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防火规范傻瓜攻略!速查汇总表2/5·大平面篇》

 老徐乱收 2019-11-19

系列往期


大平面说明

本篇是整个速查表的第二部分:大平面,包括三组九张表格,汇总了规范中所有涉及整体平面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防火分区和安全出口(及商住合建与人员密集场所的特殊情况)。

虽然只是规定了分区和出口,但规范原文的背后,隐藏的是整个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和交通体系的默认模型,即“分区-房间-疏散门-走廊-楼梯-安全出口-安全区域”这一交通疏散体系(并且针对住宅,还有更加固定的单元式/通廊式模板)。

而这些也是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功能和交通。

整个规范的分区和疏散体系实际上是基于这些常见的平面模式,其他非常规平面要适应规范经常会有困难。

只有系统地考虑整个交通体系和功能布局(有时候要运用特殊类型的条文),将建筑体量/空间和交通流线的设计,与本篇的大平面防火逻辑协调融合,才能解决好分区和入口的规范需求。

因此当我们进行大平面设计时,往往结合防火分区的位置和规模要求,进行平面功能布局设计;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时,往往结合疏散走廊长度和楼梯出口数量的规范进行设计。尤其住宅和高层建筑,规范数值上限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也是消防技术和方法对建筑设计的必然影响,应予以充分掌握。


《第4组表格:防火分区》的说明:

本组规范的基本思路,是将建筑物分层,并将每层再分为不超过一定面积的防火分区,分层分区之间以防火墙和其他强力的防火分隔措施分开,避免火灾蔓延。

分区面积上限则主要依据上组表格中的防火分类和防火等级而定,大体来说主要是高层/单多层/地下半地下这三大类。

而一些特殊用房也做了额外放宽。

笔者个人理解,规范默认不同楼层天然的属于不同的分区,因而跨楼层的垂直空间就成了防范火灾蔓延的重点,如中庭、扶梯等,要采取特别的防火分隔将其包围起来,形成单独的封闭空间,避免不同楼层的分区互相连通,否则就要累加各层的防火分区面积。表4.2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

防火分区对设计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没有在规范中系统指出的,则是每个分区默认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且需要满足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的要求。

这对疏散楼梯的设置是决定性的。公共建筑的平面交通设计中,首先要考虑消防疏散,才能正确的安排好垂直交通。


《第5组表格: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说明:

本组规范的基本思路,是针对每个防火分区,要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每个较大的房间,也要有至少两个疏散门,以保障火灾中的人员疏散可以有选择。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具体情况,豁免了若干种只需要一个出口/门的特例,以适应实际需要。

特别是住宅,只有一个出口是更为常见的情况,两个出口才是特例(以规范原文的语气来看)。住宅房间的门则根本没有两个的规定。

本组表格则将安全出口-疏散门,公建-住宅,两个出口-一个出口,这几种情况按统一的逻辑组织起来,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查阅。

至于借出口的情况,更多是解决某些分区出口数量和疏散距离不足的情况,在增加疏散宽度上作用不大。

《第6组表格:常见特殊类型》的说明:

本组表格本来应该归并在第四部分的特殊建筑类型中。但由于住宅、商业网点和人员密集场所经常遇见,因此也并入到本部分的大平面中。

其中住宅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分为商业网点和非商业网点。

无论哪一种,合建时都要充分隔离两部分的防火分区和安全出口。

商业服务网点合建对商业部分做了较多限制,以保障整体仍然可以按住宅处理。我们日常常见的小区门面房就是此类,其中二层门面房的疏散要特别注意,要求比较严格,很多时候需要增加二层疏散走廊才能满足要求。

非商业网点合建则需要注意哪些内容按住宅,哪些按公建,哪些按总高度。

人员密集场所则是规范中叙述尤为混杂的一部分,并且分散在多个章节,对此我们做了统一整理,但并未刻意合并其条文,保留了规范中多种多样的名词概念和叙述方式,以便读者自行取舍判断。

但大体来说,人员密集场所还是个较为统一的概念,也有着较为类似的规定,如分区面积、疏散距离、位置选择等。因本人并不是人员密集场所的设计专家,内容的归纳提炼也还不尽人意,如有错漏或更好的建议,还望读者不吝指正,以便我们在下一版中加以提升。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