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记.表记》诗解5亲之与尊

 琴诗书画情 2019-11-19



题文诗:

君子谓仁,仁其难乎.凯弟君子,民之父母.

凯乐强教,仁政化下,乐仰自强;弟以说安,

悌能相亲,豫而康安.乐而毋荒,有礼而亲,

威庄而安,孝慈而敬.尊君如父,亲君如母,

至德真情,为民父母.父之亲子,亲贤以义,

义别无能;母之亲子,贤则亲之,无能则怜.

母以爱亲,亲而不尊;父以义尊,尊而不亲.

水之于民,土之于民,亲而不尊;火之于民,

天之于民,尊而不亲.仁政于民,亲而不尊;

鬼之于民,尊而不亲.夏道尊命,敬远鬼神,

近人而忠,先赏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

蠢愚骄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事神,

先鬼后礼,先罚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

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事鬼敬神,

敬而远之,近人而忠,赏罚用爵,亲而不尊.

其民之敝:贪利取巧,文而不惭,相贼而蔽.

全文: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于民也,亲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亲。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子曰:「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殷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穷矣。」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分段释解: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

郑玄注: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有父之尊,有母之亲”,谓其尊亲己如父母。○强,其良反,徐其两反,说音悦。毋荒音无。
  [疏]“子言”至“此乎”。○正义曰:此以下至“不胜其文”,更广明仁道,又显尊亲之异,并论虞、夏、商、周质文不等。今各随文解之。○“仁者其难乎”,言行仁之道,其甚难乎为之不易。○“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者,言仁道为难,若有仁行可以为民之父母。此《诗·大雅·泂酌》之篇,戒成王之诗也。凯,乐也。弟,易也。言使民乐易之君子,则得为民之父母,言不易也。○“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孔子既引《诗》,又释“凯”、“弟”之义。凯,乐也。言君子初以仁政化下,使人乐仰,自强不息,是“凯以强教之”。弟,谓逊弟。言以逊弟之道下化於民,民皆说豫而康安,是“弟以说安之”也。○“乐而毋荒,有礼而亲”者,乐失於荒,礼失於疏,言明君教下为乐而毋荒,有礼而相亲也。“威庄而安,孝慈而敬”者,凡矜庄者,失在危惧;孝慈者,失在慢易。今明君临下,威严矜庄而民安也,孝顺慈爱而民敬也。○“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者,以有威庄,故“有父之尊”,言尊之如父。以有孝慈,故“有母之亲”,言亲之如母也。○“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者,言若非至德之君,其谁能使民如此,言仁道难也。

    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于民也,亲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亲。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

郑玄注: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於民也,亲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土之於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亲命。之於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或见尊或见亲,以其严与恩所尚异也。命,谓四时政令,所以教民勤事也。鬼,谓四时祭祀,所以训民事君也。○怜,力田反。
  [疏]“今父”至“不亲”。○正义曰:此明尊亲之异,父母不同。“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者,言父之於子,若见贤者则亲爱之,若见无能者则下贱之,以父立於义,分别善恶也。○“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者,言母之於子,见贤则亲爱之,见其子无能则怜爱之,母以恩爱,不能分别善恶故也。○“水之於民也,亲而不尊”者,水沐浴人多用,故“亲而不尊”。○“火尊而不亲”者,火须离之,近则伤害人。不须轻近,故“尊而不亲”。○“土之於民也,亲而不尊”者,土能生物载养,於人是亲也。於人为近,人所居处,遂“不尊”也。○“天尊而不亲”者,天有雷霆日月,震耀杀戮,是尊也,而体高远,是“不亲”也。○“命之於民也,亲而不尊”者,谓人君教命随四时以教於人,欲人生厚,是亲也。附近於民,使民勤事,是“不尊”。○“鬼尊而不亲”者,鬼,谓鬼神。神道严敬,降人祸福,是尊也。人神道隔,无形可见,是“不亲”也。

【经文】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 《诗》云:'凯弟君子,民之 父母①。’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 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 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 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 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 于民也,亲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 不亲。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泂酌》。 
【今译】 
孔子说:“德行高尚的君子所说的仁,大概是很难做到的吧! 《诗经》说:'快乐和易的君子,好比人民的父母。’凯,就是用自强不 息的精神教育人民;弟,就是用欢悦的情绪安定人民。人民快乐而 不荒废事业,有礼节而彼此亲近,威严庄重而安好,孝顺慈爱而恭 敬。使人民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自己,像亲近母亲一样亲近自己。 像这样,然后就可以做人民的父母了。如果不是有极高尚的品德, 又有谁能够这样呢? 现在做父亲的爱儿子,是见儿子贤能就爱,不 能干就鄙视;做母亲的爱儿子,是见儿子贤能就爱,不能干就怜爱。 所以母亲容易亲近但没有尊严,父亲有尊严但却难于亲近。水对 人来说,可亲近而无尊严,而火是有尊严而不能亲近;地对人来说, 可亲近而无尊严,而天却是有尊严而无法接近;君主的政令对人民 来说,感到亲近而没有尊严,鬼神却是有尊严而无法亲近的。”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子曰:「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殷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穷矣。」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郑玄注: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远鬼神、近人,谓外宗庙,内朝廷。○远,于万反,注及下同。近,附近之近,注及下同。朝,直遥反,下同。其民之敝,憃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以本不困於刑罚,少诈谖也。敝,谓政教衰失之时也。○憃,伤容反,徐昌容反,范阳江反,又丁绛反,《字林》音丑降反,丑凶反。乔音骄。朴,普角反。谖,况袁反,诈也,忘之也。
  [疏]“子曰”至“不文”。○正义曰:此一节明夏道“亲而不尊”之义。○“夏道尊命”言夏之为政之道,尊重四时政教之命,使人劝事乐功也。○“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者,宗庙在外,是“远鬼神”也。朝廷在内,是“近人”也。以忠恕养於民,是“忠焉”也。所为如此,是“亲而不尊”也。○“其民之敝憃而愚”者,敝,谓其后世政教衰败时。夏家后世政教败时,民皆憃愚。所以然者,昔时恒先禄后,罚则民皆承宽裕,无浇诡也。情既不浇诡,至於衰末,犹不知避严刑峻法,如憃愚也。○“乔而野”者,亦因昔时宽裕忠恕,至末世民犹骄野如淳朴之时也。○“朴而不文”者,淳时民皆质朴,不竞文华。至乱时犹承奉之亦然也。○注“以本不困於刑罚,少诈谖也”。○正义曰:以夏尚仁恩,其民不困苦於刑罚,及其衰末,犹有先世遗风,少有诈伪谖妄。《尔雅·释训》云:“萲、谖,忘也。”则忘字“亡”下著“心”。今与诈相对,则谖是诈之义,当“亡”下著“女”也。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先鬼后礼,谓内宗庙,外朝廷也。礼者,君臣朝会,凡以挚交接相施予。○以挚音至。相施,始至反,下文同。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以本忕於鬼神虚无之事,令其心放荡无所定,困於刑罚,苟胜免而无耻也。《月令》曰:“无作淫巧,以荡上心。”○胜而,始证反。忕音誓,与上“忕於”同。令其,力呈反。巧,苦教反,又如字。
  [疏]“殷人”至“无耻”。○正义曰:此一节明殷代“尊而不亲”之事。尚虚无之事,故“率民以事神”。○“先罚而后赏”者,案:襄二十六年《左传》云:“赏以春夏,罚以秋冬。”又《月令》云:“春行夏赏,秋冬行刑。”与此违者,彼谓王者大体一岁之中法天道生杀,故春夏赏,秋冬刑。此《记》所云,谓赏罚同时所行,夏则先赏后罚,殷则先罚后赏,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者,以其本尚虚无之事,尊敬鬼神,至其末世敝失,其民放荡不能安静也。○“胜而无耻”者,由本“困於刑罚”,但得“苟胜”,无以惭耻。○注云“先鬼而后礼,谓内宗庙,外朝廷也”。○正义曰:以夏、周人“敬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外宗庙,内朝廷”。以此反之,则殷人先鬼后礼,是“内宗庙,外朝廷”也。○注“以本忕於鬼神虚无之事,令其心放荡无所定”。○正义曰:忕,串也,习也。贵尚习鬼神,鬼神无体,故云“虚无之事”。以为事不在实,故心放荡无所定也。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赏罚用爵列”,以尊卑为差。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以本数交接以言辞,尊卑多狱讼。○蔽,毕世反,又音弊。数,色角反。
  [疏]“周人”至“而敝”。○此明周代“亲而不尊”之事。○“尊礼尚施”者,谓尊重礼之往来之法,贵尚施惠之事也。○“其赏罚用爵列”者,既不先赏后罚,亦不先罚后赏,唯用爵列尊卑,或赏或罚也。○“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者,以其尚礼本数交接往来,故便利机巧,多文辞而无惭愧之心也。○“贼而蔽”者,以本为治之时,上下有序,至其敝末,尊卑错失,为饶狱讼,共相贼害而困蔽。以其礼失於烦,故致然也。“夏道尊命”,至“殷人尊神”,“周人尊礼”,三代所尊不同者,案《元命包》云:“三王有失,故立三教以相变。夏人之立教以忠,其失野,故救野莫若敬。殷人之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莫若文。周人之立教以文,其失荡,故救荡莫若忠。”如此循环,周则复始,穷则相承,此亦三王之道,故三代不同也。

【经文】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①。先禄而后 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乔而野②,朴而不 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 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礼而远之, 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 惭,贼而蔽。” 
【今注】 
①远之:不以鬼神之道教民。近人:近于人情。②乔:通“骄”,骄狂。 
【今译】 
孔子说:“夏代治国是重视政教,虽然敬奉鬼神,但却不把这作 为政教的内容;忠于国事而通达人情。首先是发给俸禄,其次才是 施予威严;首先是赏赐,其次才是刑罚。所以他们的治国方针使人 觉得亲近,但却缺少尊严。一到政教衰败的时候,人民就变得鲁钝 而愚笨,骄横而放肆,粗鄙而没有修养。殷代的人尊崇鬼神,国君 率领人民奉事鬼神,推重鬼神而轻视礼教,重视刑罚而轻视赏赐, 所以他们的治国措施是有尊严而不可亲近。一到政教衰微的时 候,人民就变得放荡而不守本分,只知道争胜免罚而不知羞耻。周 代的人推崇礼法,广施恩惠,敬事鬼神,但不把这作为教化的内容; 忠于国事而通达人情;赏赐或刑罚的轻重,以爵位的高低作等级, 所以他们的政令使人觉得亲近,但缺少尊严。一到政教衰落的时 候,人就变得贪利取巧,善于文饰而不知羞耻,相互残害和欺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