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中国] 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刘树勇 ? 点击收听 ? 从古时开始,人们就将清明祭扫和踏青游赏相结合,趁着祭怀先辈之际,在柔媚春光中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而素雅飘逸的杏花和氤氲迷蒙的春雨,也将这一时节装点为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清明前后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 在寒食期间,食品应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青团流传到了现代,人们食用青团更多的是应令尝鲜,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点绛唇·清明 白明路 过尽清明,未知春色余多少。 给生活 诗与远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