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前言 对建筑师来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建筑规范,是每个建筑师(包括方案设计师)首先必须掌握和遵守的法规文件,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 但众所周知,规范原文的防火设计逻辑、组织结构和文本语言,并不很方便在日常建筑设计中,按建筑师的设计逻辑和设计流程进行使用,对于设计图纸的校对审核时也有不便之处。 因此,我们根据自己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对规范的内在设计逻辑进行整理、提炼和重组,以速查汇总表格的形式,尽可能系统明晰的表达。这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辅助建筑师进行防火设计,也有利于初学者对规范的理解掌握,提升学习规范的效率。 因为是初次进行此类工作,能力有限,难免会有错漏不足之处,希望读者们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此外,规范中还有一些存在歧义和不易理解的局部,还需要在未来的版本中予以汇总并向有关专家请教解决。 十多年前,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就在工作导师范亚树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防火规范,并产生了整理规范的想法。从今年开始,一方面为了提升公司设计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作为整个天造地设联盟进行设计培训的基本教材,我们正式开始了防火规范的整理工作。经过公司诸位同事的共同努力,完成了第一版的规范汇总表,在此对多年来帮助过我们的前辈和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本次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速查汇总表》将会分作五期,发表在我们天造地设联盟公众号。 以后我们还会不定期更新迭代本汇总表,并逐步开展其他规范整理等专业工作,并在此分享给同行和全社会,希望能和众多同行们一起,为行业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让行业发展更加健康和美好。 本汇总表的制作人员: 总负责:袁牧。 总图:潘漾。 大平面:杨硕。 小平面:潘静。 特殊类型:张雨川,范牧易,孙祯华。 构造:杨金戈,余东亚。 附录:费璇。 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基本逻辑 虽然规范原文并未系统解释整个防火设计的基本思路,但从条文和说明的字里行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1 防止蔓延: 防火设计的最基本方法,是避免火灾的无限蔓延,将火灾损失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因此在最宏观层面,就是将建筑物分离布置,避免火灾蔓延到其他建筑,这主要通过防火间距来实现,并且极大影响到整个城市规划的基本面貌。 在建筑物内部,同样依靠这一方法,也就是防火分区的有关规定,通过防火分隔构件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面积不大的区域,当一个分区发生火灾时,不至于蔓延到其他分区,避免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在构造层面上,同样重点防控火焰容易蔓延的部分,如垂直空间、缝隙、外立面保温层和设备管线等。 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要在总图和平面上注意间距和分区的划分,同时在构造层面注意构件的耐火性能和截断火焰蔓延的措施。 2 保障逃生: 在控制火灾蔓延的基础上,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员逃生的问题。因此,规范中大量规定都是为了保障火场中人员的逃生。 这主要体现在安全出口数量,疏散路线的安全、宽度和长度,防排烟设施、构件耐火时间等规定,以保障火场中人员能够安全、快速的逃离火灾区域。 在设计中,主要是在进行建筑功能和水平垂直交通组织设计时,就要兼顾防火疏散逃生要求,避免后期修改造成困难。 3 便于施救: 除了自行逃生之外,也需要为消防员进入火场救援提供设计支持,主要包括消防救援场地、消防救援窗、避难间、消防电梯等部位的规定。 在设计中需要安排好这些特殊场所构件,达到规范的具体规定。 4 便于灭火: 规范同时也针对组织灭火作了很多规定,主要是消防车道、消防水池、自动报警灭火设施、消防栓等规定,便于自动系统和消防员进行灭火。 在设计中涉及到总图、道路、平面等多个层次的规定,需要针对扑救场景和技术设施的要求进行设计。 5 特殊建筑类型: 此外,规范是偏重实践的,而非以理想的设计逻辑进行编写。因此针对实际存在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住宅、商业、娱乐观演老幼病、设备机房、地下室等,都做了专门的规定,这些规定更多是迁就具体建筑类型的实际惯常情况,而非通用规定,所以较为缺乏共同性。对此本表尽可能进行了汇总和归纳,但并不能完全条理化,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仔细对照执行。 0.2 重要:本速查汇总表的设计说明 1 建议本表的使用者,务必首先通读规范原文,包括条文说明,确保已经对消防规范有充分了解。 2 本速查汇总表格共分为6部19组,合计46个表格,按照“总图-平面-详细平面-特殊类型建筑-细部构造”五方面的建筑设计逻辑进行组织,便于建筑设计师按设计流程进行使用。 3 建筑师应对此五大方面和各组表格的主要内容和设计逻辑有深入明晰和熟练的掌握。但不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和具体条文进行背诵,且切忌凭记忆进行设计;设计时应直接对照表格内数据,以免记忆出错,这也正是本汇总表的目的所在。 4 宜将19组表格按合适比例打印出来,便于设计中查阅。我们也将制作适合电脑、手机阅读的不同版本以便于读者使用。 5 同时也可以此表为基础,以规范原文为依据,自行制作正式防火设计内审表格,供内部校对审核之用。 6 因本表格排除了厂房仓库、超高层、三四级耐火、机电设备专业等内容,有需要时还请读者自行查阅规范原文。经常从事这些方面设计的读者可按本表思路制作相应表格供日常使用。 7 本表不再标明条文内容与规范原文的对应关系,需查阅原文时建议在网络版中用关键字搜索。 8 规范中有歧义及难以理解之处,将在未来的更新版本中汇总列出,与读者分享。每组表格的内在思路和要点的总结,也会在未来进一步研究提炼,供读者参考。我们也会制作自测习题试卷,便于读者学习自测。 9 本汇总表虽经多次校核,但仍然不能确保没有任何错漏,如有发现还请在公众号留言告知,非常感谢。 10 本汇总表为同行公益制作,仅供读者做参考,不做图纸正式审核之用。实际工程的防火设计的正式审核,请务必根据正版规范原文做最终确认。因使用本表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使用者自行承担,制表者概不负责。 《第1组表格: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的说明: 本组规范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建筑本身的重要性和危险性等特征,设定建筑的防火分类,也就是一类高层、二类高层和单多层这三类,其重要性和危险性依次递减。 在这个分类中,单多层被归为最低类别,但因为没有用“某类”这一命名,容易被忽略其作为防火分类的意义。按笔者理解,称之为“三类”或“单多层类”会更容易理解。后续条文中又对单多层分为了重要和不重要两类,甚至还有人员密集等更多分类。所以将其理解为“一类单多层”、“二类单多层”或许更有利于理解本规范的防火分类。 当我们确定了防火分类,就可以据此在设计中设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其他防火设计内容。主要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一类高层和地下室不低于耐火一级,二类高层和重要的单多层不低于耐火二级。 耐火等级,则是进行众多其他防火设计的基础,特别是构件的耐火时间。 实际上,耐火等级和构件的耐火时间可以相互决定。 确定了耐火等级,自然可以根据表格要求设计相应的构件耐火时间,但此表对总体设计影响不大,因此放在第5组表格防火构造中详细说明。 相反,如果设计中已经确定了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例如确定要做木结构,则也要以此确定有关建筑所能达到的耐火等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间距、分区等其他内容的设计。 《第2组表格:防火间距》的说明: 本组规范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危险性、重要性等因素,在设计中控制建筑物的最小间距。 防火间距是防止火灾蔓延的最主要措施,也是城市建筑群基本面貌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另一关键要素是日照间距)。 在正常间距的基础上,规范也给出了一些可以缩减间距的条件,有的是总面积较小可以成组布置,有的是利用防火墙等防火分隔措施降低蔓延危险,从而减少间距。 其中条文最复杂的是表2.3相邻墙面的四种情况,分别依据较高一方或较低一方的防火能力来进行距离缩减,请读者注意这种交叉组合条件的逻辑。另外此条主要对象是改扩建情况,新建时往往不允许按此表执行,需注意。 相反的情况则是面对易燃易爆的工厂仓库变电站燃油燃气等建筑,要增加防火间距,但此类非民用建筑不是本表的重点,仅供必要时查用。 需要注意的是,弯曲型楼体防火分区的距离也是受控的,其原理类似于防火间距。 根据笔者的理解,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建筑内的防火分区,建筑的不同楼层,作用均为防止火灾蔓延,原理也相似,其防蔓延手段既包括距离,也包括防火墙和防火构件,参数和等级要求也类似,在阅读后续表格规定时可注意这种内在的逻辑统一性,有助于对规范的理解。 防火间距对建筑设计影响很大,务必在总体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特别是成组布置、廊桥相连、弯曲建筑、防火墙相邻等特殊情况,不能盲目缩减。 ![]() 《第3组表格:消防车道和场地》的说明: 本组规范的基本思路,是在建筑周边道路和场地设计中,让消防车可以到达每个高层(以及特殊多层)建筑的主要立面,并有相应场地进行登高灭火救援。 因而消防车道设计是总图交通设计的重要部分,特别是高层住宅区的设计。 而对普通多层建筑,则只需要符合街区道路要求并且不超长,不需要特地做额外的消防环道。 消防车道和救援场地的具体要求有类似的逻辑,因此将两表对应绘制,便于读者查阅。但也要注意两者的区别。消防救援窗虽然与场地有关,但主要在于立面影响,因此放在了后续表格中。 ![]()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