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化文旅融合 增强民众文化获得感

 梁军eqdx48ui01 2019-11-18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中央财政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情况》显示,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资金共225亿元,比2018年增加17亿元,主要用于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流动舞台车、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等重点项目,推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等内容。2015年财政部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国家对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日益重视,公共文化在大众文化消费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具有鲜明的公益特色,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大众文化消费品质不断提升的要求,更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公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旅游思维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民众体验感,提高民众的关注度、参与度和公共文化的普惠水平,将公共文化的公益效应放大,也可以进一步丰富旅游供给体系,拓宽旅游资源和产品的供给范围,为民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文化旅游服务水平。笔者认为,深化文旅融合,可以从三个维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一是增强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以下简称“四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为大众提供更有品质的文化体验场所。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场所,不仅是公众感受文化、亲近文化的场所,通过文旅融合和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也将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展示地,民众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游客比例分别达40.5%和44.2%。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推动“四馆”空间分布均等化,增加乡村、小城镇等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其次,强化文化设施的旅游化开发和创意策划,增强文化设施和文化场所的体验性和吸引力。完善“四馆”的讲解功能是增强游览者文化体验的重要渠道,讲解既需要有专业内容,更需要通俗的表达形式和有创意的互动设计,将文物变成民众可以近距离感知并深入了解的文化载体。英国荷里路德宫的讲解器设计,将语音、文字、图片与现场展示有效结合,除正式介绍外,还有拓展性的趣闻和内容,并设计了娱乐性的小游戏,如涂抹画面,可以出现展品全新时的样子来对比变化等,有趣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游览者对展品的全面认知和深度了解。再次,通过文化创意与“四馆”已有IP结合,打造年轻人所喜欢的文创产品,不仅可以提升年轻人对“四馆”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可以让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精神的文物和展品与时代融合,焕发新活力。同时,增加文化设施的盈利能力,提升其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提升公共文化的智慧化水平和体验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使用率。加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公共文化设施和机构中的应用,提升公共文化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通过数字化,既可以更好地保存文物的即时状态,也可以让更多不便于常态化展览的文物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让民众感知、了解,提高文物的文化传播价值。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既可以完善文化设施和场所的线上预约功能,更加便利大众的文化消费行为,也需要利用AR、VR等技术,设计线上和线下文化体验内容,让文化更易于亲近和感知,不再“高冷”。

三是以文旅融合为动力,带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旅游是大众广泛参与和关联带动性强的产业。对于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乡镇和县一级单位,通过发展旅游既能让当地更加重视对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增强旅游吸引力,也会引入更多具有丰富创作经验和先进管理经验的文旅企业,带动当地旅游演艺、文化演出市场发展,进而带动文化人才队伍成长。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和特色所在,通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带动当地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开发的同时,又能够反哺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间接带动文化事业发展。广西、云南、湖南、四川等民族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出现了印象·刘三姐、丽江千古情、印象·丽江、新刘海砍樵、道解都江堰等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旅游演艺项目,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也促进了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