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家具中的经典刀牙板画案与夹头榫结构

 李平东方明珠 2019-11-19

1、直角榫接合:榫肩面与榫颊面互相垂直或基本垂直的都属于直角榫。接合牢固可靠、加工难度相对较低,是应用最广的榫接合形式。

2、燕尾榫接合:其榫头呈梯形或半圆锥形,端部大而根部小,接合牢固紧密、但加工及装配难度较大。用于实木家具中箱框类零件的角接合(如柜体角接合、抽屉角接合等)。

3、圆棒榫接合:系一类插入榫,其形状为圆柱形。具有简化加工工艺、易装配、节约材料、适合大批量生产等优点。

但接合强度及稳定性相对较差。在框式结构中圆榫可用于框架的联接接合,而板式结构中用于板件间的固定接合和定位。

4、梳齿榫接合:又叫指形榫,其形状类似于梳齿(或指形)。主要用于短料接长,如方材及板件接长、曲线零件的拼接等。

5、燕尾榫接合:在众多榫卯结构之中,燕尾榫是公认最牢固的榫接方式,也是最结实一种连接木板末端的结合方式。

这种榫接方式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优点,比如可以在木材膨胀或收缩时确保家具的完整性。传统的燕尾榫采用宽燕尾头和窄插接头的组合,且燕尾头做在水平部件上。








2017-05-16

夹头榫的案形牙头造型好像刀片,民间称其为“刀牙”。素刀牙板案子是明式案类家具中的经典之作,通常夹头榫结构,侧面双横枨。案形结体家具的腿与面的结合不在四角,而在长边两端收进的一些位置,用夹头榫结构连接腿子、牙条和牙头。夹头榫结构是受到中国古代建筑当中大木梁架构的影响。大木梁架构是自柱头开口,中夹绰幕(即插角)。大约出现在晚唐、五代之际,到宋代的时候,夹头榫桌案被广泛地使用。在宋代和明代的绘画作品中,也常常能见到这种结构的桌案。

五代南唐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听乐 段

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

元代绘画中的夹头榫案子

明 唐寅 李端端像

明万历本《鲁班经匠家镜》版画

夹头榫:这类榫卯结构在案形家具中最常见,家具的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与牙头,连结成方框,腿子顶端出榫,与案面的卯眼结合,结构稳固,能使案面和足腿的角度不易改变,使四足均匀地分担案面重量。装配时牙板与牙头攒成一体,里面开有凹槽,牙板沿腿子中间凹槽自上而下推入;牙板中心线与腿子中心线重叠。

结构图:

夹头榫结构(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与牙头)

夹头榫结构(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打槽装牙头)

夹头榫结构(腿足上端打槽装牙条、牙头)

实物图:

牙子牙头一木连做

牙子牙头分做

牙子牙头交接出现45度割角线

二十世纪家具专家学者关注明式家具,最早着眼于这外形简约光素,线条清爽的平头案设计。这设计现被视为明朝家具典范。宽171.2cm;厚60.2cm;高80cm,这样的尺寸放在当代楼房内使用非常合适。这件画案除了案面的冰盘沿外,无有其它任何修饰,这件家具造型优美,比例拿捏非常到位,简约隽永,蕴含明式家具精髓。

这件案子是嘉木堂的旧藏,曾在今日美术馆和七间房进行过展出,于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选中之选——嘉木堂藏明式家具精品”专场,以759万元拍出,据传闻此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来自于收藏名家尼古拉斯。

案面以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面心一木对开,下有四根穿带出梢支承。抹头可见明榫。边抹冰盘沿上舒下敛向下内缩至底压窄平线。带侧脚的椭圆形腿足上端开口嵌夹耳形牙头的素面牙条,再以双榫纳入案面边框底部。抹头下脚足间安二根椭圆形梯枨。

袭明制器白酸枝夹头榫刀牙板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