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建筑艺术的演变,一窥文艺复兴时期新思想和旧文化的较量

 360QAQ 2019-11-18

对宗教桎梏的大反击

从中世纪开始,意大利地区就和大部分欧洲不一样,这里没有强权的君主专政国家,反倒是建立起一批独立的,经济繁荣的城邦共和国。到了十四,十五世纪,在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了,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这些新的富裕阶层为了巩固对己有利的社会关系,不断挑战中世纪以来笼罩在人们身上的天主教权威,形成一股新的社会文化浪潮。

从建筑艺术的演变,一窥文艺复兴时期新思想和旧文化的较量

想要解放教会对人民思想的禁锢,就必须手握与教会的神权教条针锋相对的思想武器,于是,资产阶级新贵们从古罗马和古希腊寻找古代灿烂的文化艺术来武装自己,新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性,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寻找生命的趣味和意义,让每个人都在现实中充分发展,这些理念和天主教会教导人们的匍匐在上帝的意志下赎罪,完全放弃自己的人生,只为换取死后升入天堂等理念针锋相对,对世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一股向古典文化学习的新思潮很快席卷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被称为“文艺复兴”。

从建筑艺术的演变,一窥文艺复兴时期新思想和旧文化的较量

文艺复兴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以雷霆万钧之势改造着人们的思想世界,在建筑艺术领域,一股应时的新风也在酝酿形成,他即将吹过亚平宁半岛,越过阿尔卑斯山,到达古老欧洲的每个角落。

文艺复兴建筑的发端

文艺复兴建筑的发端从佛罗伦萨开始。1296年,佛罗伦萨的商业和手工业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缔造了共和政体,为纪念这一重大事件,市民们准备修建一座教堂,于是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筹建计划纳入日程,新世界的市民们要求建筑师将他设计为“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最壮丽的大厦”。到了1366年,教堂的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就只剩一个穹顶还没有完成。

到了15世纪初,一个名叫伯鲁乃列斯基的行会工匠承接受了穹顶的设计任务。伯鲁乃列斯基精通机械,铸造,也擅长雕塑和绘画,与后来的达.芬奇一样,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巨匠。为了完成这项设计委托,他去往罗马逗留了几年,潜心钻研古罗马的拱券技术,测绘古建筑遗迹,所有这些学习过程,都是刚刚风靡起来的向古代文化学习的风潮在建筑领域的体现。

从建筑艺术的演变,一窥文艺复兴时期新思想和旧文化的较量

回到佛罗伦萨后,伯鲁乃列斯基在1420年通过国际竞标,击败了来自西班牙,英国和日耳曼的建筑师,获得了这项工程的委托,同年方案定稿,开始动工,到了1431年的时候,穹顶的大部分都已经完成,只剩下最高处的一个采光亭,而伯鲁乃列斯基则在这时不幸离世,直到1470年,采光亭才彻底完工。完了纪念伯鲁乃列斯基为大教堂做出的卓越贡献,死后他被恭敬地安葬在主教堂的地下室。

这个大教堂开启了辉煌的文艺复兴时代,他的穹顶方案采用了前所未见的新形势,首先砌筑了一圈12米高的鼓座,然后将大穹顶放在这个鼓座上。为了减小大穹顶的重量对下部结构的压迫,还开创性地运用了骨架券和内外双层结构的方式,这都是从古罗马建筑中吸取的有益经验。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这个穹顶在建筑历史上被认定为文艺复兴建筑的报春花,从此以后,意大利的建筑师们摒弃了教会对建筑形制的统治,开始探索全新的建筑设计逻辑。

走偏了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建筑是以市民文化对贵族文化的反抗开始的,但是由于所有的高层次建筑都必然依附金钱的力量,所以后面的建筑也都是由有钱有势的城市贵族们出资兴建的。

从建筑艺术的演变,一窥文艺复兴时期新思想和旧文化的较量

在15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的共和政体实际上已经被推翻,银行家美狄奇家族建立起了独裁统治。1453年,土耳其人贡献了君士坦丁堡,意大利和东方的贸易路线被切断,佛罗伦萨的经济开始衰落,文艺复兴文化开始转向宫廷和贵族,和底层市民已经越来越远了。

从建筑艺术的演变,一窥文艺复兴时期新思想和旧文化的较量

这个时期比较又代表性的建筑是家美狄奇家族兴建的自家府邸。这座府邸是处于城市中的一座临街建筑,三层楼高,他和市民建筑追求的轻快和欢乐不一样,显得气势欺人,高高在上。从外立面上来看,他显得封闭而呆板,同一层的每个窗户都是一样的,以一种没有变化的韵律感铺满了整个立面。所用的材料比较厚重,但是很考究,底层用粗粝的大石块垒起来,沉重又高傲。上面两层则是条石砌筑,其中第二层的砌筑方式刻意强调石块的手工建造感,把石块之间的灰逢留得很宽,足有8厘米;但第三层和第二层就不宜一样,缝宽很窄,从远处看无法察觉,显得是一面整体。

盛期的代表

除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外,以前的老贵族——天主教会也注意到了新的建筑形式带来的视觉美感,慢慢地,教会内部也不否认人世间得美和对上帝得崇敬并不冲突,也开始尝试着将这股新风吹进教堂建筑的建设中。

从建筑艺术的演变,一窥文艺复兴时期新思想和旧文化的较量

在文艺复兴盛期,教会建筑中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是坦比哀多,传说是耶稣得门徒——圣彼得被钉上十字架得地方,他建在圣彼得教堂的一座侧院里面,设计者是伯拉孟特。这座小小的纪念性建筑采用圆形平面,立面处理上采用集中式构图,从总体上看,它从下往上分两层,第一层是一圈环绕建筑外墙的圆形罗马多立克柱廊,苍劲有力,他们共同撑起了二层的一圈环形阳台,在阳台的中间是建筑的第二层,这是一个架设在鼓座上的穹窿,穹窿的顶端设置了一个采光亭。整个建筑看起来构图简洁,中心明确,立面上出现虚实的对比,显得精致而灵巧。

从建筑艺术的演变,一窥文艺复兴时期新思想和旧文化的较量

坦比哀多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建筑学界的轰动,被认定为“经典”建筑,在西欧和北美,到处都可以看到他得仿制品,他作为文艺复兴盛期,美国国会大厦的构图中心就是以坦比哀多为蓝本设计的。

衰落后的新方向

当文艺复兴发展到17世纪,已经进入了晚期,封建势力又在一些城市复辟,贵族们又成为了社会的主宰,教会也开始恢复中世纪的种种制度,镇压宗教改革运动。这倒退的社会现实反映在建筑上,是出现了一些中世纪建筑形制的复旧。这段时期,建筑设计界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机械地崇拜古代文化,特别是对古代柱式的盲目强调,好像突破了柱式的建筑都是违反设计教条的;另一种倾向则是对柱式的颠覆性挑战,他们希望跳出这个框框,重新寻找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不过这种追求最后变成了另一个极端的形式主义,异化成了新奇乖巧的娇柔做作之风,慢慢脱离了过去两个世纪以来所追求的和谐和理性,这股风潮之后被天主教反动势力所利用,发展成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