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一提到狼烟滚,战鼓雷,马蹄扬血染裳,指挥千军万马驰骋于疆场的军事统帅,人们马上想起的就是韩信、关羽、岳飞等这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不过这些人与今天所讲的这位将军相比,却是黯然失色。连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日理万机的国事操劳中,对正史关于他的传记也是一读再读。那么他是谁呢? 他就是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南北朝时期,南梁白袍将军陈庆之。您可能很难想象,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陈庆之,并不是一个肌肉男,相反有点像琅琊榜的梅长苏,身体文弱,手无缚鸡之力,难开普通的弓弩,骑马也不行,射箭中不了靶子,是一位典型的文弱白面书生。但是他却有着足以傲视群雄的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官将兵的军事将领。 话说公元525年冬,天气萧瑟寒冷,南朝大梁的死敌北魏,有一个叫元法僧的徐州刺史起来反叛,北魏派兵围剿,北魏一攻打他,这哥们就怂了,吓得屁滚尿流,赶紧向梁武帝萧衍投降,说他愿做南朝的附庸。天上掉下一块大馅饼,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竟然不需吹灰之力就收入囊中。梁武帝萧衍自然非常的高兴,他大笔一挥,就把身边陪自己下了25年围棋的陈庆之任命为将军,带着2000兵马护送自己的儿子去接管徐州。梁武帝可能是听闻徐州要归附自己,兴奋过头了,或者他对毫无作战经验的陈庆之非常的信任,总之他是严重低估了对方的实力。 北魏那个时候也是乌烟瘴气,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军事实力还是有的。几十万的人马正磨刀霍霍,准备拿老陈同志打打牙祭。陈庆之这一年已经42岁了,在古代42岁已经不年轻了,就带着这2000人马一步步的走入了狼窝。南方人善舟,北方人善骑,自古皆然。尤其是北方的骑兵,骑兵就相当于现在的重型坦克。北魏皇帝可能也觉得击败这支南朝军队易如反掌,杀鸡焉用牛刀,只派遣了一支2万人的精锐骑兵,让两个王爷带领杀气腾腾地奔向徐州。 有人计算过,一个骑兵的战斗力相当于20个步兵,那么2万骑兵就相当于40万的步兵,而陈庆之的2000人马绝大部分都是步兵,相当于要一个人打对方200个人。你说这仗怎么打?骑兵冲锋过来,拿刀拿枪的2000步兵还不得像白菜萝卜一样被咔咔咔了。可陈庆之也不傻,陈庆之早年是梁武帝的侍从,梁武帝萧衍,也就是琅琊榜当中梁帝的原型。这个人特别喜欢下棋,而且棋艺精湛,后人也称萧衍为围棋皇帝。而陈庆之在服侍萧衍的时候,最大的一个工作就是陪皇帝下棋,随叫随到,棋艺自然也是非常了得,这也为他以后能成为有名的军事将领,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陈庆之当时就想,怎么着,我跟皇帝下了25年围棋了,你们当我是羔羊,我跟你们拼了。他首先将自己的2000名步兵带往山中高地,准备伏击北魏的骑兵。两位王爷看到陈庆之据险坚守,而骑兵在山中是无法发挥突击优势的,就命令手下大将丘大千和陈庆之对垒,伺机进攻。既然是对垒,你就得建堡垒,邱大千带着士兵忙碌了一天,累的是两眼发花腰酸背痛,营垒总算是建好了,准备夜间好好休息一下,第二天开战。 而陈庆之在营寨里点了很多火把,扎了很多稻草人,用疑兵之计迷惑对手。说来也巧,当天夜半狂风大作,漆黑如墨,陈庆之带着2000死士,偷偷摸摸的就摸到了丘大千的营寨旁。要知道这场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南朝的士兵个个是双眼通红,一声令下,马上洪水猛兽一般的冲进敌营又砍又杀。北魏的哨兵实在是想不明白,明明看到南朝的军营里是灯火通明,士兵林立,他们怎么就突然冲到了跟前。 夜晚近战骑兵的优势是完全不能够发挥的,到是步兵的贴身肉搏大见成效。丘大千做梦也没想到带着士卒忙碌了一天,辛辛苦苦搭成的营寨,就这样被陈庆之轻松夺取,而且马匹也被陈庆之给抢走了,现在他们从骑兵到变成了步兵。狡诈的陈庆之对这些沦为步兵的北魏士兵展开了疯狂的杀戮,一时间厮杀声大震,血流成河,北魏大半的士兵躺在残酷的夜晚里,再也没能站起来,只有极少数的士兵逃走。 天亮以后,北魏大军赶来,用奇兵将营寨团团包围,发动了波浪式的进攻,而陈庆之要求士兵们深沟高垒,拒不出战,只是射箭,弓箭近距离的杀伤力是相当大的,瞬间一波一波的骑兵就倒在了血泊当中。北魏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退后十里扎营。但这事还没完,2万精锐骑兵被斩杀的所剩无几,在拥有梅长苏般智慧的老陈同学眼里,剩下的几十万魏军也不过是不堪一击。后来的几次交锋,陈庆之打的北魏军队丢盔卸甲屁滚尿流。因为陈庆之喜欢穿白袍,被吓破胆的敌人称他为白袍鬼将。 两年之后,陈庆之以他惊人的战斗力,再次在古代军事史上书写了一个永远的传奇。公元528年,他又亲率7000将士攻城略地。一路上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如入无人之境,风驰电掣般逼近了北魏的心脏都城洛阳。 北魏的一代名将尔朱荣集结了30万大军,在洛阳城东的荥阳将陈庆之围得是水泄不通,30万对7000,这个比例够恐怖。你说陈庆之焉有活命之理,可能又是25年围棋生涯所锻造出来的处变不惊的性格,让他对这场胜利胸有成竹。在敌人的包围圈刚刚合拢,还没有形成战斗力的时候,陈庆之立即发表战前讲话,围棋下的好,口才也超棒,众将士听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他亲自擂鼓,瞬间发起冲锋,很快就攻占了荥阳,站在荥阳的城楼上,陈静只看到不远处黑压压的敌军士兵,20多万人马正虎视眈眈。 敌军判断,陈敬之一定会据城自守。然而事实再次出乎他们的意料,陈庆之压根就没想过要守城,而是亲率3000骑兵前来决战。3000对20万,陈庆之再次刷新了自己的记录,以区区3000人将20万敌军打得是人仰马翻。随后,意犹未尽的陈庆之捎带着夺取了虎牢关。陈庆之的气势瞬间就瓦解了洛阳守将的士气,为孝庄帝元子攸未必陈庆之的锋芒,被迫战略大转移,一败涂地。 看了25年下棋的陈庆之精于计算,棋盘是他的大地,他忽而向行营诗人一样,在这片大地上且走且歌;忽而向执戈将士一样,在这片大地上时喜时悲;忽而像一代帝王一样,在这片大地上傲视阔步。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战将,却淹没于卷轶浩繁的历史著作之中,不禁让人唏嘘感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