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墓主巨野县红土山汉墓出土玉器资料分享

 畅明轩 2020-05-28

【说明:本片玉器图片由小编本人拍摄于巨野县博物馆,墓地实景图片收集于网络。

红土山,原名“禹梁山”,传为大禹治水时曾在山梁上歇息而得名。后人因山顶土色为红褐色,故又称“红土山”。红土山汉墓又名禹梁山汉墓,位于巨野县核桃园镇东南约6公里处,独山镇金山店子村东。

 

这座西汉墓是1968年农民在开采石料时偶然发现,发现时墓道已被破坏,历经1971年和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后,古墓状况失于有效保护。

 

因风雨侵蚀水土流失,加之周围村庄农民拓土开田,墓道、墓圹被碎石和红土填埋,该墓已成为一座野生灌乔植物、野草、野花和农作物共争繁茂的大型石丘。

但透过古墓一角裸漏的人工雕凿岩石和石坑,其昔日的壮观宏大、精美和神秘的墓主未解之谜,愈加令人惊叹,引人探究。目前,该墓被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土山汉墓由于墓室塌陷,大部分器物被砸碎,加以常年浸蚀腐朽,有些器物已难以辨识。后经考古人员修整后统计,共计1056件。其中铜器526件、铁器405件、陶器29件、玉器43件、漆器及其他53件。

书归正传,资料搜集差不多了该上图了。该墓出土玉器均置于棺内,大多砸毁。计有璧、环、韘、心形玉佩、圭、带钩、印章、琀、瑱(玉耳塞)、塞、马、猪、等器形共43件,其中玉璧最多。由于发掘报告将122号铜剑(2件)和121号铁剑(4件)一体的6件玉剑饰统计到了铜器和铁器中,实际出土玉器数量应为49件。

122号青铜剑的玉剑饰,有玉剑璏(玉剑璲)、玉剑珌。此件齿虎纹玉剑珌重140.2克。青玉,有黄褐色沁。一侧中部呈青色,一面呈鸡骨白。

玉剑珌扁方形,一面浮雕两只虎和平雕云气纹,雕琢惊喜,形象生动;另一面平雕饕餮纹。一端有銎,两次钻磨,鞘尖插入。

玉剑璲长方形,长9厘米、宽2.8厘米、厚1.9厘米。銎长2.8厘米,宽0.3厘米。青玉,浮雕一对字母虎。背面因材施宜,钻有扁长方形孔,为穿带用。

铁剑5件,放尸体两侧,皆带木鞘。已锈蚀断。剑身狭长,尖锋,双刃,两面起脊。121铁剑剑身通长129.5cm,身长90.7cm,茎长38.8cm。(该铁剑未拍图片,喜欢的可以网络搜索下。)剑柄先用线密集缠绕,然后缠十组金丝,并用两根金丝将十组穿连。金丝扁平,极薄,触动即断。饰有玉首、玉格、玉剑璲、玉剑珌。

121铁剑玉剑首。这一件,我开始以为是玉剑珌,后来通过研究简报发现其出土位置和专家画的线图才有了直观的认识。玉剑首浮雕透雕结合,雕成五只虎,平雕云纹,虎盘绕于云中。一端有三个孔,剑首插入。


简报还说同出的还有剑格和剑璏,可惜这次展出没有拍到,网上好像有几件文物的合照喜欢的朋友可以寻觅一下。(玉剑格,正面平雕蟠螭纹;背面浮雕两只虎。玉剑璲,浮雕一只虎,另一面平雕云纹。

121铁剑玉剑珌,重60克,浅黄色土沁。浮雕一只虎,盘绕于两面,阳琢云纹。一端中间有銎,銎两侧各有一斜孔,与銎相通,鞘插入。为剑鞘末端装饰。

玉剑饰算是古玉收藏领域的必备题材,也是历代仿制的重灾区,我想每位玉器爱好者都希望能有一套战汉代高浮雕玉剑饰吧。当前市场成套的真品说句得罪人的话,大家还是别想了,太难了。偶有高浮雕能落到市场上,品相好的也不多见。更多的收藏爱好者,能有个几件素器,哪怕不是本朝的,我觉得也挺好,要是能收到战汉的真品,也算玩的明白。

红土山汉墓(禹梁山汉墓)离昌邑古城二十六华里。由于出土遗存没有可以证明墓主身份的文字,汉墓的主人究竟是谁?就难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巨野县志》上记载,此墓的主人是鲁恭;文化界、学术界和民间传说,有的说是梁孝王刘武,有的说是山阳国王刘定,但据考证,该墓主最有可能是昌邑王刘髆。

就是这件玉印,原有朱书,但字迹已模糊不清,导致目前对该墓墓主尚无定论。

昌邑哀王刘髆,汉武帝刘彻与李夫人所生之子,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外甥。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受封昌邑王。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正月去世,谥号哀,其子刘贺嗣位。配图印章是刘髆印章。其子刘贺就是前阵南昌发掘的海昏侯墓的墓主人。

巨野之昌邑,曾是三王属地,亦经五国旧都。尤其是大汉时期,这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相争”“七王之乱”,唱响大汉凯歌;这里是卧虎藏龙之地,梁王彭越,魏王曹操,孕育几多英豪;这里是繁华富庶之地,五谷丰登、商贸繁荣、成就经济都会。这里埋藏了两代汉王的梦想,一朝践极、尊为九五的梦终究惊醒。这里留下一位汉王的废冢,倍极宏敞、富丽堂皇终为过眼云烟。

汉代流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思想,生者为死者制备饰品和保其不朽,以备墓主人成功飞升仙界后使用。玉石被认为能使尸骨不朽,在汉玉中占有重要地位。葬玉主要有玉衣、玉璧、九窍玉塞、玉琀、玉握等。

九窍玉塞之一,玉琀。

这个玉圭你说他是礼器能还是葬器呢?我个人理解葬制本身可以归入礼制。而圭当属礼器,但类似图中这种材质的圭多见于墓葬中,且材质工艺相对较差。应该是专为逝去之人行礼的葬器。

说白了活人用的我赞同叫礼器,专为逝去之人特制的我认为该归入葬器(冥器)。类似的还有玉璧。我也是这个看法。本期分享的玉璧也不少,尤其是多玉璧,我回头看看收集的图片丰富程度,改天专门开一贴。

九窍玉塞之一,玉耳塞。

九窍玉塞之一,玉耳塞。截面部分。

玉握,墓主手握的。这件已经呈鸡骨白了。此类玉握馆藏出土的不少。常见的是玉质和滑石制的。

汉代常见的礼仪用玉以璧和圭为多,西汉中期以后墓葬出土玉圭逐渐减少。玉璧一类为天子用玉祭祀,另一类制作考究、装饰华美、多用透雕手法,主要用玉佩挂。该墓出土的玉璧个人认为都是葬器,俗话叫祭坑的。根据一些发掘简报显示,基本出土于墓主身体下部及上部,还有棺椁四周及盖上镶嵌的。我整理后会单独分享一篇。

巨野博物馆展出了很多玉璧,但材质佳、工艺好的不多。

基本都是这类青玉质地。

喏,这就是分区的大玉璧,多见于棺椁四周,盖上,也有铺于墓主身下和盖在墓主身上的。其他地区的汉代王侯大墓也常见出土。

这是这个坑里品相最好的一件了。西汉四兽面涡纹青玉青玉璧。璧径23.4cm,肉宽9.2cm,好径5.1cm,厚0.8cm,重895g。1977年3月,山东省巨野县红土山西汉姆出土玉璧呈青色,肉的中部以一周弦纹分为两区,外区以四兽面纹分成四等份,兽面一首双身,大眼直鼻,双身向两侧扭曲缠绕。内区主纹为涡纹,底纹为菱形网纹。正反两面纹饰相同,线条简练、夸张,流畅自然。

来些细图吧,这种玉璧出土量大,收藏市场也较常见,残片也多,仿制品也多,而且做工、做旧手法都很出色。

好了,本期红土山汉墓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之前还分享过几个汉墓,我把链接置于下方,便于备查。

北京大葆台汉墓

汉代天子用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