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思念就像是一杯散发着浓郁香味的茶,虽然没去品尝但它无形的力量已把你拉入布满浓雾的幻境,然后,你的灵魂就被一种莫名的欲望所占据,而且会愈来愈强烈,这种喝了浓茶一样的感觉,就叫做牵挂。 作家三毛曾经说,品茶有三种味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若爱情,第三道淡似微风。人生是苦的,如我们喝的第一道茶,你只能淡淡品,浅浅饮。 在一盏茶香里闭关,不为修行,只为静心,只为放下。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每个人都是天使,如一杯清澈的水一般晶莹剔透,一眼见底。就如一杯无污染的茶,来自深山,没有尘埃,只浸染云雾和雨露。有人说人生如戏,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我说人生如茶,烧一壶水,在一杯清澈的水中,放入少许的茶,任凭世间风烟弥漫,只在一盏茶的柔情里,摆杯把盏,游戏人生。有人说人生如酒,其实那是自欺自醉,世间之人,多半恋酒,认为一切烦恼之事,可以一碗喝下,却不知一醉方休后,愁闷更甚。品茶,则是自醒自解,几盏淡茶,似玉液琼浆甘冽芬芳,品后烦恼自然消失。 我喜欢一个人独坐在一隅角落,沏一壶普洱茶,读些自己喜爱的文字,让满屋散漫着淡淡的茶香,我喜欢左手执着书,右手拿着茶杯嗅着茶香,看茶缓缓舒展出曼妙的身姿。与其说我喜欢喝茶,其实更痴迷于茶汤入心的那种禅味。茶,是忍耐的一种象征,从采摘、做青、揉捻、焙火、冲泡,直至最后被人一口一口喝掉,茶采摘来后总要经受百般折腾,却能始终一直隐忍,因此出家人多喝茶,以此来增加忍耐性。以茶助戒,益于修行,每当五蕴之火上来的时候,喝一口茶,往往能把心中的火气降灭于未燃。在禅师心中,茶是参禅悟佛之具,以茶悟禅,以禅悟茶,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 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的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一酬一和,可谓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间相互潜移默化,茶禅文化传入日本,于是日本有了茶道,传入英国,伦敦有了午后茶,传入欧美,有了所谓的基督禅。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茶成了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茶禅文化可以兴、观、群、怨,小至怡情养性,大至国际往来、文化交流。 四川人喜欢泡茶馆,广东人喜欢吃早茶。文人吃茶,清闲而为之,有禅的意境与修为。试想,于氤氲茶香间礼佛参禅,听风触墨,挥毫吟诗,再打坐悟道修心,也许还能过滤掉生命中多余的繁杂。也许把心安放于一壶普洱茶中,虔诚地把浮世的牵挂琐碎都修为一缕尘念,不再去预测岁月风雨,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淡然与豁达。 我老家在普洱,自然更熟悉普洱茶的特性。普洱茶有散茶、饼茶、沱茶、砖茶和柱茶等。按制法来分,又可分为生茶和熟茶。普洱茶色如红酒呈琥珀色,犹如柔情似水的女人,茶在杯中,若千般情丝在杯中起起落落,萦绕不绝。品陈年普洱,像杯鹿血,茶烟似画,下喉如丝绸。普洱茶入口,先微苦而稍后回味甘甜,慢慢感觉口内生津、气脉顺畅,随后会感到全身鲜爽烦倦消除。普洱茶同古玩,艺术品,瓷器一样有收藏价值,存放越久茶香越加醇和,它追求的是岁月的痕迹。所有茶品中只有普洱茶有此地位,这也是普洱茶的精妙之处。一杯小小的普洱茶,可以让你感受到山野大地温馨的气息。 普洱茶也是一种最具有文化气息的茶饮,品饮普洱茶,须要专著于茶,平心静气,悉心品味。既是感受普洱茶的茶性、茶美、茶俗,也是评审普洱茶品质好坏,有无收藏价值的重要过程。 茶是水写的文化,不仅能洗胃,更能洗心。轻呷一口普洱,初始淡淡的苦涩,随着味蕾的扩散,才会感到缕缕的甘甜渗透至肺腑,清香在周身蔓延。喜欢这样的感觉,苦中带涩,涩中有甘,感受那或浓或淡的苦、或有或无的香,书韵茶香交融,人生百味皆尝,时间仿佛凝固在这一刻,一切哀乐悲欢、阴晴圆缺都消失殆尽,留下来的是心如止水,宁静而致远。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总是忙忙碌碌,生活的压力和紧绷的心弦,让人无法释怀那份轻松的心情,人们渴望心静、心安的状态。而茶可清心,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沏上一壶茶,第一碗茶敬佛,第二碗茶施于众人,最后一碗归己。 如果说,思念是一汪清澈的碧潭,那么,牵挂就是想要展帆漂移的船。如果说,思念是一片长满刺红玫瑰的花丛,那么,牵挂就是挣扎在其中不肯逃脱的蝴蝶。牵挂的感觉很美丽,很缥缈。被人牵挂着,心里会觉得一丝暖意浮出,却也成为一种亏欠。牵挂别人或被人牵挂都是一种幸福。我们要领悟牵挂,品味牵挂,学会牵挂。孤独的时候,有人牵挂不会寂寞,寒冷的时候有人牵挂,心里不冷。心痛的时候有人牵挂,可以抚平创伤。 牵挂是朝思暮想的思念,是望穿秋水的等待,牵挂是心中满溢的幸福,是一杯苦涩的茶,有着淡淡的无奈,牵挂是眉梢散不去的忧愁与落寞,牵挂是心灵的奇葩,牵挂是一杯愈久愈香的普洱茶。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