出当代女性画家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素养。

优秀青年画家张春艳的工笔人物画

小羊乖乖


故园情结是张春艳工笔画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故园是一个涵义丰富的概念,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作为一名从鲁南乡村走出来的女性画家,故乡是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她对那里的山川风物充满热爱和寄托,对乡民风俗深怀眷恋和感恩,她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认知和感悟,凝炼成具有浓浓故园情结的图像,释放出她对故乡、故园、故土的咏叹,对亲情、乡情、友情的告白,作品富有生动的乡土气息和厚重的文化内涵。

优秀青年画家张春艳的工笔人物画

春雨潇潇

彝族题材的系列作品是张春艳传达故园情结的突破口。2007年大凉山的写生采风,使她对彝族人的生存状态有了情感上的共鸣,在与这些甘于人生辛劳的大凉山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她从他们身上那种天然自在的状态、朴素原始的情调中,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融洽。

由“他乡”反观“故乡”,借彝族人物形象来诉说自我内心的话语,张春艳在体裁上发现了与自己的表现技巧相吻合的主题,使她的直觉性天赋和美感寄托找到了载体。

优秀青年画家张春艳的工笔人物画

夏日清风

《布托纪事》《晨雾》《秋日絮语》《外面的世界》等作品,均是对彝族人平常生活的关注和发现,蕴含着对土地、对命运不同寻常的认识和理解。其中《故园秋》可看作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这幅三口之家的大凉山人肖像画,准确地把握了对象的生存状态和善良品质,他们怡然自得地与土地融为一体,谱写着生命的力量和感动。

夫妻俩充满质感的脸上有着时间对生命的雕刻痕迹,他们专注的表情显得简单而宁静。孩子和山羊的视野分别朝向画外,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秋草萧瑟,远山苍黄,天穹寥廓。画面在突出人物静态造型和率真神态的同时,注重服饰、环境的提炼和刻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发挥了棕色调苍郁悠远的“表情”特征,使画面在朴素中陡增了庄严的气氛。

优秀青年画家张春艳的工笔人物画

秋阳杲杲

从《楠山谣》《守望家园》《暖阳》《微风》等作品开始,张春艳将视角转向了她熟悉的故乡,画面中的妇孺亲情组合,以及缺失男主人的构图安排,无意间也道出了当今中国农村存在的“留守”现象和问题。这些随手拈来的熟悉场景和细节,是画家植根这块土地的自然流露。

画面的情感表达真诚坦率,形象生动感人,既有天伦之乐、舔犊情深的惟妙惟肖,也有守望与孤独的感怀忧思。画作背景的写意化处理,以及与前景的协调融合,在工笔画技巧层面有所突破。虚化了的环境拓展了的画面容量,使作品的节奏和意蕴显得更加丰富。

优秀青年画家张春艳的工笔人物画

冬日絮语

女性情怀对于女性艺术家来说不妨看作是女性意识在视觉上的自觉表达。张春艳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创作、生活与社会多重性角色合于一身的女性画家,她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思维特征所驱使召唤,在审美征兆和表达视角方面更具有自我探询和个性展示的意识和欲望。如她的《空间的诠释》系列作品,就在探索空间转换和表现方面,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意的隽永和生命律动抒发的极富女性风采,她的绘画风格也由“故园情结”的凝重转向恬静与唯美。在时空的穿越中,人物、海水、鱼、巢这些写实的人物、道具,有了“符号”的特定含义,他们打破时空的组合,构成了有意味的别样景致。

优秀青年画家张春艳的工笔人物画

扑蝶

工笔技法的渲染,构成因素的运用,肌理效果的引入,使画面的多层空间有了多样的表现形式,传达出向往、沉思、疑惑、感念……各种情愫的综合展现,暗示和表现了女性在时间的长河面前所呈现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愿望。这些作品在柔曼唯美的气息里,蕴含着对生命的哲思和敬畏

张春艳的小品系列创作题材内容均具有女性画家的特殊视角和倾述方式,不论是当今四季景观中的少女佳人,还是古代风花雪夜里的侍女闺秀,兼工带写的抒情笔调与纸上的人物衬景十分协调,有传统文人的闲适和洒脱,也有当下造型的时代气息和审美趣味。如《清晖》《秋暝》《晏园》《晚风》等作品,笔法构图严谨雅致,文质彬彬,较好地把握了女性的形象美和气质美,作品温馨含蓄,余味犹存。

优秀青年画家张春艳的工笔人物画

涛声

细心品味张春艳的画作,我们不难发现她在美学与文化层面上的探寻和追求,她精研渐进的学术态度,使她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感修养和素质能力,她爽直宽厚的性格,使她在艺术的旅途上拥有了包容的气度和开放的心态。借助自身脚踏实地的创作实践,实现审美理想和艺术目标,唤醒人们更加珍爱人世间的真善美,张春艳的艺术之路前景宽广。

画家简介

优秀青年画家张春艳的工笔人物画

张春艳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大成美术馆馆长。济南市高层次D类人才,荣获2011年首届泉城文艺奖三等奖,2014年齐鲁画坛年度新人奖,第三批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获奖作品:2019年作品《云雀》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2018年作品《布拖·纪事》荣获岁月如歌·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成立30周年优秀作品展丹青奖;2016年作品《支教留念》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16年作品《李开先》、《季羡林》、《扁鹊》入选首届齐鲁画派作品大展——“三个一百”美术创作工程·百位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创作汇报展;2015年作品《春江水》入选第二届山东青年美展2014年作品《支教留念》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4年作品《故园秋》入选2014年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2013年作品《布拖·纪事》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综合材料绘画特展2013年作品《季羡林》参加济南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3年作品《孟姜女》参加美丽的传说山东省民间文学中国画展2012年作品《秋日絮语》获山东省美术大展铜奖2011年作品《秋日絮语》入选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2010年作品《楠山谣》获首届泉城文艺奖三等奖2009年作品《深秋布拖》在山东首届青年美展中获优秀奖2008年作品《微风》入选“迎奥运”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2008年作品《楠山谣》在2008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最高奖)2008年作品《布拖·纪事》在全国2008造型艺术新人展综合大展中获新人提名奖(铜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