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一步一步完成企业分析(四)

 Jackchn001 2019-11-19

此系列的完成度非常高,对于细节的展现已相当充分,相比理论此次更重视实践层面的东西。我们也根据这个结构展开了相关协作,大家表示过程清晰了很多,对于研究与决策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目前按照此框架已经初步完成三花智控的协作,正在进行的是海康威视与分众传媒……后期希望有更为广阔的覆盖。

三花智控,外界口碑很不错,但从生意角度来说评分一般,其增长逻辑不是特别硬,需要后期追踪的部分在协作过程中已列举得较清楚。对于其估值不能因为外界的一致赞誉而有所放松,透过一次研究,未来几年长期观察的框架基本建立起来。

我们是通过欧普照明来展开此框架的,并不是看好或推荐。透过整个分析过程的下沉,大家自然会有一定结论。

行业分析之二竞争结构分析

借用波特五力分析工具理解公司,这个模型我觉得是5=3 2,3个竞争要素,2个议价权比较。

表格如下:

3个竞争要素:同业竞争、新玩家、新品替代

2个议价权:客户议价权、供应商议价权

1、供应商议价权

上游:就照明行业而言,上游行业主要涉及LED芯片、电子元器件、塑胶、五金、包装材料等原材料提供商。一方面,照明应用厂商销售规模的扩大将刺激其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从而带动上游厂商的销售增长。

另一方面,照明应用厂商的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因此能够感知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从而融入其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之中,新产品的应用开发必然对原材料性能提出新的要求,该等信息反馈至上游厂商,促进上游厂商技术水平的提高。

前面文章分析显示上游具备高集中度,作为下游的欧普没有相应议价权,但供应商也没有高度集中的风险,结合起来看,估计中游比较难过。

2、客户议价权

通用照明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室内主要包括家庭住宅、办公楼、商店、工厂等;户外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个性化、特殊需求不断涌现,这些都将推动通用照明市场的发展。

财务卡显示公司对客户的议价权高于上游供应商,并且存在占款经营,具备一定议价能力,前五名客户处于分散结构,也没有高度集中的风险。

卡片这部分是不是完成了:

3、同业比较优势

1)新老玩家:

国际三巨头因自身经营问题退出中国照明市场。在传统照明时代,飞利浦、欧司朗和GE凭借其在光源领域的技术优势,牢牢占据全球照明市场,成为全球通用照明三巨头。

当LED照明时代来临,三巨头由于传统照明规模过大、转型速度慢,无法适应快速迭代的LED技术;

其次,国外LED芯片成本高于中国,无法体现规模优势;

另外,三巨头专注于光源业务,而LED时代灯具光源一体化趋势明显,单独的光源业务逐渐萎缩;

以上因素导致国际照明巨头竞争优势不再,原有在光源领域的技术壁垒不足以使其获得稳定利润,逐渐退出中国照明市场。如欧司朗在2012年净利润为负,2014年全球裁员4500人。飞利浦照明业务的利润率始终低于医疗业务,最终剥离照明业务而专注于医疗健康业务。

国有品牌崛起,积极参与全球并购。在国际照明企业业务萎缩并退出中国市场时,中国LED企业则主动出击,一方面提升LED光源技术,达到世界水平,并凭借国内厂商规模优势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不再仅仅销售光源,而是趁着光源灯具一体化浪潮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灯具。在技术优势与贴近消费者需求基础上,凭借资本优势频频发起全球并购,进一步强化自身实力。

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国内并购热潮开启。与传统照明产品相比,LED照明产品出现了光源、灯具一体化趋势,一体式灯具成为行业潮流,光源品牌逐渐弱化。而LED芯片属半导体产业,海兹定律(LED价格每10年将为原来的1/10,输出流明则增加20倍)加速技术迭代,LED芯片价格下降明显。过去几年产能快速扩张的价格战造成了LED行业洗牌,国内一批中小规模照明公司纷纷倒闭。在国内中小照明企业难以生存的情况下,国内照明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占领中小企业退出后留下的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这里出现了非常有利的竞争格局:技术更替带来的契机,巨头退出,小企业难生存,龙头企业开始吃掉巨头与倒闭的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老玩家小玩家都退出了。

来自于《无忧树企业分析框架场景应用》内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