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文化的差异:为何东方的龙是祥瑞,西方的龙是邪恶

 微风细雨的春 2019-11-19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龙文化”,龙以其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本领尖利的巨爪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感成为所有历代炎黄子孙精神寄托,我们至今还自称为“龙的传人”古代皇帝也将自己视为龙在人间的化身,所用之物皆与“龙”有关。

皇帝的座椅叫“龙椅”,身体叫“龙体”,甚至是床也叫“龙床”,可见经过历代的发展,龙在中国人的心中,已经成为了尊贵、高傲、强大的象征。无独有偶,龙这一形象也曾出现在西方,且和我们东方的龙一样流传了近千年,唯一不同的是,西方的龙一直以来都是邪恶的象征,而中国的龙则成为祥瑞。那么,这么巨大的差异因何而来?

龙文化的差异:为何东方的龙是祥瑞,西方的龙是邪恶

一、首先我们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东方与西方,龙文化分别有着怎样的起源

东方关于龙的记载很早就散见于《山海经》、《诗经》、《楚辞》等文献中,《说文解字》对龙的解释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构建出了对“龙”这一生物的基本认识,那就是龙为天下鱼和虫之首,并且形状多变春季飞升上天,到了秋天就潜藏进水里的基本特点。而《礼记》中对龙这一生物的地位抬得更高,直接说它是“龙、鳞、凤、龟”之首,因此在历代中国人的心目中,龙以其稀有性能力强大性地位的尊贵性成为祥瑞的象征

但是如果要深究龙文化的起源,历史学家们的观点更倾向与图腾说,即认为龙是蛇、鳄鱼、等图腾的综合,其中,又以蛇图腾为主体。在远古氏族社会,生产力还很低下的时候,蛇图腾的家族不断征服其他家族,所以在图腾方面也接受和容纳其他氏族的图腾,最后形成了龙

上世纪末的时候辽宁曾出土过一批玉龙,经过鉴定发现这应该是夏王朝时期的,由此可见早在夏朝的时候百姓就已经有了对龙这一形象的具体概念。随后,人们将未知的事物无法解释的异象都与龙这一神秘的生物联系到了一起周朝褒姒也曾记载是踩到了龙涎的宫女后怀孕所生,可见龙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可谓是万能

龙文化的差异:为何东方的龙是祥瑞,西方的龙是邪恶

西方关于龙的记载,最早见于《荷马史诗》,随后有关龙的传说,大致就与两篇重要的文献有关,一是《圣经》,二是《贝奥武夫》,其中《圣经》“启示录”第十二章就记载,龙是迷惑天下的撒旦,这一说法其实是因为《圣经》诞生的时候恰逢西方宗教界发生迅猛变化的时期。而这一描写也就在大部分西方人的心中埋下了龙是邪恶之源的思想。到了《贝奥武夫》书中,由于此书是专门记载西方英雄人物的列传,而书中英雄打的第一个怪物就是龙,可见其在西方人的印象中本非善类

但是在形象方面和我们东方的龙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贝奥武夫》记载的龙以蜥蜴为原型,还多了一对翅膀,并且口能吐火喷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方的龙比较高傲,喜欢呆在水潭或深渊中,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模样,而西方的龙大多蛰伏在山洞、湖泊中,且比较世俗,喜欢金银和宝藏。从这一特点来说我们也可以看出东方和西方的价值文化差异,东方人崇尚高风亮节,而西方人富于进取,敢于冒险,也敢于追求财富

西方人本就视龙怪物,再加了一双翅膀和这些特点,更是显得其行为的卑劣和本质的邪恶。所以在现在的很多西方影视作品或传说中,都有王子为了营救公主而打恶龙的故事。可以说,《圣经》只是为龙扣上了一顶“撒旦”的“帽子”,但是将龙的形象丑态化还是《贝奥武夫》的锅。而此书的成书时间在八世纪,我们可以推知,早在八世纪,西方对于龙的概念和形象就基本定型了

到了后来,逐渐产生了很多跟恶龙有关的神话传说,较为有名的便是罗马将军圣乔治屠龙的故事。传说圣乔治到了某地旅游,听说当地有一条恶龙以吃少女为生,并且在吃掉了最后一名少女后切断了当地的水源圣乔治用宝剑将恶龙刺死,在恶龙死去的地方,鲜血变成了大片的红色玫瑰。这种刺激又不是浪漫风格的故事在西方的历史上比比皆是,传达的是人们不惧风险、敢于和邪恶较量的勇气和胆识。

龙文化的差异:为何东方的龙是祥瑞,西方的龙是邪恶

由此可见,西方龙文化的形成较为简单,但是不可否认,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龙文化。那么,为何东西方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呢?我们将分别进行分析。

二、来探讨一下为何东方的龙经过历史发展成为了祥瑞的象征?

前面已经说过,东方的龙原来是氏族社会的图腾象征,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社会,人们没有足够的力量与大自然进行抗争,而作为水陆两栖的动物,在稍微潮湿一点的环境都能遇到。并且蛇凶狠无比,咬一口甚至还能致人于死地,古人畏惧蛇的威力,但是又希望自己能有像蛇一样强大的威慑力来自卫。所以有些部落便将蛇作为图腾,后来这一部落逐渐强大,开始吞并其他的部落,所以不同的图腾特征也被吸收进原先的蛇图腾当中,最后成为了流传千年的龙。

可见在一开始,龙就是作为图腾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所以人们对它充满了尊崇。而图腾的性质也就决定了龙在人们心目中,是被祈求带来祥瑞,帮助人们远离灾祸的好意头。直到明朝,龙的形象才算是基本定型,作为期盼来年风调雨顺的祥瑞,人们也赋予了龙和人一样的性格特征,有了“龙生九子,种种不同”的说法,由此,龙也诞生了一个繁盛的大家庭。

龙文化的差异:为何东方的龙是祥瑞,西方的龙是邪恶

除此之外,龙的出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坐龙、团龙、卧龙等不同的形态,其中以坐龙最为尊贵,在皇家的一些园林宫室中放置坐龙,来营造庄重严肃之感。而团龙等形态也多见于皇家服饰之中,且经过历代的演变成为了定制。

简而言之,东方的龙是由于早期以图腾的形式出现,才获得受人尊崇的地位。那么西方的龙又是怎样的发展情况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西方的龙文化

三、西方龙文化是如何经过发展成为邪恶象征的?

严格来说,西方的龙文化具有较强的事实意义,我们研究西方的龙形象就不难发现,龙的獠牙、爪子、鳞片其实大多有恐龙的影子。对此,《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西方的“dragon”有更生动的描绘,记载其为有狮爪、蛇尾、翅膀且能喷火的怪物。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西方的龙其实是更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而非像我们中国的龙一样具有更强的精神意义。

如前所述,西方关于龙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上古时代,那个时候在人们的心目中,龙还只是会潜在山洞里看守宝藏的毒龙。一直发展到中世纪,由于整个欧洲被置于天主教的黑暗统治之下,所以《圣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恶魔撒旦曾经化作一条恶龙,吃掉了天上的所有星辰,之后还开始吞食地上的婴儿

龙文化的差异:为何东方的龙是祥瑞,西方的龙是邪恶

这个故事后来广为流传,龙的形象也从一个单纯的守财奴变成了凶神恶煞的魔鬼。这一形象可谓是充分展示出了西方人对龙这一形象的消极态度。也正是因为《圣经》在欧洲的传阅范围之广,所以后人在这一基础上对龙的形象进行了二次加工。但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到现代,由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西方的龙也开始逐渐发生着变化,不再是原来凶神恶煞的形象,并且在许多影视作品中,还出现了正面形象的龙。如《龙之心》、《龙骑士》等,都在宣扬龙的勇气和善良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看出,其实东西方不同的龙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背景的不同,由于社会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东西方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最后也产生了不同的龙文化。东方的龙往往是正面的、积极的,一直以来都没有被撼动过地位。

甚至在最后成为中华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现在的很多风俗,也都有着龙的身影。如端午节的赛龙舟、春节的舞龙狮,还有在二月二的时候扎纸龙来求新年的风调雨顺,就连十二生肖中也有龙的存在。除此之外,龙与凤的搭配也多见于如今的中式婚礼当中,寓意新人婚姻幸福,家庭美满

龙文化的差异:为何东方的龙是祥瑞,西方的龙是邪恶

在文学领域,也衍生出许多和龙有关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龙腾虎跃等。中华儿女甚至还有着龙的传人这一称号,更是可以看出我们的自豪感与骄傲。所以尽管皇帝制度已经不再流传,但是当时象征皇家的龙的形象却保存了下来,更足见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之深远。

西方的龙却经历过一个更加曲折的演变过程,曾经的威尔士人也曾尊崇过红色的龙,但是随着基督教的盛行,教会钳制了民众的思想,使得宗教信仰的自由都无法实现,所以龙也变成了恶的象征。而那些手握宝剑去屠杀恶龙的英雄们,也正是在那个昏昧时代中想要追求自由平等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精神寄托。

所以一言以蔽之,怎样的社会环境就会早就怎样的社会文化,而龙文化恰好是这所有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我们如今研究龙文化不仅可以了解到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还可以从中窥见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概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