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应该算是唐朝最“静”的诗人了,他曾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静诗”,水平之高,后人难以企及。 例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都是诗情画意的“静诗”,艺术之美妙手法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而在他的这些“静诗”中,水平最高的当属《鸟鸣涧》,只有短短20字,却写出了“静”的最高境界。 全文如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是他拜访友人皇甫岳所作,原名《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从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组诗原本有五首,其他分别时《莲花坞》、《鸬鹚堰》、《上平田》、《萍池》,可是只有这一首广为流传,足见水平之高。 而诗题中的“云溪”指的就是“若耶溪”,是位于绍兴市境内的一条名溪。 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泛舟若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李白的“若耶溪畔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綦毋潜的“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陆游的“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从这些诗词中,不难看出若耶溪的景色是何等的美。 王维的这首诗并没有着意刻画若耶溪的美,而是以桂花、明月、山鸟这些再常见不过的景象,将若耶溪的“静”,写到了极致。 而若耶溪的“静”也正反映了他心中的“静”,他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未爆发,虽然仕途上有些不得意,但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寄情山水。 有段时间,他在吴越一带漫游,写下了很多山水诗,《鸟鸣涧》便是代表作。 诗歌开头两句从“桂花”写起。 春夜的山里安静到了极点,只有桂花无声无息地飘落着。 这样的宁静,使得原本就空旷的山谷显得更加空荡荡了。 很多人读到这里都会有个疑问,一般而言“桂花”是秋季开放,而王维这里写的明明是春天,怎么会是桂花? 但其实桂花也分很多品种,春桂、夏桂、秋桂,王维这里的“桂花”当是属于“春桂”的品种,这样说来也并不矛盾。 无论是春桂还是秋桂,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花瓣细小,更何况还是在漆黑的夜里,诗人能够注意到它的“落”,足见夜晚的静谧,以及诗人的心无旁骛。 一个“闲”字将诗人内心的“静”和“春山”的“静”写到了极致,情景交融,闲人闲情可见一斑。 接着的两句是最为人所称道之处。 月亮出来了,投下淡淡的清辉,居然惊动了沉睡的鸟儿,它们在这寂静的夜里发出阵阵清脆的鸣叫声,诗人不禁沉浸在这鸟语花香的迷人环境中。 这里的一“惊”一“鸣”,看似是打破和山谷的静谧,实际上却是典型的“以动写静”,鸟鸣声和着山间小溪的水流声,使得若耶溪的环境显得更加幽深寂静。 这样有声有色、生动盎然的“静”和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后世的王安石却有不同的观点,他在《钟山即事》中曾言“一鸟不鸣山更幽”,显然是不赞同王维和王籍的观点。 黄庭坚曾说王安石这首诗是“点金成铁”,不过后世也有人赞成王安石的看法。 不知你更赞同谁的观点? - END - 作者:凯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