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林语堂说“西方的艺术来自女人,中国的艺术来自山水”呢?

 xqjhr 2019-11-18
一往文学⋅ 2019-06-06 12:27:27

林先生这句话,可能一时兴起,随口而出,并没有严密的逻辑和充足的依据。或者说,只是文人的一种诗化表述,仅限于特定的语境。

就艺术这一概念而言,音乐、绘画、建筑、雕塑、书法乃至文学等无一不包含在内。就艺术本身而言,无论是西方艺术还是中国艺术都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不同时代会展示着不同的风貌和特色,因此也很难一以概之。

就艺术的起源来说,无论是西方艺术还是中国艺术,都并非单纯起源于山水或是人物。中西方的绘画艺术最先出现的是岩画、陶画与壁画。在中国夏商周时期,又出现了青铜器纹饰、漆画、帛画。在古希腊,还出现了镶嵌画。在绘画的题材方面,中西方大多以图腾崇拜或是日常生活为主。比如古希腊的壁画,题材多为世俗生活。总而言之,中西方的艺术取材都比较广泛,且有许多共通之处。

为什么林语堂说"西方的艺术来自女人,中国的艺术来自山水"呢?

单就绘画艺术而言,山水画固然是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题材,不可否认的是,花鸟画与人物画也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一脉。西方艺术固然大量的展现人体之美,中国艺术也不乏此类创作。因而,林语堂先生的这句话,实有偏颇之处。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国的艺术便讲求"沉稳圆润","注重人的主体作用与生命价值的体现"。与中国艺术不同,西方艺术则注重"典雅优美",重视展现"人体美"。西方对人体美的追求,不单体现在对女性形体美的热爱上,如古希腊经典的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男性形体之美同样倍受西方艺术家们追捧。如古希腊时期米隆的《掷铁饼者》,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塑。艺术家们不仅注重形体美,同样也着力表现人自身的活力之美与力量之美。

为什么林语堂说"西方的艺术来自女人,中国的艺术来自山水"呢?

对于美的追求是人所共有的天性,中国艺术同样不乏表现人体之美的作品,人物画同样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科。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不过相比西方艺术对形似的追求,中国绘画艺术更加讲求形神兼备。且相对西方大量的裸体艺术,中国由于受传统礼教思想影响,对人体美的表现更为含蓄。

与此同时,西方高度发达的人体艺术并没有遮盖其他艺术的光芒。在西方绘画艺术中,风景画起步较晚,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风景画才逐渐兴起。但并不意味着西方风景画艺术薄弱,只是相对中国而言,出现得较晚而已。但是一旦出现便势不可挡,在17世纪达到成熟后,便影响了后来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等诸多流派的作家。法国地理学家贝尔凯就曾提到,"历史上只有两种文明创造出以山水为关注对象的"风景画","一是魏晋南北朝的中国,二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

 
 

在中国画中,山水画的发展可谓是蔚为大观,山水画的观念起源于魏晋时期。到了隋唐时期,山水画便成独立一派。到北宋时期,山水画发展到了顶峰,成为中国画的一大画科。后来出现的文人画,常被文人士大夫用来抒发个人性情,寄托自我怀抱。 创作和欣赏山水画成为文人雅士修养身心、陶冶性情的重要生活方式。为何山水画能够后来居上,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一脉呢?

因为艺术本身是受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影响的。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艺术中,将庄学思想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根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追求隐逸、出世。反映到山水画中,文人借助画作表达自己的超脱思想和对逍遥自由精神的追求。当文人士大夫们将自身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倾注于画作中,自然就促进了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后来又融合了外来的佛家思想所产生的宋明理学,成为了山水画的重要精神内核,以道德为终极关怀的理念最终塑造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范式。"当山水画创作成为表达自然之理和宇宙天道的一部分时,山水画的欣赏也就成为理学家修身的"审美"形态。"如此,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自然就越来越高。

浅析艺术——
为什么西方绘画多以人为主,
东方则以自然山水为主
画院龙江 ⋅  2017-11-28 13:44:05

在中国人的眼中,更多看到的是自然,是文字,是抽象的怪物,是流动的云,是嶙峋的石,是广阔的海,是绵延的山,所以中国画多以山水花鸟自然,走兽鱼虫之景为主。

浅析艺术—为什么西方绘画多以人为主,东方则以自然山水为主

而在西方的人眼中,只有人,全是人,是充满了肌肉、结实丰满的男人和女人,是在战斗中、运动中、胜利中的男人和女人,是人性的丑陋与善良,一幅幅充满了宗教色彩的举世名著充斥着西方艺术。

浅析艺术—为什么西方绘画多以人为主,东方则以自然山水为主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是自然环境?是哲学思想?是文化传承?

古希腊罗马艺术,更像是那个主观的“本我”跳出了身体,去仔细观察、欣赏那个客观的、有着血肉之躯的“我”。而中国艺术,从未有这主客观“我”的分别,从未意识到需要将“我”与周围的环境分隔开来,甚至从未意识到需要将主观中我之所想见与客观中我之所见分别开来。中国艺术描述的,是在融入自然恬淡平静生活的终极美学追求下,我们眼中所见到的世界。

浅析艺术—为什么西方绘画多以人为主,东方则以自然山水为主

古希腊至整个欧洲古典艺术,都是以人为核心的。人们崇拜人的肌肉,人的形态,不惧裸体。古希腊的雕塑和绘画,每一个都是充满了动感,对人体精确的描绘。肌肉、比例、姿态甚至衣襟皱褶的动感,如此栩栩如生。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我们所欣赏的,是我们的文字,自然的风光,顺应天时的生活方式。

浅析艺术—为什么西方绘画多以人为主,东方则以自然山水为主

中国人对于“回归自然”的追求,并不是受压迫的结果,而是一种终极的精神归宿。中国自古是农业社会,即便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赢得战争的根本还是在于“耕战”。而从事农业,就需要顺应天时。只有当播种与收获顺应了自然的气候农时,才会获得最好的收成。“’农'的生活方式是顺乎自然的,他们赞美自然,谴责人为,与其淳朴天真之中,很容易满足。他们不想变化,也无从想象变化。中国曾经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发明,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它们不是受到鼓励,而是受到阻挠。”(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而古希腊是海洋国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周游各岛。古希腊古罗马本身没有太多农业,他的繁荣主要靠商业,以及征服所俘获的奴隶。正是因为希腊罗马的军队组织有序,航海技术先进,他们屡次打败了周围的城市,俘虏了大量的奴隶。他们所崇尚的,是武力,是个人的肌肉和爆发力。而古希腊古罗马的众神们,更像是居住在奥利匹亚山上的人。他们恣意享乐,角斗、喝酒、乱伦。而城邦里的人民,最大的娱乐是看肌肉结实的角斗士们在斗兽场的决斗。古希腊罗马所欣赏和追求的,是通过人的力量,去征服,并且恣意地享用征服的成果。

浅析艺术—为什么西方绘画多以人为主,东方则以自然山水为主

但是要征服,光靠壮士的身体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好的舰船、良好的武器,以及相对精确的组织。于是,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各种科学应运而生。

古希腊的哲学家常常思考,“我”与“自然”的关系,“我的身体”与“我的精神”的关系,到底我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还是我臆想出来的。他们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分别。而中国的哲学家们似乎从来没有考虑太多知识论的问题。我们并不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分别,我们不希望与自然分离,我们希望融入自然,进而能够直觉地感知自然,直觉地顺应自然。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中国哲学知识论从未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吧。

浅析艺术—为什么西方绘画多以人为主,东方则以自然山水为主

回到古希腊罗马艺术和中国艺术上来。古希腊罗马艺术,更像是那个主观的“本我”跳出了身体,去仔细观察、欣赏那个客观的“我的身体”。而中国艺术,从未有这主客观“我”的分别,从未意识到需要将“我”与周围的环境分隔开来,甚至从未意识到需要将主观中我之所想见与客观中我至所见分别开来。中国艺术描述的,是在融入自然恬淡平静生活的终极美学追求下,我们眼中所见到的世界。

本文改编自《东与西的漫谈》安妮—同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