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不好看“三处”,如果都有,该好好调理一下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1-18

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所以就有了“脾胃乃后天之本”的说法。养生就要以脾胃为先,脾胃是身体的基础,就像修房子的根基一样,脾胃不好,容易垮掉,就如房子根基不结实,容易倒塌。早饭不吃,午饭乱吃,晚饭大吃;爱喝冰镇饮料、爱吃腌制食物……让我们的脾胃越来越差。

脾胃不好看“三处”,如果都有,该好好调理一下

眼睛红肿

脾胃不好的人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另外,脾和人的体液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脸色发黄

脾虚会引起脸色暗淡发黄,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时会腹泻或大便溏稀。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也就是脸颊发黄,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而脾胃不好的人嘴唇会发白、没有血色,容易爆皮、裂口子,睡觉时还会流口水。

身体瘦弱或肥胖

有些人吃饭从来不少吃,甚至比普通人还要能吃,但身体却奇瘦无比,跟豆芽菜一样消瘦枯萎,这种人的“瘦”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病态“胃亏”。还有些人胖胖的,尤其是肚子好像怀孕一样,这种人也是脾胃失调、身体和脏腑机能减弱和衰退,脾虚不运化水湿导致的肥胖。

脾胃问题向来都是“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每年的七八月份,最适合养脾胃,这几个简单的小食材对脾胃有很大益处,赶紧吃起来养脾胃!

尤其是早上不好食早餐,中午晚上多饮多食,就会让外邪入侵,胆汁减少,甚至逆行返流入胃与胃酸作用对黏膜凭障产生 破坏形成胃痛、胃胀、打嗝、烧心、嗳气、胃酸过多、口苦等诸多胃的不适,这个混合后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对肠黏膜凭 障产生破坏,形成肠道不适,根在胆,胆不好往往是被忽视的,在右腹肋骨边缘处隐隐不舒服,因为胆汁是代谢脂肪的重要 物质,人变得消瘦正是如此所致,胆很重要,不要不在乎胆,其实这个症状的根在胆,平时食东西清淡些少油,少食生冷油辣之物,晚上尽量不要熬夜,早点休息。保持好的心情,早上记得早饭要适当吃点的,多吃利胆养胃食物。

1、树栄苦菜汤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食用树栄苦菜的习俗,《诗经》中就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明代还将其列为救荒食品,那时的食法是:采苗叶炸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味苦性凉,苦入心补火生土,故能健脾胃,辅之红糖,甘能缓急,能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灭菌养胃,通便秘。做法是取干苦菜15克,加水1000ml,放在锅里一起煮,(最好不要用铁锅,其他锅都行),水烧开后,调小火煮3-5分钟,煮好后取汤50ml-100ml饮用,饮用前必须加红糖,红糖要深颜色的老红糖,其余放入冰箱或暖瓶备用,再次饮用时的苦菜汤必须在烧开后加入红糖饮用,以前江苏灌南一带的人们会用其充饥当饭吃。

2、紫花佩兰汤

紫花佩兰,生长于路边、灌丛、野地中,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50cm。其根茎如蒿根入土横着走,主茎直立,呈绿、红、紫色,其下部光滑。开紫红色管状花,花与果期8-10月。在江苏灌南等地自古就有食用紫花佩兰的习俗,其全草,性平,味辛,利湿,健胃,清暑热。清暑,辟秽,化湿,调经。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①《本经》:'主利水道,杀蛊毒。'②《翟公炮炙论》:'生血,调气与荣。'③《纲目》:'消痈肿,调月经。'以前人们会用其凉拌烧汤吃,紫花佩兰泡酒则疏筋活血,多用于修复慢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颈椎不适及关节屈伸不利等,古人常用其做成香囊放置家中,作驱虫辟邪之用。

薏苡仁

薏苡仁其实就是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经常食用薏米食品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有很好效果。薏米能增强肾功能,并有清热利尿作用,因此对浮肿病人也有疗效。

胡萝卜

胡萝卜有非常好的补脾养血的功效。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分解生成为维生素A。因此,吃胡萝卜是天然的最好的补充维生素A的办法。维生素A可影响多个系统的黏膜细胞生物合成。胡萝卜粥用来补脾益血是比较好,不管是营养还是味道以及调理身子方面,功效都是非常明显的。

青鱼

青鱼之中含有大量的核酸以及微量元素,经常服用能够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另外,青鱼不仅是一种食物,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佳品,具有很好的补气化湿以及养胃的作用。

绿豆

夏季炎热,相信不用我多说,很多人都会煮绿豆汤喝,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凉,入心、胃经。有清热解毒、消暑、厚肠胃的功效。绿豆还能健肠胃,绿豆能清肠胃之热。不说了,我要赶紧去把绿豆汤喝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