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鳜鱼的特性

 零壹贰012 2019-11-19

一、分类与分布

鳜鱼( (Siniperca spp)在分类上属鲈形目,科,鳜属。鳜

鱼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我国除青藏高原

外,各大河流、湖泊、水库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的资源分布最大。鳜鱼在我国的种类有3属9种,包括翘嘴鳜、大眼鳜、斑鳜、长体鳜、中国少鳞鳜、高体鳜、暗鳜、柳州鳜、波纹鳜。目前进行人工养殖的仅翘嘴鳜和斑鳜。

二、养殖的现状和前景

人工养殖的鳜鱼是指鳜属中的翘嘴鳜( Siniperca chuatsi),俗称季花鱼、桂鱼等。鳜鱼是我国传统的名优淡水鱼类,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唐代诗人张志和著名诗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赋予鳜鱼美食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味、健康、富贵的鳜鱼越来越被消费市场定位为大众化的高档水产品。

鳜鱼的特性

人工规模养殖鳜鱼最早报道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湖北省麻城县浮桥河水库网箱养殖鳜鱼开始的。80年代末期,科研部门开始对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等应用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下颌90年代初,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率先攻克鳜鱼苗种“寸片关”技术难题,随后在武汉新洲区涨渡湖渔场、江夏牛山湖、鲁湖渔场、湖北省河汉湖渔场、洪湖大沙湖渔场进行鳜鱼苗种规模生产示范与推广,基本实现了鳜鱼苗种规模化生产,解决

了鳜鱼人工养殖主要依赖长江天然“江花”品种不纯的制约,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鳜鱼人工养殖业的发展。

鱖鱼人工养殖开展 20 多年来,养殖模式不断更新,从最

初的网箱养鳜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池塘主养鳜鱼、河蟹池塘混

养鳜鱼、湖泊增殖鱖鱼等多种模式。鳜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广东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湖北引进长江翘嘴鳜,依据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和饵料鱼资源,率先实现鳜鱼养殖产业化,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鱖鱼苗种生产基地和商品鳜鱼养殖基地,全国 90%以上鳜鱼苗种,50%以上的商品鳜鱼市场被广东占有。据 2009 年全国水产统计年鉴报告,2008 年全国鳜鱼生产量达 22.9 万吨,产值规模超 100 亿元,产量排名前五位的主要是广东、江西、安徽、江苏、湖北。由于鳜鱼消费市场潜力大,养殖经济效益好,因此鳜鱼养殖业今后在我国仍将会有大的发展。

三、形态特征

体高,侧扁。头大而尖,头后背部隆起。腹部圆。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颌骨末段可伸达眼后缘。上颌、下颌、锄骨及口盖上均有小齿。眼大,眼径等于或大于眼间距。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 个刺;后鳃盖骨后缘有2 刺。背鳍分两部分,前部分为棘,后部分由分支鳍条组成,其起点位于胸鳍起点的稍前方,基后部近尾鳍基。胸鳍为圆形。腹鳍胸位,也有硬棘。臀鳍外缘为圆形。尾鳍为圆形。头部及全体披细鳞,侧线在体中段向上弯。体色黄绿,腹部灰白,自吻端穿过眼至背鳍起点处有一斜形褐色斑条,背鳍棘中部处的两侧有较宽的褐色斑条,向下可达胸鳍后缘处的距离,体侧上部有较多不规则的褐色斑块及斑点。

鳜鱼的特性

四、生态习性

1.栖息 鳜鱼属底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和水库。自然条件下,通常生活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等较洁净的水体中,尤以水草繁茂的河段、湖泊数量较多。冬季水温低于7℃,栖息在深水处。春季水温回升后,鳜鱼逐渐游向浅水区觅食。人工养殖中,夏、秋季鳜鱼常隐藏在池边水草旁,早春和晚秋鳜鱼常用尾鳍将淤泥搅拨掉,形成沙质或硬泥底基的窝穴,然后成群卧藏其中。冬季则栖息于池塘深处。

鳜鱼的特性

2.食性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终生以活鱼为食。刚孵化脱膜时体长 3.20-3.85 毫米,借助孵化水流身体上下窜动,依靠自身卵黄囊营养,这段时期称为胚后内源性营养期。3-天后,体长达 4.46-5.10 毫米,即开口摄食外界营养,这时游动能力较差,其摄食主要依靠水流将游至身体前方的饵料鱼捕获,绝大部分是将饵料鱼的尾部吃进,少部分吃进饵料鱼的头部。体长达7 毫米的仔鳜,捕食能力明显增强,在静水中 可顺利摄食,其摄食行为可分解为注视、跟进、识别、袭击、咬住、吞噬反应等一连贯动作。体长 10 厘米以上时,则以适口的小型鱼类为食,饥饿时同类间相互蚕食。

鳜鱼对饵料鱼的种类选择性不是很强,人工养殖条件下,所投喂的花鲢、白鲢、青、草、鲤、鲫、鳊、鲴、鲮等适口饵料鱼均能有效摄食。相对来说,鳜鱼喜食体型细长的鱼类,如鲮、鲴、草鱼等。鳜鱼摄食有明显的节律,凌晨和黄昏是鳜鱼的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期。

3.生长 长江中下游地区 6~9 月份,是鳜鱼的生长旺季,平均水温26-33℃,鳜鱼摄食旺盛,摄食量大,生长最快,月增重最高可达 150-200 克。进入 11~12 月份,水温降至10℃左右,鳜鱼仍未停食,即使在寒冷的冬季,鳜鱼仍能继续摄食生长。鳜鱼从野生资源开始人工养殖以来,经过 20 多年人工选育,鳜鱼生长速度提高 30%-40%,养殖当年最大个体可达1000-1300 克。水库中自然产卵繁殖,繁殖季节为 4-7月份。长江流域4 月底至7 月初;北方较迟,6-7 月份;广东、广西和海南进入4月就可催产。繁殖时适宜水温为20-32℃,最合适水温为25-28℃。鳜鱼性成熟较早,雄性通常一龄即可成熟,雌性性成熟年龄为二龄,人工养殖的鳜鱼生长发育更快,两性均能在一冬龄达性成熟,人工催产繁殖时,雌性最小3龄,雄性最小2龄,最小体重雌鱼 1.0 千克,雄鱼0.75千克。鳜鱼属分批产卵类型,产出的卵为半漂流性卵,能随水流呈半漂浮状态,在漂流中完成孵化。其卵径 12-14 毫米受精卵孵化温度为20-32℃,受精卵约25-62 小时胚体才能孵出,刚孵出的鳜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后,即主动摄食外界营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