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临到什么水平才能出帖,跟抄帖有何不同之处

 樟榆诗词 2019-11-19

临帖是我们学习书法最主要的途径,是将字帖放在一旁,自己用笔在另外一张纸上临摹、学习该字帖中的古人写字方法。如果说临帖时所下的功夫不够深,那么将来在书法上必定不会所成就,也走不远。

我觉得临帖主要有三个层次,分为粗临、实临和意临。先说粗临,就是临个大概,不论是点画还是字体结构,布局,都不做仔细研究、认真推敲,临个大概,似像非像。初学者如果这么干,我认为是写字漂浮的表现;如果是书法家这么干,人家可能会美其名曰意临,或者别有目的,我不得而知,也不便评论。其次说实临,所谓实临就是从整体中分解到局部做到的必似,具体可以说是分解临习,也称运笔。初学者刚入行,一点一横还都不会写就要求临帖,显然不现实,通常初学书法者都会从临写基本笔画开始,这其实是把字拆开了进行练习,这就叫精临;单字临习。也叫结体。基本笔画写好了,开始进行小部件的组合安装;组合临习,也叫章法。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如同一辆组装好的自行车,作品中的每个文字,如同自行车的零件,精打细磨一笔一划,最后是为了组装成一辆完好轻便的自行车。

临习章法为何重要,写字的朋友应该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就是单个字写的挺好,排在一起却不好看。这跟安装自行车道理是一样的,零件大小形状不尽相同,每个部件都需要得宜,放到它该放的位置,不是说把他们一个接一个连在一起,自行车就安装成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自行车零件是死的,固定的,不能变化,所以要找对位置,书法不是,它是活的,可以改变,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可方可圆,这些变形最好是尊重字形本身的形态为宜,遵从本来面目。

如何布局,该大还是该小,理论上可以做分析,今天我不说这块,同样实践上也可以进行摸索、模仿,临写章法,注重字距,行距,倾斜等等细节,就是通过实践感知字与字之间的这种安排、变形,见得多了,久而久之烂熟于心,自然知道如何处理。俗话讲理论来自实践,临习的基础上肯动脑筋,勤于总结分析,你自己就能把他变成理论。如果不在实践上下功夫,想着高人指点下,就能点铁成金,这是做梦,归根结底,书法是手艺活,手上功夫要了得,纸上谈兵,贻笑大方。

选择性临摹,根据个人需求随意选择临摹对象的一部分,一般分为笔法临习与结构临习,既用所临帖上的笔法写别的书体,或者用别的笔法临写帖上的结构。名碑名帖的优点,不只是笔法结构,可以学习取法的地方很多,如何选择,看自己选择。实临就说完了,接下来说意临,老实讲,这个我还说不太清楚,什么笔意,笔致,神韵等等一类抽象的概念,意临大概就是上面说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那么临帖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出帖呢,临帖精临到和字帖特别相似就可以出来了。那么如何检验临帖是否已经必似?说实话,眼力低的话看也看不明白,如果不请让高人指点,自行检查的话,我说一下检查的方法:主要看笔势,笔顺,位置。笔势跟笔顺对了点画形态也就对了,笔画位置准确了,结体就对了,两个都对了,说明临帖成功了。

最后说下抄帖,抄帖跟书法无关,书法讲究笔法,结体,章法,抄帖不关心这个,抄帖就像抄作业,把字抄对就行了,写的好不好看不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