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为何如此狭长,有哪些历史原因?

 茶香飘万里 2019-11-18

从我国区划图上可以看到西北有一个省份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该省东西长达1600多公里,南北最窄处却仅有25公里。不仅东西狭长,而且两头粗中间细,就像哑铃一般,这个省份便是甘肃。仅是从图上观看很难有真切的感受,如果乘坐一次兰新铁路保证你会对甘肃的地理格局有更深刻的体验。

刚刚吃过午饭后列车进入甘肃境内,途径天水的时候你会想顶多三五个小时就进入下一个省份了,但飞驰五个小时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才刚刚抵达兰州。好吧,再等一等,四个小时之后已是午夜,这个时候列车员会通知大家下一站是武威。紧接着金昌、张掖、嘉峪关,就是听不到进入新疆的消息,实在坚持不住的你只能先睡了。天亮之后激动的你抬眼往窗外看,映入眼帘的是玉门、柳园,原来你仍在甘肃境内。

今天的人们乘坐火车已经对甘肃狭长的地形倍感无奈,可想而知两千年前的古人为了打通河西走廊磨破了多少鞋底。甘肃以南是祁连山脉,以北是蒙古高原,狭长的谷地是连接中原与新疆的唯一通道。古时候这里也是中原王朝向西域延伸的必经之地,因地处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从汉朝开始,无数的商人与驼队就是沿着这条通道把中原的丝绸和瓷器带往西域,直至欧洲。

因为祁连山与蒙古高原的限制,河西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与祁连山脉基本平行。来自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季风向内陆延伸过程中逐渐减弱,前者在抵达伊犁河谷之后水汽沉降,造就水草丰茂的伊犁草原;后者则在途径河西之地时受阻于高原和大山,形成河西走廊的狭长绿洲。这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两块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的地区。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朝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要击溃北边的匈奴,必先联络西域;要与西域保持往来,必先控制河西。确立了这样的战略方针之后,汉武帝开始大力向西用兵,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相继设立。以“河西四郡”为据点,汉朝牢牢将西域握于掌中,这也是我们今天看汉朝地图发现中原与新疆几乎只是通过很窄的一片土地连接的原因。

如今千年已经过去,淡去军事意义的河西走廊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脱胎于河西的甘肃也继承了这种气质和格局,用地形狭长、形如哑铃的模样继续向世人讲述那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