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防雷基础知识手册
2019-11-18 | 阅:  转:  |  分享 
  








防雷基础知识手册















二0一一年













目录



一、雷电的基础知识 3

2、雷电 4

3、雷云的形成 4

4.雷电防护常识 5

5、企业防雷 7

6、电子设施防雷 7

7、什么是防雷器 7

二、雷击侵入设备的途径有那些 8

3、球形雷 10

4、电磁脉冲 10

5、地电位反击 11

6.操作瞬间过电压 11

三、建筑物危险等级与防雷分类 12

1、建筑物防雷分类 12

2、爆炸物质与危险环境的划分 14

1、人工接地体 15

一、雷电的基础知识

1、雷电灾害

雷电灾害,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近些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测量、保护中心、电信和计算机等电子产品正日益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人类对电子产品尤其是计算机设备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而电子元件的微型化、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备类电子设备的耐过电压能力下降,造成雷电和过电压破坏的比例呈上升的趋势。美国研究报告【AD.722675]指出:当雷电活动时,磁感应强度达到0.07GS时,无屏蔽的计算机会发生误动作,当磁感应强度超过24Gs时,计算机将发生永久性损坏。也就是说,按安培环路定理估算,离无屏蔽的计算机800m处落一个100kA的雷,计算机就可能发生误动作,距其83m处落一个100kA的雷,就要损坏。这些须实时运行而因中断造成设备的瘫痪,必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对于金融、证券、医疗、保险、航空、航天、国防、广电等国家重要关键部门尤其是这样,根据统计,雷电对微电子设备的破坏而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雷击火灾的损失,已成为当今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2、雷电

雷电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放电过程产生强光并伴随巨声。

雷电带电云层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带电的云层称为雷云。

3、雷云的形成

不管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都与带电的云层存在分不开,带电的云层称为雷云。有关雷云形成的假说很多,但至今尚未有一种被公认为无懈可击的完整学说,这里我们介绍其中被认为比较完善并经常被推荐的假说。根据大量科学测试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通常大了稳定地带负电荷50万C左右,而地球上空存在一个带正电的电离层,这两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它们之间的电压为300KV左右,并且场强为上正下负。当地面含水蒸气的空气受到炽热的地面烘烤受热而上升,或者较温暖的潮湿空气与冷空气相遇而被垫高都会产生向上的气流含水蒸气的上升时温度逐渐下降形成雨滴、冰雹(称为水成物),这些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负电荷在上,正电荷在下,它们在重力作用下落下的速度比云滴和冰晶(这二者称为云粒子)要大,因此极化水成物在下落过程中要与云粒子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是其中一部分云粒子被水成物所捕获,增大了水成物的体积,另一部分未被捕获的被反弹回去。而反弹回去的云粒子带走水成物前端的部分正电荷,使水成物带上负电荷。由于水成物下降的速度快,而云粒子下降的速度慢,因此带正、负两种电荷的微粒逐渐分离(这叫重力分离作用),如果遇到上升气流,云粒子不断上升,分离的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形成带正电的云粒子在云的上部,而带负电的水成物在云的下部,或者带负电的水成物以雨或雹的形式下降到地面。当下面所讲的带电云层一经形成,就形成雷云空间电场,空间电场的方向和地面与电离层之间的电场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上正下负,因而加强了大气的电场强度,使大气中水成物的极化更厉害,在上升气流存在在情况下更加剧重力分离作用,使雷云发展得更快。从上面的分析,好像雷云总是上层带正电荷,下层带负电荷。实际上气流并不单是只有上下移动,而比这种运动更为复杂。因此雷云电荷的分布也比上面讲的要复杂得多。



4.雷电防护常识

(1)在闪电时,留在室内。

(2)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拔掉电器用插头。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

(3)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4)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

(5)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

(6)在建筑物里寻找一个掩蔽所。如果没有建筑物,那么最理想的防雷所就是洞穴、沟渠、峡谷等低洼地方。

(7)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8)当感觉到身体有电荷时,即如果头发竖起,或者皮肤有显著颤动感时,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电击,应立刻倒在地上,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9)在野外遇到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不要奔跑,双脚并拢蹲在低洼的地方相对安全一些。或者坐下,双脚和臀部与地面接触,手或臂不能接触地面。即使要跑,也只能小步跑,切不要大步奔跑。

(10)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夹、项链等按照EMC电磁兼容的概念规划和构建



5、企业防雷

1.设置防雷保护分区(防雷保护的分区概念)。

2.设置等电位连接。

3.屏蔽装置与等电位连接排的连接。

4.在不同分区的交界处浪涌保护器(防雷器)的安装

用滚球法计算接闪器的防雷半径

6、电子设施防雷

为确保通信设施、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微电子设备的运行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雷电灾害给人们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国家、地方的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和公安部《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办法》等多项规定,要求各级部门切实做好对微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7、什么是防雷器

防雷器也称避雷器,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onDevices,简称SPD),过电压保护器。防雷器是通过现代电学以及其它技术来防止被雷击中的设备。避雷器中的雷电能量吸收,主要是氧化锌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防雷器主要是包括:电源防雷器和信号防雷器.

防雷器的定义及组成防雷器包括:电源防雷器和信号防雷器,防雷器也命名为:避雷器,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脑网络和通讯设备越来越精密,其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雷电以及大型电气设备的瞬间过电压会越来越频繁的通过电源、天线、无线电信号收发设备等线路侵入室内电气设备和网络设备,造成设备或元器件损坏,人员伤亡,传输或储存的数据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系统停顿,数据传输中断,局域网乃至广域网遭到破坏。其危害触目惊心,间接损失一般远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防雷器就是通过现代电学以及其它技术来防止被雷击中的设备。





二、雷击侵入设备的途径有那些

1.直击雷

所谓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树木、动植物上,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伤亡。一般防直击雷是通过外部避雷装置即: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引下线、接地装置构成完整的电气通路,将雷电流泄入大地。然而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导通只能保护建筑物本身免受直击雷的损毁,但雷电仍然会透过多种形式及途径破坏电子设备。

2.感应雷

所谓感应雷,是指雷云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等现象称之为感应雷击。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时,会在附近的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埋地管道、设备间连接线和铁路钢轨等等导体上产生静电和电磁感应过电压,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感应雷虽然没有直击雷猛烈,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直击雷只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而感应雷则不论雷云对地闪击或者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都可能发生并造成灾害。此外直击雷一次只能袭击一个小范围的目标,而一次雷闪击都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多个小局部同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并且这种感应高压可以通过电力线、电话线等传输到很远,致使雷害范围扩大。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可以避免雷击损坏建筑物,但是在雷电从建筑物顶端泻放入大地或者附近发生雷击的时候,雷电电磁脉冲可以通过避雷针的引下线和接地系统地线产生很强的电场,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物品均会产生感应电压,这些感应电压的高低随着金属形状、距地线的距离和雷击大小而变(根据IEC61312标准,当雷击击中建筑物时,即使装有避雷针,直击雷电流50%的通过引下线和接地系统入地,仍然会有大约50%的雷击能量仍会分配到各线路系统)一旦您的电源输入线、电话线、网络线或其它电子设备的金属引出、引入线感应到瞬间高压,避雷针就无能为力了。感应雷击破坏的主要对象是电子电气设备。

3、球形雷

球形雷是一种特殊的雷电现象,简称球雷。一般是以橙或红色,或似红色火焰地发光球体,(也有带黄色、绿色、蓝色或紫色的),直径一般约为10-20厘米,最大的直径可达一米,存在的时间大约为百分之几秒至几分钟,一般是3至5秒,其下降时有的无声,有的发出嘶嘶声,一旦遇到物体或电气设备时会产生燃烧或爆炸,其主要是沿建筑物的孔洞或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有的由烟囱或通气管道滚进楼房,多数沿带电体消失。

4、电磁脉冲

由于雷电电流有极大峰值和陡度,因此在它的通道周围会出现很强的瞬变电磁场,处在这个瞬变电磁场中的导体就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而此瞬变电磁场,都会在空间一定的范围内产生电磁作用,也可以是脉冲电磁波辐射,而这种空间雷电电磁脉冲波(LEMP)是在三维空间范围里对一切电子设备发生作用。因瞬变时间极短或感应的电压很高,以致产生电火花,其电磁脉冲往往超过2.4高斯。现代银行、邮电、证券机房或营业柜台通常应用计算机进行货币存取、信息传递与交换等业务,依据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标准这些场合对磁脉冲承受限度应小于800A/m,故在新机房建设或旧机房改造时应对防雷与磁屏蔽措施必须充分注意。

5、地电位反击

建筑物的外部防雷系统(如避雷针、避雷网等)遭受直接雷击,在接地电阻的两端就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由设备的接地线、建筑物或附近的其他建筑物的外部防雷系统或其他自然接闪物(各种管道、电缆屏蔽管等)引入设备,造成设备的损坏。

6.操作瞬间过电压

众所周知,当电流在导体上流动时,会产生磁场,储存能量,电流越大,导线越长,储能越大,所以当大型负载(特别是电感性负载)电气设备开关时,便会产生瞬时操作过电压。





三、建筑物危险等级与防雷分类



1、建筑物防雷分类

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相关条款,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爆炸类)

a、凡在建筑物中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b、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c、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d、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注:在《民用建筑电气规范》JGJ/T16-92中不包含此类。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A、国家级建筑类(重要部分)a、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b、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建筑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c、国家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注:相当于《民用建筑电气规范》JGJ/T16-92中一级的防雷建筑物。

B、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建筑类a、制造、使用或储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b、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c、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d、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C、人员密集建筑,多雷击部、省级建筑与民用建筑(次要部分)a、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楼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b、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上述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的二级防雷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A、部、省级重点建筑类(重要部分)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b、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上述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的二级防雷建筑物。

B、多雷击工业与民用建筑(次要部分)a、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b、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上述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的三级防雷建筑物

C、其他第三类防雷建筑物a、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b、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高度在15米及以上的;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高度在20米及以上的;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2、爆炸物质与危险环境的划分

1、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Ⅰ类:0区、1区(电火花可点燃)、10区Ⅱ类:1区、11区III类:2区、21区、22区、23区

0区:通常情况,具有爆炸危险1区:通常情况,不具有爆炸危险;在非正常情况,具有爆炸危险气体2区:在正常和非正常情况,爆炸可以性都极小

10区:正常情况下,可以发生爆炸11区:正常情况下,不可以发生爆炸;在非正常情况下,有可以发生爆炸固体21区:在生产使用贮存转运过程中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易燃烧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易引起火灾22区:能引起火灾的粉尘、纤维和悬浮物23区:能引起火灾的固体

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没有释放源并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易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定。



四、接地装置的施工有哪些



1、人工接地体

A、垂直接地体:宜使用长度不小于2.5m的L50×50×5mm的角钢、Φ50钢管或Φ20的圆钢,圆钢、钢管的端部加工成斜口或锻造成锥形;角钢的一端应锯成尖头形状,尖点应保持在角钢的角脊线上并使两斜边对称。接地体的安装:在接地极沟内放在沟的中心线上,垂直打入地下,顶部距地面不小于0.6m,间距不小于两根接地体长度之和(即不小于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少一些距离,但不小于接地体的本身长度。接地体与地面保持垂直,防止接地体与土壤间产生缝隙,增加接触电阻影响散流效果。附设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或土壤电阻率大于100Ω.m潮湿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应适当加大截面或热镀锌。

B、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多用于环绕建筑物四周的联合接地,常用-40mm×4mm镀锌扁钢,最小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当接地体沟挖好后应垂直敷设在地沟内(不应平放),垂直放置时,散流电阻较小。顶部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应小于0.6m,水平接地体多根平行附设时水平间距不小于5m。沿建筑物外面四周附设成闭合环状的水平接地体,可埋设在建筑物散水及灰土基础以外的基础槽边。不要把水平地体直接埋在建筑物基础坑的土壤里,因为接地体受土壤的腐蚀早晚会损坏的,被建筑物压在下边,日后也无法维修。C、铜板接地体:铜板接地体一般使用900mm×900mm×1.5mm的铜板,铜板与接地线的连接有四种形式:1.在接地铜板上打孔,用单股Φ1.3-2.5铜线将铜接地线(绞线)绑扎在铜板上,在铜绞线的两侧用气焊焊接。2.在接地铜板上打孔,将铜接地绞线分开拉直、搪锡后分四处用单股Φ1.3-2.5铜线绑扎在铜板上,用锡逐根与铜板焊好3.在接线端部,铜端子与铜接地板的接触面处搪锡,用Φ5×6的铜铆钉将端子与铜板铆紧,在接线端子周围进行锡焊。铜端子规格为-30×1.5mm;L=750mm。4.使用-25×1.5mm的扁钢板进行铜焊固定连接。

D、AG系列非金属接地模块非金属接地模块是一种以非金属材料为主体的接地体。它由导电性、稳定性较好的非金属矿物和电解物质组成,它的诞生开创了接地材料和接地技术的新时代。通常的接地体多为金属导体,最常见的有角钢、圆钢、钢管、铜棒、铜板等。其缺点是:用料多、耗资大、寿命短、稳定性差、不宜在高土壤电阻率区使用。而非金属接地模块则用料少、耗资小、寿命长、稳定性好,特别适合于高电阻率土壤地区使用。若接地点周围为砂石或岩地层,可用它制作地网来解决一些接地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而且本产品无污染、无毒害、抗腐蚀,使用十分方便。非金属接地模块能获得低接地电阻的基本原因是在相同的外形尺寸下,它比金属材料可成倍地增大接地体和土壤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接地体本身的散流面积;减少了接地体和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加之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和保湿性,充分发挥了接地体中电解物质的导电作用。本产品是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工程用于降低接地电阻的专用产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环境,具有抗腐蚀、无毒环保、使用寿命长、工程安装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是适合防雷地、各种安全地和工作地、信号逻辑地的通用产品。产品特点1.用料少、耗资小、寿命长、稳定性好,特别适合于高电阻率土壤地区使用。2.无污染、无毒害、抗腐蚀,使用十分方便。具有吸湿、保湿特性,接地电阻低且能保持长期稳定。3.通过专用设备挤压成型的,根本上解决了同类材料难以克服的腐蚀和密实程度低稳定性差的通病。经多次大电流冲击后,阻值不增大,也无变硬、发脆、断裂现象,与降阻剂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能经受-40℃的低温,北方高寒地区同样适用。4.较大的散流面积,复合材料和土壤的结合性强,降低了接触电阻;5.接地体有独特的可扩散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成分,通过扩散改造附近土壤层,使其湿润,而且该成分是阳离子型的高分子材料,电解提供土壤导电必须的电解络合离子,使散流效果更好;技术参数1.颜色和形态:纯黑色,有金属光泽;成型为平板型,两端为芯板;2.外型尺寸:AG-I:500mm×400mm×60mm;AG-II:Φ200mm×1500mm3.重量:AG-I:20kg;AG-II:65kg4.室温下材料电阻率:3.0欧?米

2、雷电保护接地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他形式的雷,避雷工作的最终都是把雷电流泻放入大地。储存雷电能量为人类造福,目前科技还达不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是不可能谈及防雷的。所以说设计、施工好高标准的接地系统是防雷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讨论接地的时候,总是把讨论的焦点放在要求接地电阻小于多少欧姆上。长期以来,人们有一个错觉,认为接地电阻越小避雷效果就越好,被保护的对象就安全。当然电阻越小散流越快,雷击的高电位保留时间越短,危险性越小,其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产生的机遇也就越小。但是,近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与其说接地电阻值重要,不如说接地装置的结构更合理、重要。现在的城市,在一座建筑物内有许多不同性质的电气设备,需要多种接地装置,如避雷接地、电气安全接地、交流电源工作接地、通信及计算机系统接地(也叫直流接地,在数字逻辑系统中叫逻辑接地)等,这麽多系统的接地到底采用哪重好呢?现一一解释如下:根据实践证明,共用接地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地方式。

A、独立接地:如上面所谈到的需要接地的部分,都分别独立地建立自己的接地系统,这种接地方式称为独立接地。它的好处是各系统之间不会造成互相干扰,这对通信系统尤其重要。但网络容易被雷击坏,故除有防爆炸要求的危险环境必须要采用独立的避雷方式外,一般不主张采用独立接地的方式。这种独立接地在六、七十年代以前采用比较多,现在多被共用接地所取代。B、共用接地:也叫统一接地。它是把需要接地的各个系统统一接到一个接地装置上,或者把各系统原来的接地装置通过地下或者地上用金属导体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成为畅通的电气接地统一地网,这样的接地方式为共用接地。共用接地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接地方式。C、一点接地:把各系统的接地线接到接地母线同一点或同一金属平面上,这样的方法叫‘一点接地’法。一点接地法能解决各系统接地线的等电位问题,所以能够降低各系统之间的干扰程度,尤其是50Hz工频信号对系统的干扰基本上得以消除,所以一点接地法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一点接地消除了公共阻抗耦合和低频接地环路引起的干扰。能很好地工作于1MHZ及以上的额频率,当整个系统的连接点尺寸较小时(最大尺寸小于L/20,L为干扰信号的波长)可以应用到10MHz。D、多点接地:各系统的接地线采用多点短连线的接地方式,称作多点接地。当信号或电磁干扰的频率相当高或采用快速逻辑时,电容耦合效应将会产生某种干扰耦合,这时引线长度成为主要矛盾,必须采用多点接地使串联阻抗减至最小,并将驻波减至最小。多点接地方式应用于高频电路(f>10MHz)。在二三十年以前,干扰被称为无线电频率干扰,因为绝大多数的噪音和干扰信号出自无线电频率。现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和逻辑电路不断扩大应用领域,现在的干扰被称为电磁干扰。电磁干扰包括导电性电磁干扰,其干扰能量通过导线或电缆从一电路传送到另一电路。减少导电性电磁干扰是通过电路的合理设计,采用滤波器和电路的合理接地来实现的;辐射性电磁干扰其能量是通过空气中的电磁场传送的。在设计外壳和箱体时,通过选用合理的屏蔽材料,构造技术和设备布置以及采用合理的接地技术等等来减少辐射性电磁干扰。其中处理好接地工程是防电磁干扰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低频率干扰绝大部分是通过线路互相耦合而来的,即前面所提到的共阻抗耦合。当两个电路电流流经同一个公共阻抗时一个电路上的电流在这个阻抗上形成的电压就会影响到另一个电路,这就是共阻抗耦合。如果一个公用的接地网在不同的地方分别接上连线。由于共阻抗耦合关系,各连线之间将有Vg1和Vgz的电压,各连线的接地点电压不会一样。Vg1和Vgz就是干扰电压,经放大后就可能直接影响通信或控制信号。多点接地的优点允许存在许多接地环路,这时同时使用低频率的电路是有害的,如有上述情况时,可考虑采用混合接地的方法。E、混合接地:所谓混合接地是在一部设备内的各电路板以最短的导线与机壳连接,或者信号电路相关的几部设备,以最短的导线与同一个金属体连接接地,然后多台设备分别用金属线接到地网的同一点上。像这样的接地方式称为混合接地。混合接地在工程上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交流电源送进房屋的总开关处,把零线重复接地(或把零线接到房屋的结构主钢筋上),然后在电源的零线处引出一条PE线连接所有应该接地的点。F、环形接地多用于地网:就是把接地体沿建筑物周围围成一个闭合环。这样的接地网可以使到界面以内的电场分布比较均匀,减少跨步电压对人的危害,也减少室内在受雷击时,由于地面电位梯度大而产生对设备高压反击的危险。G、基础接地体: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按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连接制作的接地体称为基础接地体。有的人认为,在基础内的钢筋,被混凝土包住不可能与大地导通起到接地体的作用。事实上干燥的混凝土是很好的绝缘体,而含有水份的混凝土与含水份的土壤接触时,毛细管将水份吸收到混凝土里使混凝土保持较高的含水量,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电阻率,与大地通若一体。





编制人:永宁采油厂程进虎

联系QQ:278634172



献花(0)
+1
(本文系风沙程影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