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做真实的案例,供大家参照” 黄女士,50岁,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几年前身体发生了变化,随后右侧乳房出现红肿并伴随疼痛,身形日渐消瘦。到当地三级甲等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乳腺癌。听到这个消息,黄女士一时接受不了,如同晴天霹雳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会得癌症。医生给出建议进行手术治疗,黄女士开始不同意,但后来病情恶化,无奈只好手术。手术一段时间后五心烦热,午后出现潮热,而且伴随盗汗,口干,腰酸酸软,兼有月经不调。原本手术对黄女士内心伤害就很大,何况术后还出现这些问题,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正当黄女士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朋友告诉她,她目前的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中医调理治疗,而且没有毒副作用,肯定会有效果的。 她自己对中医也有一定了解,所以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在朋友的带领下,找到了当地一位有名的老中医,随后进行治疗。 当时老中医仔细了解了她之前的病情后,观其面色无华,舌质红,切脉得出脉细无力。综合给出结论认为是冲任失调所致的疾病,需运用中医调理冲任、滋阴软坚之法。后黄女士仅服用中药水剂一疗程,身体机能恢复,之前手术后出现的所有不适之状全无。困扰她的病痛消失了,她明白这一切全都得益于博大精深的祖国中医。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古代医学文献中记叙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与治疗方法。在乳腺癌的诊治方面,不仅对乳腺癌的病因、机制、征候、治则、方药有详细的记载,而且详尽阐述了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标准。中医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辩证论治。 乳腺癌常见的有以下四个类型 1、忧思郁怒伤情型 证见表情淡漠、沉默不语、多愁易怒、胸闷肋胀、经行乳胀、肿块皮色不变、舌质淡紫、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化痰。 2、肝肾不足、冲任失调型 证见月经紊乱、经前乳房胀痛甚但经后胀痛减轻、舌淡苔薄白、脉濡细,治以调摄冲任、理气化痰。 3、热毒雍盛型 证见肿块青筋暴露、局部充血、溃后渗出黄水、剧痛、舌紫暗苔黄、脉弦数,治以解毒逐瘀。 4、气血虚弱型 证见消瘦、乏力、面黄苍白、纳呆、舌质淡、边有压痕、苔薄、脉濡细,治以调补气血、解毒逐瘀。 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优势 上面讲了中医对乳腺癌的辩证施治,就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言,中医治则中的扶正培本法就是很好的体现。中药有免疫调节、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骨髓造血、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等作用,同时也有解毒、抗衰老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机体免疫力。 此外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与放、化疗联合应用,有独到之处。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化疗,可因放射线或细胞毒药物等邪毒伤阴、耗伤津液,伤及脾胃,表现为面色无华、皮肤干燥、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舌光红少苔、脉细数,以益气养阴、凉血解毒、健脾养胃、扶正化邪为治则,从而减少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对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血象偏低,以益气养阴、生津润燥、培气补血、健脾和胃为治则,可以改善血象。再则,中医药对于手术后的并发症,如乳腺癌手术后皮瓣坏死,则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活血化瘀为其治则。对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则以补气养血、健脾利湿、通经活络、化瘀消肿为治则,均可以取得一定疗效。总之,中医药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接受,并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全身情况,减轻放、化疗反应,从而作为手术、放化疗的辅助手段,以及作为乳腺癌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发挥其长处。 原则上在手术前不宜使用外治法,以免皮肤损伤而影响手术。但如错过手术时机及肿块破溃时,则可应用外治法,如解毒、祛腐、生肌等,但要注意不要造成溃破面的大出血。 乳腺癌患者最好不生育 乳腺癌患者治疗后是否可以生育,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有学者提出乳腺癌经治疗后,腋淋巴结阴性患者至少应等待3年才可以妊娠,若腋淋巴结阳性患者,需观察 5 年以上。多数学者认为,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后数年内最好不要妊娠。 单就从该病的治疗结果来看,患乳腺癌的妇女,妊娠后易复发和转移。有患者经治疗后妊娠,出现对侧乳腺原发癌,而且癌细胞生长迅速,易扩散。因此,乳腺癌治疗后再妊娠,预后不佳,应以不妊娠为宜。 预防调护 1.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排除不良的刺激与干扰,正确面对疾病的变化。乳腺癌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定期检查,可与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2.避免过度操劳,尤其是术后两年以上又相当稳定者,容易放松警惕。常常超过自身能力承担家务或工作责任,导致体内邪浊蕴发,复发转移。因此特别要警示术后 2 年以上的病情稳定的中青年患者,千万珍惜这个稳定期,稳定期超过 10 年,复发转移率就极低了。 3.生活要有规律,食宿有序,保持体态,避免肥胖,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尤其应在室外绿化环境或公园内快步活动锻炼,逐步增加活动量,亦自然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4.中年患者停经半年至 10 个月的,再临经时亦不必惊慌,说明身体日渐恢复。该有月经的年龄段若要抑制月经,反而扰乱了体内正常的生理、内分泌与代谢功能,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这并不可取。 5.定期检查。乳腺癌术后防复发与转移,是医患双方最关切的问题,因此需在坚持治疗的基础上,定期检查。如果手术中发现有腋淋巴结转移,或保乳手术的,应在 1~2 年内,每 3 个月检查一次;若无腋淋巴结转移的,2 年内半年查一次,2 年后可每年查一次。 乳腺癌病人饮食原则 1、强调均衡营养,注重扶正补虚 乳腺癌病人“内虚”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虚而致癌,因癌而致虚,虚中夹实,以虚为本。食疗的目的是保证乳腺癌病人有足够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应以扶正补虚为总原则。故《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在扶正补虚的总则指导下,对乳腺癌病人的食疗应做到营养化、多样化、均衡化。正如《内经》所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失之偏颇,则有害无益。 2、熟悉性味归属,强调辨证施食 乳腺癌与其他疾病一样,病人都有阴阳偏胜、寒热虚实之不同。食物也有寒热温凉、辛甘苦酸咸四气五味之别。热证宜寒凉,寒证宜温热;五味入口,各有所归,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苦入心,酸入肝。辛味温散,如生姜、葱白;甘味和缓,如山药、芡实、饴糖;淡味渗利,如冬瓜、薏苡仁;酸味收涩,如乌梅、山楂;咸味软坚,如海藻、昆布、牡蛎等。 3、选择抗癌食品,力求有针对性 药食同源,部分食品兼具食疗抗癌作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民间用其配丁香、柿蒂治疗食管癌、乳腺癌、肝癌等,实验已证实其对致癌病毒引起的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大蒜、豆制品、绿茶等,也都是抗癌良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