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化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进

 木桩指路 2019-11-18

文化形态的成因说起来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人要吃饭,穿衣,自然界又没有现成的饭菜衣物来供人类使用。于是先民们不得不通过劳动的形式来获得“自然的馈赠”。因为劳动人类对自然之物体有了初步的认知,出于对这种认知的交流,又产生了语言。经过漫长的岁月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都按照这样的“一般过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人饿了选择吃米?还是吃面?这不凭借个人喜好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条件决定的,没有米只能选择吃面或者是其他。因此这种客观的自然条件限制,不同地方的文化的差异性会在具体饮食文化的流传中进一步的扩大或者缩小。当然这只是文化差异性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主观上的选择,因为先接触到米或者先接触到面,会对文化主体造成认识思想、行为习惯上产生先入为主的影响。这种影响力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将会体现在方方面面。简单来说就是客观的物质环境决定了文化形态的基本性质,而人类主观的选择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的差异性表现造就出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论“文化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进

认识某一种文化形态,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的。传统的方法是从文化特征、文化区域、文化类型等方面入手的,或者也可以从社会组织、经济制度、教育、哲学、宗教信仰等方面去考察。现代不少学者将“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文化领域,增加了人学立场、表现手段、思维模式、描述对象等内容。任何单独一项的内容只能代表从某个特定角度来认识某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并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他看到的就是文化面貌的全部。理论上把所有的方面加起来就是“文化”这个总概念,实际上人们并不知道所有的方面具有还有多少,也不可能真正的跳出三界外,从总的角度完全的认识文化的全部。我们只能通过某一方面的某一些形态来把握某一种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一种文化形态形成之后是如何发展的?一般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的生态及环境发生了变化,即客观的物质条件发生的变化,决定了文化不得不服从于新的物质环境做出改变。二是文化的传播和扩散,虽然生产劳动能力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相对落后的文化需要引入先进的要素来发展自己,随着文化形态内容要素的演变而导致文化出现新的面貌新的形态。任何发展和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我们面前这个庞然大物,按照古文明考古学的推算,至少经历了一万年以上的演变,才形成今天的局面。

论“文化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进

关于文化形态演进的时代如何划分?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分为三个层次七个阶段,即:低级的蒙昧时代、中级的蒙昧时代、高级的蒙昧时代、低级的野蛮社会、中级的野蛮社会、高级的野蛮社会、文明社会。孔德在《论实证精神》中划分为十个时代,人类部落、游牧民族、农业民族、希腊的进步时代、科学的进步时代、知识的衰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科学哲学挣脱权威的时代、法兰西共和国时代、人类精神未来的进步。不难看出这两种分发都是有历史学演进的依据的。

在我国古代也有人思考过文化由来的问题,主流的思想是三皇五帝为“黄金时代”,往后的夏商周是一代不如一代,直到春秋战国彻底的礼崩乐坏。这是在复古思想指导下的思考和分析,并没有客观的证据能够证明尧舜禹时代确实要比夏商周文化先进多少。这种“文化倒退了”伴随着儒家学说在古人的认知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无论是历史学、考古学还是当代科学的学科都毫无例外的能够证明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所谓的黄金时代是想象出来的,并非真实存在,商代的礼乐文化远没有西周时候发达。

论“文化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进

直到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中传播开来,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研究马克思的文化观。现在普遍流行的文化形态演进过程是:原始社会文化形态、奴隶社会文化形态、封建社会文化形态、资本主义文化形态、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因为马克思研究的是西方社会的发展,他所提出的概念并不能完全的和中国社会发展一一对应起来,其中“封建社会”到底应该对应先秦西周分封建国的那个还存在奴隶制度的时代?还是应该对应秦汉大一统之后君主专制的皇朝时代?这个问题在历史学家一直存在争议问题,不过在文化领域,封建社会文化一般指的是君主专制体系下的文化形态。

文化形态的演进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过程,其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是这并不排除发展中的偶然性因素,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化都是多种形态集合的矛盾体,只不过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矛盾不同而已。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现在是处于社会主义文化形态之中,但是这种文化形态同时还包括了它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些具体内容,随着构成文化基本要素内容的不断变法,在发展的必然规律中会存在一些偶然性,通过文化倒退、停滞等形式表现出来。总得来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想少走玩路子,就得从文化主体的主观选择上杜绝将落后的、腐朽的、不合时宜的文化要素放在当代的文化形态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