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藩萨摩藩,正式名称为鹿儿岛藩,为日本江户时代的藩属地,在九州西南部,在江户时代,其领地控有萨摩国、大隅国和部分日向国属地,此外琉球王国也受他们控制,领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国的奄美群岛)与宫崎县的西南部。在德川幕府前,这里是萨摩国、大隅国和部分日向国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萨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萨摩藩在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所以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萨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都来自长州藩和萨摩藩。在此以前,1609年,萨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政治藩制采用外城制、门割制等独特的兵农分离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末期的统治体制。这种藩制加上火山地带、台风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生产力停滞,瓦解封建制的力量得不到发展。整个江户时代,除逃散等消极抵抗外,几乎没有出现百姓一揆,然而参觐交代和帮助幕府大兴土木等造成藩财政的沉重负担,尤其是重豪执政时,财政陷入极度窘迫的境地。 1851年齐彬任藩主后,推行藩营事业,如建立洋式军备、建设藩营工厂等。通过这些改革和党派斗争,改革派成长起来。幕府末期压制激进的尊王攘夷运动,拥立久光。作为主张公武合体的大藩而活动。但在萨英战争和参与会议分裂后,转为讨幕派,与长州藩结成萨长同盟,推进武力讨幕,掌握主导权,直到明治维新。 维新后成为新政府的核心萨摩阀,西乡隆盛等一部分人因西南战争而被除掉,但政治家、军人、官僚辈出,与长州藩阀同为藩阀官僚政治核心。 藩主 “十字丸”纹章、岛津家族的家徽。 岛津光久(みつひさ)〔从四位上・萨摩守、左近卫中将〕 岛津纲贵(つなたか)〔从四位上・萨摩守、左近卫中将〕 岛津吉贵(よしたか)〔从四位下・萨摩守、左近卫中将〕 岛津继丰(つぐとよ) 〔从四位上・大隅守、左近卫中将〕 岛津宗信(むねのぶ)〔从四位上・萨摩守、左近卫中将〕 岛津重年(しげとし)〔从四位上・萨摩守、左近卫少将〕 岛津重豪(しげひで)〔从四位上・萨摩守、左近卫中将,宣布隐居后加封从三位〕 岛津齐宣(なりのぶ)〔从四位上・萨摩守、左近卫中将〕 岛津齐兴(なりおき)〔正四位上・大隅守、参议,隐居后加封从三位〕 岛津齐彬(なりあきら)〔正四位上・萨摩守、左近卫中将 死后追封从一位・权中纳言〕 岛津忠义(ただよし)〔从一位・大隅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