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喵喵燕 2019-11-18

本篇文章由黑猫评测原创,在今日头条首发

可穿戴设备的价值所在

可穿戴设备,小米不是第一次做了,恰恰相反,小米是国内率先试水可穿戴设备的「老司机」了,拥有丰富的试错经验。小米手环就是一个经典的爆款,由于物美价廉、功能全面、时尚百搭,一经发布就备受好评。目前小米手环系列在电商平台上的好评率,几乎都在98%左右,可见其有多么受欢迎。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小米手环的思路就是把尽可能多的传感器,塞进手环大小的体积里,它不是手机的「备胎」,而是另一个维度的弥补。可穿戴设备有一个特点,那就是24小时不离身,非常适合采集身体信息,比如步数、心率、睡眠时长等等。只不过在这个基础上,顺便取代了手表。

这种「24H贴身检测」,才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价值。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苹果很少会夸大Apple watch的「方便」,而是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安全」上。不经意间救你一命,才是Apple watch的最大卖点,其它功能都只是陪衬——但依然做的不错。

1299元,好评率85%?

从小米手环4用上Amoled彩屏开始,小米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开始想在这块屏幕上挖掘出一些新鲜的东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轻量化穿戴设备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限,想玩出更多花样,只有智能手表这一条路可选。

小米智能手表的敌人不是Apple Watch,也不是华为商务手表,而是小米手环自己。小米智能手表1299元的定价,将近是小米手环的6倍,相应的,用户体验有翻天覆地的提升吗?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我是这样理解可穿戴设备的,并将它的价值分为三个层面:首先,作为饰品,颜值好看是基础;第二,作为可穿戴设备,信息采集能力是核心功能;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智能手机。

我不反对小米涨价,但是产品要符合预期。以小米智能手表1299元的定价,要同时满足这三点,才算是符合我们的心理预期。那么我们一步一步来剖析,小米智能手表在某电商平台上,好评率低至85%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工业设计

特别感谢「爱否科技」的帮助,让我可以在第一时间拿到了这款产品进行体验。如果让我自己掏钱,我估计不会买小米智能手表,1299元的价格,确实有点超乎我的预期。

由于我用的是苹果手机,所以这篇文章只是从iOS用户的体验出发,来探讨1299元的小米智能手表到底值不值得买。

拿到手表之后,我什么也没想,就当作普通手表一样戴了两天。小米智能手表的重量约为66.7g,是小米手环的数倍。像我这种从来不戴表的人,刚用的时候的确感觉有些沉重,但是第二天就适应了这种手感,在运动的时候也没有不适感。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手表的正面搭载了一块1.78英寸的Amoled屏幕,采用大猩猩3代2.5D玻璃,息屏的时候漆黑一片宛如一块黑宝石,亮屏的时候通透如实物,我对它的颜值很满意。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表盘的中框采用铝合金材质,ID设计有点像Apple Watch,左侧开了一条扬声器的缝隙,音质说不上清脆,略带底噪,音量倒是挺大的。因为是单扬声器,而且又是戴在手上,听歌的时候声音没有立体感,很难受。表带采用氟橡胶材质,具备防过敏特性,戴久了并没有感觉到不适感。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右侧中框的上方是表冠,按下去有类似Home键的功能,用来打开应用抽屉、或者返回桌面,指尖按捏扭动,可以替代上滑、下滑的手势。电源键长按可以开关机,短按可以呼出运动模式。整体来看,操作逻辑就像是一个迷你的智能手机一样,上手难度并不高。

这里有一点做得不好的地方,小米智能手表是初代产品,许多消费者都没有接触过,我也研究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弄明白。小米应该在手表里加入一个开机引导,介绍一下基础操作,让用户可以第一时间上手。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表盘的背面突出了一块绝缘体,作为手腕的接触面,触感偏向温凉。表盘背面安装了心率传感器,四个充电孔,磁吸式设计。得益于570毫安的大容量电池,小米智能手环的续航挺不错,基本上一天一充没有问题。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虽然不支持无线充电,但由于充电器是磁吸充电的底座,表盘放上去就可以轻松连接。磁力之强,甚至可以单手拎起来都没问题,用起来和无线充电其实差距不大。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小米智能手表最大的优点,应该就是颜值了,整体的设计风格简洁、百搭,带着一股年轻人的酷劲,颜值比起Apple watch也不遑多让。我戴着它出门,在路上别人都会多看两眼。就光凭它的工业设计,哪怕什么功能都没有,只能用来看时间,我都认为值500元。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当然了,小米智能手表的工业设计,有很多和苹果手表相似之处,有过度借鉴的嫌疑。但是我认为,小米智能手表作为第一代产品,不犯错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适度的借鉴不一定是坏事。至少在工业设计上,小米智能手表的表现并没有让我失望。

不建议iOS用户购买

作为iOS用户,小米智能手表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名不副实」,因为在iPhone上,它的很多核心功能都缺失了。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iOS用户,那么小米智能手表只能通过谷歌的Wear OS进行初步的激活,然后只能用一些非常基础的功能,比如步数统计、卡路里消耗、心率检测、APP通知推送等等,和手环没有太大的区别。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说实话,百元开头的小米手环同样能做到这些功能,而且续航还更强。在小米穿戴没有入驻AppStore之前,这款1.78英寸的Amoled屏幕,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徒增功耗」而已。

在iOS设备上,小米智能手表甚至连睡眠时间统计这么简单的功能,都无法做到——续航时间从半个月骤降为一天半,功能反而更少,这谁也接受不了。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愿意花1000元买个手表的消费者,果粉占了很大的比例。而这一点在发布会上、以及电商平台都没有说清楚。直到消费者入手之后,才知道要等到12月,「小米穿戴」才能开发好,估计这也是差评的主要来源。在这里真心不建议iOS用户购买小米智能手表,还不如买千元价位的苹果手表3代。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心率检测功能了,我戴着它去工作,戴着它去健身,戴着它去睡觉,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心率检测的重要性。有一次我去健身房连续跑了30分钟的跑步机,才发现只有10分钟是处于「有氧运动」状态,有20分钟都是因为我的心率太高,摄氧量跟不上,从而进入了「无氧运动」状态。怪不得我减肥减了半个月,体重却不减反增。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Wear OS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能更改表盘主题、转发APP通知,改一下界面UI。而且不知道为什么,Wear OS通过蓝牙连接小米智能手表的时候非常不稳定,隔一段时间就会断开。

除此以外,高通骁龙3100 4G版的基带也不如人意,虽然功耗低了,但是WIFI的信号强度也弱了——在我看来就是完全不合格的水平。在同样隔一堵墙的位置下,iPhone11的信号强度是满格,而小米智能手表只有2格,时不时就会断连。更气人的是,断连之后不会自动重连,需要重新手动连接WiFi,用户体验极差。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也许等到iOS端的「小米穿戴」开发完毕,我说的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改善。笔者只能说,至少目前为止,我非常不建议iOS用户入手小米智能手表,哪怕是花200块钱买个小米手环4 NFC版都比这个舒服。现在多花1000元买小米智能手表,纯粹是给自己找罪受。

建议iOS用户继续观望一段时间,等系统完善了再说。

现实很骨感

虽然小米智能手表号称是唯一能和苹果手表PK的智能手表,不仅功能相似,而且也有相应的软件商店,可以安装定制的轻量化APP,从而实现更丰富的功能。一开始,我也对这个功能感到兴奋,但是进去软件商店一看,能下载的软件就那么十个左右。除了支付宝、滴滴出行以外,其它多数都是冷门应用,比如「懒人听书」之类的,我听都没听过……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在这块超小尺寸的屏幕上操作APP,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体验,别说打字了,按个电话号码都有点吃力。可恨的是,现在iOS用户无法安装小米穿戴,解锁更多姿势,小爱语音助手、米家、睡眠检测等功能都无法使用。

至于系统内置的搜狗地图,我实测了一下,小米智能手表的GPS导航,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定位还是挺准的。但是由于屏幕太小,反应速度一般,而且导航路线就是一条简单的方向线,看不清路段,根本起不到精确导航的效果,如同儿戏。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至于eSIM卡,我所在地区的联通目前没有开通「一号双终端」的业务,顶多只能办理独立eSIM卡,套餐费用是10块钱一个月。我按照流程进入联通的网上服务厅,在线绑定、激活小米智能手表的eSIM卡,每一次都卡在了人脸验证上,提示网络错误……折腾了一个小时,最终放弃了。

和iPhone配对之后,小米智能手表的确可以收到APP的通知,并且可以在Wear OS中筛选,什么APP的通知允许被提示。但是对iOS用户来说,小米手表只能收到信息,却无法回复微信信息,看着别人发信息来,只能干瞪眼着急——替代手机,从何谈起?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说实话,测到这里,我的心情真的挺郁闷的。小米智能手表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米想做的事情很多,又不像苹果一样财大气粗,又任性,又能心想事成。

首先,谷歌开发的Wear OS的市场份额太低,缺乏完善的应用生态,在国内市场的基础几乎为零。小米选择了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一定是件好事。

其次,小米智能手表操之过急,iOS端还未开发好,运营商没打点好,就着急面世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它还只是一个「8个月大的早产儿」,匆忙开售,对消费者有点不负责任——至少对果粉来说。

第三,价格跨越太大,从手环到手表,涨价幅度超过1000元。能愿意买单的用户,心理预期也很高,肯定会拿来和苹果手表做对比。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记得雷军说过一个很著名的理论: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在我看来,智能可穿戴设备不见得是下一个风口,小米智能手表也不是那头幸运的猪。因为它的核心价值是采集身体信息,只是一个辅助性的电子饰品。既然不是「人均刚需」,就不具备爆发式增长的潜力。

没有苹果的命,却得了苹果的病。官方给小米智能手表定义的卖点,是「把APP装进手表里」,这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偏离了可穿戴设备的本质。消费者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能把小米手环的功能,塞进手表里,看起来高档一点就可以了——某些友商就是这么干的。

小米智能手表深度评测:想法很超前,现实很骨感

正面硬刚苹果,真的没必要。想法太超前,又不具备现实扭曲力场,才是小米智能手表口碑遭遇滑铁卢的根本原因。真心希望小米能慢下来,冲击高端之路,没必要太着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