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阴虚:滋阴养胃、降火和中,胃热:清胃泻热,降逆和中

 履历不足嘘努力 2019-11-19

胃阴虚证与胃热证均有热象,具备了津伤胃热,胃失和降,纳运失职的共同病机,故有胃痛、善饥、口干渴、大便干结、烦热、呕吐、形体消瘦、舌红、脉数的共同症状。

胃阴虚证:

因胃中津液不足,阴不制阳,虚火内生,胃虚有热,气机不利,胃中失和,则纳食减少,饥而不欲食,因有热消谷,不欲食则属胃纳不佳。胃中阴津亏乏,胃络失于濡润滋养,经脉失运,气滞不通,脉络拘急,则胃脘部隐隐作痛。胃为中焦阳土,开窍于口,若津伤液燥,不能濡润食道及口咽,则口咽干燥,属阴津不足,非实火耗津,故所饮亦不多。

胃肠相接,胃液充足,则能下润肠道,传送糟粕成粪便而排出体外,若阴液不足,大肠失于滑润,传导失职,则出现大便干结,或便意缺乏,胃有虚热,气机不畅,胃气失和,故胃脘部痞塞满闷,因虚致痞。

阴液不足,精血不充,则形体消瘦。胃阴虚损,胃不得濡润,胃气失于顺降而上逆,则为干呕。虚火上逆动膈,则呃逆;胃阴不足,虚火内生,故午后及夜间烦热。舌红少津,甚则舌有裂纹,脉细数,为阴虚津不上承,内有虚火之象。

胃热证:

胃中蕴热,壅滞经脉,气血逆乱,气机阻滞,则胃脘部灼热疼痛。里热炽盛,灼津耗液,津不上承,则烦渴,引水自救。肝经郁热,横逆克犯胃土,肝胃气热,逆而上奔,可见吞酸嘈杂,呕吐,食入即吐。对吐酸的病邪病位,“谨按吐酸一证,以病机言之,则属于热,以脏腑论之,则脾胃受病”。

胃中有火,火能杀谷,腐熟过盛,则消谷,谷消则善饥,胃腑蕴热,循经上蒸,气血壅滞,故齿龈红肿热痛溃烂,阳明胃热熏蒸,火迫气逆,热伤荣血,血随火气升逆而为上部出血:鼻衄、齿衄、吐血鲜红,胃中腐浊之气随火上行,则口臭。火热内盛,消灼肠中津液,大肠阴液亏乏,不能滋润肠道,传导失职,故大便秘结。胃火壅盛,下及膀胱,热盛伤津,小便化源亏乏,故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为里热内盛,气血运行加速之征。

胃阴虚证与胃热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二者均有胃痛,但前者是胃脘部隐隐作痛,属阴液不足,胃络失养所致;后者是胃脘部灼热疼痛,属实热气滞胃腑所致。

二者均有善饥,但前者是饥而不欲食,属虚火盛,但胃纳差;后者是消谷善饥,属胃火盛,腐熟过亢所致。二者均有津伤的症状,但前者是口咽干燥,属阴虚不濡润口腔、咽喉所致;后者是口渴喜冷饮,属邪实热盛,伤津耗液。

二者均有大便干结,但前者是阴液亏虚,不润大肠,传导失职;后者是热盛肠燥,糟粕不行。二者均有烦热,前者是阴虚发热而心烦;后者是热盛扰乱心神而烦躁。

二者均有呕吐,但前者是虚火气逆的干呕呃逆;后者是胃火挟肝气上逆的呕吐吞酸嘈杂。

此外,胃阴虚证,尚兼有食欲不振、胃脘痞满的胃阴不足、受纳功能低下的症状;而胃热证,则兼有食欲旺盛,并有齿龈红肿热痛溃烂,口臭,鼻衄,齿衄,吐血鲜红的胃腑功能亢进、热蒸胃络、迫血妄行和胃热挟浊气上逆的症状。

胃阴虚证的舌脉是舌红少津,甚则舌有裂纹,脉细数;胃热证的舌脉是舌红苔黄,脉滑数。前者是阴虚津伤;后者是热盛气血运行加速。

胃阴虚证和胃热证,就其病机病势而言,前者病机为胃中阴液亏虚,失其濡养滋润,上不能润咽,下不能滑肠,受纳功能低下,胃失和降,虚火内生;后者病机为胃火炽盛,受纳功能亢进,热盛伤津,热迫血行,和降失常,气血壅盛。

前者是阴虚生内热为虚热证;后者是火热内炽为实热证。阴虚多致热盛,热盛又损阴液,而致阴虚,二者互为因果,临床阴虚和热盛可同时并见,不管起因是阴虚,抑或是热盛,终能导致阴虚热盛的共同病理转归。

若胃阴虚日久,亦可损伤肾阴,形成胃肾阴枯液涸;若胃火炽盛,津伤液燥,则可形成噎膈;邪热挟浊气,上壅气机,则可致痞满;热炽胃中,蒸腾于外,可致身热;津伤筋脉失养,则病痉证;邪热循经上攻,则病头痛;若胃热日久,耗气伤阴,则可形成胃的气阴两虚证。

胃阴虚证和胃热证,二者病位均在中焦胃脘,但后者常与肝相关。

胃阴虚证,治疗宜滋阴养胃,降火和中,而胃热证,治疗宜清胃泻热,降逆和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