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脑供血不足偏方

 图书 馆员 2019-11-19

中医治疗脑供血不足偏方

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的障碍,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多与脑动脉硬化有关;其症状一般表现为反复出现头晕、头昏、头痛症状;那么脑供血不足怎样治疗呢?下面给大家推荐特效中医治疗脑供血不足偏方:

特效中医治疗脑供血不足偏方:

偏方一
【组成】半夏10克、白术30克、天麻10克、云苓30克、葛根12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6克、蝉衣6克、鸡血藤30克、生龙牡各15克、熟地15克、天冬12克、大云(苁蓉)18克。
【功效】此方意在健脾化痰,补肾填精,养脑通络,故而达到眩晕自定之目的。
【用法】药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可矣。

偏方二
【组成】天麻、云苓、炒白芍葛根天冬半夏川芎桂枝白术甘草、蝉衣、生龙牡、鸡血藤熟地、大云(苁蓉)。
【功效】可以补肾壮阳,养脑通络,健脾化痰。
【用法】将以上中药材按照比例放入沸水中煎煮成药液,趁热饮用即可。

偏方三
【组成】当归15g,川芎12g,生地12g,熟地12g,赤芍15g,白芍12g,丹参15g,天麻12g,珍珠母15g,决明子12g,夏枯草12g。
【功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方中以四物汤丹参,养血活血,佐以天麻、珍珠母平肝潜阳,决明子夏枯草清肝阳之热而抑肝阳之亢。

偏方四
【组成】菊花10g,枸杞子15g,生地10g,山萸肉10g,丹皮10g,泽泻15g,茯苓20g,葛根30—60g,川I芎10g,丹参30g;口干加花粉10g,石斛10g;失眠枣仁15g,栀子仁15g。
【功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

偏方五
【组成】蔓荆子白芷、葛根、川芎、元胡全蝎地龙红花牛蒡子桔梗
【功效】临床观察证实,本药能明显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头晕头痛症状,有效率为92.5%,并能改善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高峰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性。
以上就是关于特效中医治疗脑供血不足偏方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其次,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用脑,平时适当的加强户外活动,避免情绪激动;饮食方面应该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老年眩晕辨治体会

老年眩晕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动脉硬化、低血压、高血压、脑梗死、梅尼埃综合征、高脂血症等病。中医辨证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及气血虚弱,清阳不升两型为主,两型中皆可挟痰、挟瘀。

1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肝体阴而运阳,主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老年人机体老化,脏腑功能衰减。天癸将竭,精气渐衰。若肾精亏虚,不能生髓充脑,脑失所养,髓海空虚,则见眩晕久发、眼花、视物模糊、耳鸣、健忘、失眠、腰膝酸软乏力等。此外,肾精渐亏,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清阳被扰,甚者肝风内动,故见眩晕、头痛、失眠、耳鸣、肢体麻木等。此型多见舌红、苔白或薄黄欠润,脉沉弦或弦细。治以滋补肝肾,活血息风,临床以杞菊地黄汤加减。方药如下: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云苓10g,泽泻15g,枸杞10g,菊花10g,天麻12g,钩藤12g,牛膝15g,赤白芍各12g,川芎15g,当归12g,仙鹤草30g,葛根15g.方中天麻、泽泻、川芎、当归、葛根、仙鹤草6味,必不可少,且量要偏大,一般可用在15~30g.其中天麻为风中圣药,可增加耳内动脉血流量及脑动脉血液供应;川芎为血中气药,辛香走窜,直达头面,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耳部血液循环及脑供血之功;泽泻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减轻迷路积水,减低血黏度;葛根抗血管痉挛,降血压,改善大脑及耳内供血;当归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积聚,纠正贫血;仙鹤草具有肠溶阿司匹林样作用及强壮作用。此6味与滋补肝肾药配伍,可达到标本同治,中西合一,又能防滋腻碍胃,壅塞气机,从而提高疗效。

本方使用时,亦需灵活掌握,若眩晕,腰膝酸软,乏力嗜卧,苔少脉细沉者,可加杜仲、生黄芪;阳亢明显,症见面红目赤,烦躁不寐,舌红脉弦劲者,加珍珠母、知母、夏枯草;如咳唾痰多,苔腻脉滑者,去生地黄,加橘红、半夏;若瘀血阻滞,症见肢体麻木,舌黯有瘀斑瘀点,或胸闷、胸痛者,加丹参、红花;若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远志;记忆减退、思维迟钝者,加菖蒲、远志;如眼花、视物模糊,加决明子、女贞子;口干便结,加瓜蒌、槐花;夜尿频数者,加菟丝子、益智仁、生黄芪;血压忽高忽低者,加葛根、丹参。

例1,患者,男,69岁。头晕眩3年,近1个月加重。嗜卧乏力,腰膝酸软,口苦便干,反复发作。舌暗红,苔少,脉沉细,血压105/68mmHg,诊为脑动脉硬化。辨证为肝肾阴虚,虚风内动,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处方:生地黄24g,山萸12g,山药12g,丹皮10g,云苓10g,泽泻10g,菊花10g,枸杞10g,天麻12g,牛膝15g,川芎15g,赤白芍各12g,仙鹤草15g,当归15g,生黄芪30g,槐花10g.共3剂,每日1剂,水煎服。共服此方15剂,诸症消失。

2气血虚弱,清阳不升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胃主降,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之健运,需赖肾阳之温煦,肾中精气,亦靠脾胃水谷精微之充养。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充裕,才能上注清窍,头目得养。若年老体弱,命门火衰,不能温煦中焦脾土,或久病劳倦,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则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达。况且脾失运化,水谷不化精微,反生痰浊,阻滞脉络,致清不能升,浊不能降;再者,中焦虚弱,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肾精,又致下元亏虚,髓海不足,诸症更剧。故见头晕乏力,耳鸣耳聋,心悸气短,视物昏矇,健忘不寐,腰膝酸软,手足麻木,纳少腹胀。此型多见舌质偏淡、苔白或腻、脉沉无力。治疗从脾胃入手,着重补气养血,升清降浊,化痰熄风,以期中焦健运,气血充盛,清气上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生黄芪20g,人参6g,白术15g,云苓15g,升麻6g,熟地15g,川芎15g,木香8g,枸杞10g,当归15g,天麻10g,仙鹤草30g,泽泻10g,陈皮10g,厚朴10g,炙甘草6g.本方重在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加上天麻、当归、川芎、泽泻、仙鹤草,其效更彰。

使用此方,亦需灵活。胸闷气短,痰多苔腻者,减熟地加半夏、砂仁;腰膝酸软,困倦嗜卧者,生黄芪加量;食少呕吐,脘腹痞满者,减熟地,加苏梗、炒三仙;心悸、汗出、心烦失眠梦多,加炒枣仁、牡蛎、夜交藤;大便干结或黏腻不爽者,加苁蓉,白术量加大;血压偏低加葛根;下肢水肿加泽泻;夜尿颇多,小便不畅,加泽泻、仙灵脾、益智仁。

例2,患者,女,66岁,居民。眩晕反复发作多年,每次发作即觉天旋地转,耳鸣欲吐,缓解后头亦不清爽。外院诊为梅尼埃综合征。检查:面色黯黑,形胖,头晕不敢动,动则欲吐,耳鸣,纳差,舌质微青,苔白根部厚腻,脉沉滑。辨为中焦不运,气血虚弱,痰浊中阻,清阳不升。用上方减熟地,加苏梗12g,炒三仙各12g,3剂后患者头晕减轻。后与原方减人参加太子参15g,服5剂而眩晕未再发作

临证值得借鉴和品读的验案

临证验案

王某,女,65岁。2017年3月11日初诊。患者近半个月来,常头晕目眩,心悸乏力,昨晚突然昏倒,被扶起后神志清醒,至今头晕更甚。现有气短、声低、心悸、纳少、四肢麻痹、腰酸、面色(白+光)白、唇舌淡、舌尖有瘀点、舌边有齿印、苔薄白等症状,脉细、缓、代。血压:85/50毫米汞柱。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心脏彩色B超检查:心脏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处方:天麻15克,川芎10克,葛根15克,杭白菊10克,枸杞子15克,熟地12克,山茱萸12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五味子10克,桂枝8克,黄芪30克。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服4剂。

4天后二诊:头晕、神疲、短气、心悸等症状均有减轻。效不更方,服7剂。7天后三诊:头晕目眩明显减轻,其它症状亦减轻。面色、唇舌红润。血压:95/60毫米汞柱。原方去葛根、杭白菊,加丹参10克,田七10克。服7剂。7天后四诊:全身症状基本消失,到室外活动不觉头晕、心悸、短气。脉缓。血压:105/60毫米汞柱。上方再服7剂。7天后五诊:自觉身体基本康复,头不晕,睡眠、饮食、活动正常。舌边齿印消失,瘀点已退。嘱上方服10剂,巩固疗效。

半月后电话报告身体正常。
按语:眩晕病是老年的常见病,其病因以风、痰、虚、瘀多见。本例是心肾功能衰退所致。肾主骨髓,脑为髓海,髓海不充则脑晕。心主血脉,现心功能虚弱,不能运送气血上承于头,致眩晕。治以补心肾、益气血、通血脉为主。方中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益肾补骨髓,使髓海充盈。用生脉散、归、芪、芍、桂益气血,温通心之血脉,使气血上承于头。用天麻、川芎、白芍祛风定晕,用丹参、田七活血和血,用葛根助骨髓、气血上注于脑。

林某,男,81岁。2016年7月14日诊。患者于3月前出现入睡困难、眠后易醒、醒后难入睡的症状。现神清、精神疲、眠差、胸闷心悸、易疲乏、偶有头晕、双下肢稍浮肿、小便正常、大便秘结等症状。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尚可。近期未用药,未注射胰岛素。血压:142/93毫米汞柱。舌淡暗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细。处方:仙鹤草60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酸枣仁40克,火麻仁4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天麻15克,葛根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克。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服7剂。

7日后二诊:精神较前好转,夜可入睡2小时余,胸闷心悸较前好转,易疲乏,稍有头晕,双下肢稍浮肿,二便基本正常。效不更方,服7剂。7日后三诊:夜可入睡3~4小时,胸闷心悸好转。效不更方,服7剂。7日后四诊:夜可入睡5小时余,胸闷心悸少,无双下肢浮肿。处方:党参15克,黄芪20克,益母草20克,田七15克,防己12克,丹参12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山茱萸12克,陈皮12克。服7剂。7日后五诊:夜可入睡6小时余,无明显胸闷心悸,无双下肢浮肿。舌淡暗,瘀点有所减退,脉细。效不更方,服7剂。

此为失眠症。属中医“不寐”范畴。辨为肝血不足,心神不安所致,酸枣仁汤加减。心藏神,脑主神明,枣仁、川芎、熟地、当归养血补肝调肝,宁心安神。仙、参、芪、熟、芎益气血,养心肝血脉。当归和血活血,用麻、芎、菊祛风止眩,用葛根助气血上注于脑。心宁神安则可安睡。老年久病气虚血瘀,心宁神安后则以扶正祛邪,益气活血为主,以使气血阴阳平调,心神久安。

附:廖成荣中医师简介

  廖成荣,男,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廉方传承工作室秘书,《中国民间疗法》中青年编委,特约审稿专家。师从多名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师。参与省、局级课题3项,策划并担任丛书主编《常见病医方·医案·医论系列丛书》、副主编《杨廉方临证传薪录》,参编《失眠症中医诊疗经验集》、《白癜风中医诊疗经验集》、《痤疮中医诊疗经验集》等多部著作;先后在《国际中医中医杂志》、《中医药导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擅长运用中医药诊疗临床疾病,疗效显著。

  坐诊地点:星期一至星期五全天在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内科大楼住院部八楼;星期六、星期日则只是上午坐诊。

平卧则安,起则眩晕

所加的葛根水蛭、川芎、荷叶4味药,对此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为治标之品,然与补虚固本之剂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葛根据传统治疗“头项强痛”(张仲景)的经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葛根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压,祛除瘀滞,调畅血行的作用。故有人将葛根移作活血药应用于临床疗效卓然。所以凡头、项血运不畅的脑部、颈项、颈椎的病变皆可用之。有人报道葛根30g加入辨证施治方中治疗脑血流图异常,有明显作用。对于脑血栓形成、偏头痛、颈椎骨质增生症等皆有治疗作用。本案中就取用葛根的这种特殊性,而葛根又有升阳上达的功效,能升提中气,有助于补气养血之品上荣脑部。水蛭为笔者常用之品,该品虽历代中药专著中认作有毒,但据临床实践证明,不但无毒,且有“血肉有情”之功;其活血破瘀之力甚著,能在多种疾病中配伍应用,张锡纯认为“破瘀血而不伤新血”,“纯系水之精华生成,故最宜生用,甚忌火炙”,笔者甚为赞赏;本品除祛瘀外,尚有利水化瘀之功,因此是痰瘀同治之佳品,为高血脂、肺心病、老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病均可配伍应用,丝毫无毒,放胆用之!荷叶升清降浊,古有清震汤,能降脂杜痰,对老年性代谢障碍之心脑血管病可随症加用,此晶最宜用鲜品,有清香悦脾,芳香醒脑之功。川芎,古有“头痛用川芎”之说,能直趋灵虚,王清任之通瘀活血汤也用川芎之趋脑之性,最大剂量可用15~30g,但因此药辛渴偏燥,故量大时需配滋润之品,如制首乌、杞子之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