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喀斯特有多美,不到兴文你怎知?

 风吟楼 2019-11-19


位于长江之滨的宜宾
有两大品牌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五粮液
历史悠久的酿酒工业使这里有“中国酒都”之称

另一个便是蜀南竹海
这个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森林的景区
是川南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为宜宾赢得了无数的荣耀

兴文岩溶隐逸在这两道光环之下

直到2005年

这里成为四川首个世界地质公园

人们还恍若隔世般问

“兴文?在哪里?它真有这么美吗?


▲天泉洞的天窗景观—泻玉流光(@杨建)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
阳刚之态与阴柔之气交融
巍峨雄阔与妩媚幽野并存

距今4.6亿年以来
这里沉积了不同时期的碳酸盐岩
这种可以溶解于水的岩石
在千万年的岁月中
雕凿出天坑、石林、洞穴、峰丛等
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奇观
……

▲洞穴中的化学沉积物(@杨建)

第1篇

山川形胜,兴文格局


作为宜宾市的一个县

她处于四川盆地的南端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太过遥远


▲兴文在中国的位置

即便是在宜宾市

兴文依然边远

县城所在地古宋镇

距宜宾市80千米,距省会成都350千米

▲兴文在川南的位置

除了位置偏远

兴文还是一个地貌多元的区域

以仙峰山为中心

槽坝、丘陵、低山、中山四种地貌

分列兴文南北

凌霄山下的田园(@李忠东)

然而

就是这样一片边远之地

却拥有四川最美的喀斯特地貌

地表之上

溶丘、石芽、石林、峰丛遍地

地表之下

溶洞、暗河、竖井密布

▲地下暗河(@周江陵)

兴文
“四面青山列翠屏,云蒸霞蔚入画来”

山地
群山起伏,青峰雾绕
峡、涧之间
清溪碧流,松竹轻荡,雾气氤氲

而山下,岭谷之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桑竹相映成趣
梯田层层叠叠
晨霭飘渺,如梦似幻

僰王山上远眺(@杨建)
立于僰王山远眺
但见
叠障千重,峰诡不穷
崇岭万仞,竹海荡漾
日出日落,晨云夕霞,蔚为壮观

▲僰王山之晨(@李忠东)

第2篇

小岩湾景区


又名石海洞乡
喀斯特景观类型多样
地表石海(芽)、石林、石峰
类型多样,鳞次栉比

▲石海上的苗族青年@杨建

 01 

石海,石林,石峰,石柱

石海

当地人对石芽群的俗称
这种尖锥状岩石
象一个个破土而出的芽笋
成群分布时,则如波涛翻涌的大海
小岩湾石海
面积达2平方公里
棋盘式、车轨式、放射状、石林状等
波澜壮阔,蔚为大观

▲石海涌浪@杨建

石林、石柱、石峰

深入景区
匍伏的石芽逐渐被高大的奇峰怪石替代
或石林群聚
或峰丛环立
或孤岩残柱兀立
各自成景,又彼此相映成趣

▲石林@吴晓驰

在游人眼中
它们又幻化成人、兽、鸟、禽

夫妻峰
屹立于山脊
底座相连,上部并立峰体
如一对夫妻,千年守望

▲夫妻峰@李忠东

生命之根
典型的岩溶残柱
傲然挺拔,雄壮威武
让人心领神会,见之难忘

▲生命之根@李忠东

 02 

天坑


小岩湾天坑

俗称“天盆”

东西长625m,南北宽475m

口部面积20万平方米,最大深度为248米

▲小岩湾天坑(@杨建)

从空中俯看

天坑象一口陷落在地球的深井

而从坑底仰望

则如井底观天,蓝天如洞

▲小岩湾天坑(@杨建)

 03 

天泉洞

原名袁家洞
总长约4.2公里
地下的迷宫,上下钩连,左右贯通

▲天泉洞中的溶痕(@杨建)


“穹庐广厦”
天泉洞第一洞厅
面积达23600平方米,在四川绝无仅有

地府天光与天泉洞连接处
一束天光,从崖顶直泻而下
在幽暗之中,一帘光瀑如丝帛般长垂
这就是著名的泻玉流光
它是洞厅顶部的岩层因重力崩塌
洞顶与地表相通,所形成孔穴
称之为“天窗”

▲泻玉流光(@杨建)


正午
阳光直射入洞
无数的亮斑
阳光中飞旋

游客的心情
也被这束天光照亮
站在光柱下的平台
跳跃起舞

▲天窗(@杨建)

洞中
化学沉积物象琳琅满目的博物馆

石花、石幔、石瀑布、石笋、石柱、石葡萄

……

无数以“石”冠名的奇景

让人迷恋其间

▲天泉洞中的化学沉积物(@杨建)

第3篇

僰王山

僰王山

位于公园北部

环状陡崖四壁凌空

主峰黑帽顶高耸入云

僰王山的主峰黑帽顶(@杨建)

这里

峡谷深邃、溪涧幽巷密布

流水飞瀑、暗河洞天、奇崖绝壁与

竹海桫椤、湖光山色相融相嵌

寿山湖(@杨建)

可谓

无山不绝,无岩不奇,无石不妙

造物主的神奇

便隐藏在僰王山的起伏与皱褶之间

僰王山的瀑布群(@李忠东)

 01 

千层岩

组成僰王山的岩石为
志留纪互层的薄层灰岩与粉砂
距今约4.2亿年

这种形成于浅海的岩石
层厚1厘米到10厘米,观之如纸
岩层水平如书
形成雄奇壮美的千层岩景观

▲千层岩(@李忠东)

唤雨崖

层状岩石
凸有致,富有韵律
崖壁上青蔓点缀,崖顶飞瀑泻落
瀑水在岩壁间反复撞击,飞溅如雪雾

立于崖下
四周岩壁逼仄,雨雾纷飞扑面
说不尽的清凉静幽

▲唤雨崖(@杨建)


 02 

龙潭幽谷

进入这个神秘世界的暗洞窄如细缝

洞壁岩层如书般重重叠叠

洞底平坦,流水无声

▲龙潭幽谷(@吴晓驰)


沿着洞壁行数十米

便是出口

朝着出口的亮光走出

豁然敞亮,一个箱状槽谷绿绿葱郁

这便是龙潭幽谷

▲通往龙潭幽谷的道洞(@周江陵)


幽谷的尽头

一面弧形崖壁拔地而立

一帘瀑布从崖缝间喷涌而出

在崖壁间划出一道明亮的弧线

直坠崖底

▲一帘瀑布从崖缝间喷涌而出,在崖壁间划出一道明亮的弧线(@李忠东)


瀑布之下,深潭碧莹

一束阳光照射进来

精准地照亮水边戏水的姑娘

恍若舞台追灯下的漂亮主角

▲瀑布之下,深潭碧莹边,一束阳光打在身着苗族服装的导游小刘(@李忠东)

 03 

飞雾谷

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抬升
河流的下蚀作用加剧
往往发生溯源侵蚀
并逐渐在沟谷中形成直立的陡坡
河水沿陡坎直泻而下,便形成数量众多的瀑布
雾谷又称瀑之谷

▲瀑之谷(@李忠东)

 04 

飞雾洞

僰王山的标志性景观
由两个落水洞组成
分别为上落水和下落水

两洞之间
以一段地下暗河连接

▲飞雾洞示意图(@杨金山)

上落水
洞口翠竹环抱,藤蔓丛生
溪水从林中直坠洞底
形成一道洞中飞瀑

瀑布
在地表上仅能看到一半
另一半隐藏在洞中

▲上落水,溪水由地表转入地下(@李忠东)

下至洞底
流水从洞顶飞流而下
如白练长垂
浪花惊溅,水雾空濛

▲飞雾瀑布(@吴晓驰)
下落水
飞雾洞的入口

洞口始终氤氲着淡蓝色的轻雾薄烟
飘渺迷离

沿着洞口向下
每一步都有接近仙境的奇妙

▲飞雾洞入口(@秦钢)

第4篇

太安石林

位于公园东部
以石林、伏流、溶洞、竹林等为特色
其中以石林尤其壮观
形成石林的岩石为
奥陶纪宝塔组灰岩
距今约4.6 亿年
岩石表面有瘤状、龟裂状花纹
更增加了石林的美丽与神奇

▲沿石林上的溶槽生长的翠竹(@李忠东)
石林
或大片垒聚,远观如城堡群落
或三两结伴,如挟酒纵啸,浅斟低唱的文人
或孤石独立,如形只影单的行者、苦僧
每一个石林单体都发育溶槽
岩石在竖向上向内凹陷,呈扇形卷曲
溶脊边缘锐利如刀

▲沿石林上的溶槽生长的翠竹(@李忠东)
此外
强烈的溶蚀作用甚至将岩层溶穿
形成无数溶穴、溶窗
或小如孔洞
或如天窗,或如拱门,或如天生桥
横生许多妙趣

溶窗(@周江陵)

古老的石林与竹林为伴
“竹中有石,石中有竹,竹石共生”

竹石之恋(@李忠东)

第5篇

凌霄山

位于公园西部
峰峦迭起,巍峨壮观
成一方胜境

以凌霄城、望霄石为代表的桌状山
兀立平畴,顶平如桌
崖顶残存僰人遗迹

▲兀立平畴,顶平如桌的凌霄山(@杨建)

 01 

凌霄城

凌霄山
上部由志留系厚层粉砂岩
形成坚硬的“顶盖”

之下为厚层的碳酸盐岩及灰质页岩
四周数百米的断崖绝壁
雄险如削

山顶平坦如桌
是典型的桌状山

凌宵山是一座典型的桌状山(@杨建)
南宝佑五年
为防元军入侵,在山上筑城
“屯兵峙粮,出攻入守据依之地”

明代
为都掌人(今称僰人)的军事据点
现今
山上还遗留有凌霄宝殿、更鼓楼等遗址

凌宵城至今仍保留着诸多遗迹,上图为古城门(@杨建)

 02 

飞虹谷

为典型的瓮形谷
谷尾为封闭的环形绝壁
有溪流自崖顶飞泄成瀑

水流下落约30米左右时
如碎玉飞花从崖壁凹腔前飘落
人立瀑后
常见彩虹飞渡峡谷
飞虹谷由此而得名

龙潭沟的瀑布与杪椤(@吴晓驰)

参考资料
1、周江陵、邹蓉、李忠东,《《石海触贝,洞瀑流苏——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星球地图出版社,2015年;
2、周江陵、李忠东、常晓林,《藏奇纳胜,聚美兴文——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