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式家庭教育:孩子能否成才?父母的行为认知决定了他的人生

 骄阳飞雪 2019-11-19

大家都知道一个宝宝刚出生从睁开眼睛那一刻,再到说话走路的那一刻,世界上的一事一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不断地学习成长,再到学校社会学习技能和经验。每一刻他们都在观察着周边的人和事物。带着与生俱来的学习观察和模仿能力,而父母的一些行为和认知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就跟古语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的道理,要想达到“处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生活态度只有那种天生觉悟特别高的极少部分的孩子。

那么经常陪伴孩子的父母,你们自然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每个人都在沉思是否自己教育有问题,自己是否应该娇惯孩子。是否应该像别人家的孩子更严一些,更多一些打骂。是否应该让他每天看书不能出去玩。一大堆的问题总是困扰着中国每一位父母。父母的本心都是善良的,都是为子女鞠躬尽瘁,但是最后可能总是差强人意。下面分为几个模块希望各位父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一、教作业

前几天参加了一场聚会,一桌人的人都是已婚的家庭。闲聊时候就谈到交孩子写作业这个问题,一提到这个问题其他人都附和表示一听到这个词就头疼。当时的我很惊讶。

我问了第一个问题,你们平时都是怎么辅导作业的?他们七嘴八舌的讲述了自己教作业的心酸历程。大多数都是坐在那里看着或者边做家务边看。

然后我问了第二个问题,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有的说玩手机,有的用电脑打游戏,有的跟家人闲聊,有的很认真的辅导。

接着我问了第三个问题,辅导孩子不会的问题,或者告诉第二次不会的问题你们怎么做?这时候表现都很激动,喊、打、骂这些全部搬上来了。

那么问题的结果出现了。

现在孩子教育大家更多选择两种。一种放养式,多数借口我工作那么累要出去放松下,告诉孩子好好写作业,然而作业的质量和是否写没写就不管了。第二个看管式,这种多数将孩子像电影里面的犯人一样看管,稍有一些错误就会打骂,或者不耐心。以下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父母要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2.学习基础差,对学习不敢兴趣,问题几遍记不住?父母应循序渐进不可着急,解孩子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父母给孩子补习。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父母要尽量调动孩子写作业的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

3.没有时间的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用闹钟的监督孩子,可通过一些时间小游戏来培养孩子时间观念。规定几分钟做完一件事情对应会有什么样的奖赏。

4.注意力不集中,爱动?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大人在孩子面前也要多装作学习的样子给孩子树立榜样。平时做一些锻炼专注力的事来锻炼孩子。

二 、兴趣班

现在很多家长高喊给孩子“自由”或者以家庭情况为理由来拒绝让孩子上兴趣班,这话听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放任,是父母的不负责任。以孩子的天性来看,早期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很容易感兴趣,但要想仅靠兴趣和内驱力让孩子长期对一种事物感兴趣并坚持下来,基本上不可能 。孩子都没有见过你怎么知道他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请不要让你的无知来衬托你的爱。

我家楼下的一个邻居,家长从孩子4岁就送去学拉丁舞。每天刮风下雨都在坚持,在孩子12岁时候就获得出国表演的机会。而同样隔壁家的小孩每天顶个黑眼圈,父母天天出去赌博,孩子天天自己在家玩手机,同样12岁却不同的人生。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父母,你的行为和认知改变他的一生。,在孩子放弃的时候你去鼓励他,在孩子雀跃的时候同他一起开心。真正的父母懂得付出和培养。两句我比较夏欢的经典语句送给你们“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仰望险峰,只能明白它的高大,而探索险峰,却能明白自我的高大。”

三、叛逆期

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表现,绝对不能用“熬”的心态,消极被动的等待时间自然过去,反而应当积极参与,帮助和引导孩子。

1、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孩子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3、给情绪找个宣泄口。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孩子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鉴于此,果果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责骂或体罚他。

4、寻找孩子的良好表现。表扬能间接地让孩子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5、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既然孩子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6、不处处约束。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家长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孩子是否成才?是通过你的付出来决定的。当家长们羡慕其他孩子同时,请先知道他们的家长也付出了多少。只有孩子和父母共同努力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