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坏,多数是从这件事开始

 闲云野鹤qpab3u 2019-11-18

孩子的思维逻辑是什么样的

关于亲子育儿,我有一个小问题:

如果你家孩子吃饭能力很好了,但有天掉了一勺饭在地上。

你随口问:怎么把饭掉地上了?

于是孩子特别招打的又舀起一勺饭,把勺子一斜,饭又掉到地上了。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可能会觉得:这孩子肯定是故意捣乱!

所以即便平时育儿理念学了不少,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必须教育”、“罚站”、“不行就打”……

但这个故事中的后来,是这样的:

眼看爸爸快要为孩子的“挑衅”爆发的时候,妈妈走过去抱住被吓哭的孩子,平静的问他:“你干嘛要故意把饭倒到地上?”

孩子委屈的回答:“爸爸问我怎么把饭掉到地上的,我要给他示范看是这样掉到地上的!”

这是孩子的思维逻辑。

这个故事,是母婴领域第一KOL年糕妈妈在她的新书《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中,对自己生活的一次真实记录。

在分享这件小事的同时,她也特别感慨: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就不可能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也不可能在一次次沟通中明确知道,他可以把想法说出来。也许有错的部分,但是爸爸妈妈会听到,会帮助他。

而父母的理解和接纳,是一切良好亲子关系的起点,是一个孩子一生自信的基础。

你能不能接受孩子和你的期望不一样?

接纳是老生常谈,能做到的人却寥寥可数。

曾经在一个孩子的体能课上,发生过这样一幕:有个来参加体验课的小男孩哭着说不想学。他妈妈劝了一会儿没效果,就开始说:“现在你心里面是不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想学,一个不想学?”

孩子点点头。

妈妈问,是谁赢了啊。孩子说,不想学的小人赢了。

本来我觉得这个妈妈很厉害,一定是了解过儿童心理,学习过游戏育儿。谁知道,她下一秒却拉下了脸,很不高兴的对孩子说:“不行,必须是说想学的赢了,只有这一个结果。”

真让人哭笑不得。

我们8090后这代家长,童年都或多或少有着不被理解和接纳的经历,所以当我们成了父母,很乐于去接受新的育儿理念,书、文章都看了不少。但是到了实践,很多时候还是难以摆脱上一辈的思维定式。

因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意味着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时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再加上本来制定的培训计划不能实现,对孩子的某项期望可能落空,就更让人焦躁了。

说到底,还是接纳问题。

你能不能接受孩子和你的期望不一样?

当孩子胆怯、焦虑,你能否接纳他的情绪,跟他一起面对?

如果这不是孩子想要的,你能否接纳孩子跟你想要的不一样,并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她?

真正的接纳,一定是以充分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为前提。

否则就会像案例里的妈妈,书本上的知识,成了驯化孩子的套路。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假共情”,但是能分辨跟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没有用。如果让他感觉“说了也没用”“不会被理解”,他会慢慢关上自己的心门。

一位心理咨询师对我说过:每个青春期跟父母爆发剧烈冲突的孩子,都有着不被理解和接纳的童年过往。

当沟通失效的恶果逐渐显现,再想解决问题就难多了。

真正的接纳是什么样的?

真正的接纳,充满力量,让孩子受益终生。

央视前主持人、教育投资人张泉灵曾经在采访中分享过自己的童年经历:“我小时候非常胆小,胆小到在幼儿园想上厕所都不敢举手。常常因为尿裤子被送回家。”

可是张泉灵非常幸运,老师对她没有责备,而是理解了小孩子不敢举手的恐惧,告诉她:以后上厕所不需要举手,可以自己出去。这等于是撤下了孩子身上的一道枷锁。

老师还发现,这个孩子虽然胆小,但是模仿能力特别好。于是把她带上舞台,让她去参加表演,发现了自己的长处。这之后,张泉灵继续参与表演、配音,得到了极大的鼓励,也渐渐变得自信。

可以说,老师在某个关键节点上的理解和接纳,几乎决定了一个孩子的人生走向。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是个被领养的孩子,从小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又爱调皮捣蛋。但他的养父母并没觉得他是个“问题”孩子,而是以极大的爱给他以包容。三年级之前,乔布斯被学校遣送回家3次。但是他养父觉得,这不是孩子的错,是老师没教好。

他们只是蓝领阶层,经济条件并不算多宽裕,但是愿意拿出全部积蓄给乔布斯读昂贵的私立学校。还接受他在车库里鼓捣着据说“能改变世界”的玩意儿。

如果说当初乔布斯的养父母给他的反馈是否定和质疑,也许今天我们手中就没有iPhone;

如果当初幼儿园老师对张泉灵说“你为什么尿裤子”“为什么不会举手”,也许那个胆怯的小女孩就会更加胆怯,更不会站上舞台……

无关乎给孩子报了多少兴趣班,买多贵的学区房,带他去多少国家旅游……孩子首先需要父母、老师给予的帮助,永远是理解和接纳。

育儿的本质是什么?

接纳是起点,终点是良性的亲子关系。

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育儿的本质。抓住了本质,才能从容。

这是年糕妈妈李丹阳的观点。她说,自己写公众号5年,比砖头还厚的大部头育儿书本、医学典籍啃了无数;每天看着上千条读者留言,了解妈妈们的育儿困境;跟儿子朝夕相处,共同成长——“时间越久我越确定,无数家庭困扰的症结,归根结底都源于亲子关系。”

她的新书取名《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就是源自5年中最真切的感受。

面对2600万粉丝,无数在育儿实践中摸索着的中国妈妈,糕妈希望通过饱含自己心血的内容告诉大家:把心放肚子里,亲子关系处理好了,一切都事半功倍!

与市面上常见的育儿理论不同,糕妈和她的新书是育儿实践派。不光会指引育儿方向,更给出每个家庭都能实操的方法,并且这些方法都经过了糕妈的亲身检验。

比如书中有个蛮有趣的细节,年糕是个喜欢粉红色和艾莎公主的小男孩。亲戚、朋友有时会发出“男孩这样不会很奇怪吗”的质疑。

但是糕妈知道,1918年,在美国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还赫然写着“粉色果敢强烈,适合男孩子;蓝色沉稳雅致,适合女孩子”。而后来用蓝色粉色区分性别,只是商家为了多卖东西想出来的把戏,距今还不到100年。并没什么数据能把对颜色、玩具的偏爱跟所谓“男子气概”“女性特质”直接挂钩!

糕妈认为,成年人不应该用自己的“心理包袱”来限制孩子的世界。

她接纳年糕跟小女孩因为“最喜欢艾莎公主”的共同爱好愉快搭讪,愿意满足他想要粉色小汽车的愿望;也接纳年糕跟爸爸兴趣盎然的研究飞机、汽车,玩打仗游戏;虽然买不到年糕心心念念的粉红挖土机,但是愿意在生日蛋糕上给他放个艾莎公主……

糕妈在书中说:虽然知道每个人都要经历被社会塑造的过程,但我希望给孩子的,是最轻的那一锤子。

要把80%的力气,花在搞好亲子关系上

美好的愿望诚然可贵,更可贵的是实践方法论的支撑。

美国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平和式教养法”创始人劳拉马卡博士曾说:要把80%的力气,花在搞好亲子关系上。

相信每个身为妈妈的人,都能在育儿生活中逐渐了解到这句话的重要性。而《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这本书,就是开启良性亲子关系建设的一把钥匙。

希望看到这本书的妈妈们,能从接纳孩子开始,通往美好的亲子关系。

愿每一个妈妈,都能探索出专属于自己的育儿方法论。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舒展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